<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七八奇葩说,留言评论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处仲春与暮春之交(公历4月4-6日),将是气温回暖、万物洁净,适宜农耕播种,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农家谚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明节兼具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的双重内涵。源于上古时期的春祭礼俗和自然节气,融合了寒食节(纪念介子推)与上巳节(踏青祈福)的习俗。</span>从唐朝的“黄金周”到今天的踏青仪式,从寒食禁火的悲情到AI祭祖的科技感——这个节日,远比你想象的更“硬核”!</p><p class="ql-block">除了要上坟扫墓的清明节,还有农历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农历十月一日的“寒衣节”和除夕祭祀。<span style="font-size:18px;">凝聚了中国人“敬祖先、重孝道”的传统伦理,体现了对生命轮回的敬畏与自然和谐的追求文化内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而今天的“三天小长假”,其实是寒食、上巳、清明三大节日融合的产物——寒食禁火纪念忠臣,上巳临水祓禊祈福,清明踏青祭祖,三节合一后,才有了我们熟悉的“中国版复活节”。</p> <p class="ql-block">清明节不仅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扫墓祭祀、缅怀祖先,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p><p class="ql-block">清明节的核心习俗,人们清理祖先墓地、供奉祭品、焚烧纸钱,表达追思。现代也倡导鲜花祭扫、网络追思等环保方式。清明上坟扫墓,按民间的说法,通常在9-15点之间进行,有“上坟不过未时”的说法。所以,清明上坟宜早不宜晚,应避免在下午或晚上前往。</p><p class="ql-block">清明正值春光正好,人们外出郊游、放风筝、荡秋千,寓意亲近自然、祛除晦气。民谚“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柳枝象征生命力,插于门楣或编成环戴于头,祈求辟邪纳吉等习俗。</p> <p class="ql-block">清明节的由来与一个关于忠臣介子推和晋国公子重耳(后来的晋文公)的传说密切相关。</p><p class="ql-block">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迫害流亡国外。在流亡途中,重耳因饥饿昏倒,随臣介子推为救他,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煮汤给他喝。重耳得知后非常感动。</p><p class="ql-block">十九年后,重耳成为晋文公,封赏了其他功臣,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心灰意冷,带着母亲隐居绵山,拒绝接受封赏。</p><p class="ql-block">晋文公得知后,亲自前往绵山寻找介子推,但介子推不愿相见。有人建议放火烧山逼他出来,然而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最终被烧死在一棵柳树下。晋文公悲痛不已,在介子推的遗物中发现一首血诗,表达了他希望君主勤政清明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放火烧山的日子定为寒食节,禁止生火,只吃冷食。第二年,晋文公发现那棵柳树复活,便将其命名为“清明柳”,并将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此后,清明节逐渐成为祭祖扫墓、缅怀先人的重要节日。</p><p class="ql-block">如今韩国、越南等20多国竟也有清明节,连满族、畲族等少数民族都保留着独特的祭祖仪式。今年清明,“元宇宙扫墓”冲上热搜——3D虚拟供桌、数字长明灯,年轻人边吐槽“赛博祭祖”边真香,传统与科技的碰撞让文化传承有了新解法。</p><p class="ql-block">这一故事不仅体现了介子推的忠诚与无私,也赋予了清明节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民族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重要传统节日。</p> <p class="ql-block">清明节,这个名字就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它不仅是一个节气,更蕴含着“气清景明、万物皆显”的美好寓意。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无论南北,人们都有着各自独特的风俗习惯,但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缅怀之情却是共通的。</p><p class="ql-block">清明节,是祭祖和缅怀亲人的时刻。“挂纸”祭扫暗合“落叶归根”的东方哲学,解释着华人为何执着寻根。无论是陪伴家人,还是带着亲友一起去祭奠祖先,我们都要珍惜当下,用心陪伴,让每一个相聚的时刻都充满爱与温暖。</p><p class="ql-block">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国家将清明这个传统节日确定为国家法定假日。这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对民众愿望的顺应。扫墓祭祖既是我们华夏民族寻根问祖的文化传承,也是我们走进大自然,饱览明媚春光的最佳理由。</p><p class="ql-block">真正的文化,应该是包容的、温暖的,既能让我们铭记先辈,又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知大家怎么看,也来聊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