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见到老刘,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中午。长沙市沙河街86号“老刘旧书店”门前,他斜靠在竹椅上晒太阳,手捧一本厚厚的书,看得有津有味。</p><p class="ql-block"> “我姓刘,名德明。我的名取自《大学》开卷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老刘一开口,就文绉绉的,显得肚子里有些墨水。</p><p class="ql-block"> 老刘在自家屋开旧书店已经37年。赚了生活费贴补,还引导了不少读书人。站在旧书堆积成山的书店小屋,聊起30多年卖旧书的经历,老刘关不住话闸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开旧书店缘于自己爱读书</span></p> <p class="ql-block"> 老刘生于1959年。他的小学、中学阶段正好是1966---1976年那段特殊时期,爱读书的他,在学校却没有学到多少东西。1976年高中毕业后,他自嘲“在社会上闲混了几年”。1980年进长沙市湘江化工厂当了一名工人。虽是打工人,但老刘爱看书、练字的兴趣一直没有变。</p><p class="ql-block"> 日子过到上世纪90年代,老刘感到生活压力太大:堂客冒工作,单位效益差,儿子要抚养。一天,堂客随意对他说:“你喜欢书,开个书店撒。”老刘觉得这是个既能满足爱好,又能赚到钱的好主意。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开店,首先要本钱。老刘那时候荷包瘪瘪的,哪里拿得出闲钱去进新书?但这没有难倒灵泛的老刘,他眼珠一转,冒钱进新书,就开旧书店,书嘛,朋友送点,自己收点。就这样,没花多少钱,“老刘旧书店”便在老刘家临街的一间屋开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学生求学路上加油站</span></p> <p class="ql-block"> 老刘得意地回忆道:“莫看我的书店小,经常来店里看书、买书的年轻人,不少考取了大学、研究生呢。”不过,他马上补充道:“当然,他们学业的进步,不能都归功于我的书店咯。但我的书店起到了加油站的作用。”老刘自豪的同时,没有忘记谦逊。</p><p class="ql-block"> 书店刚开不久,一个1岁多的小女孩寄养到了他家。女孩整天生活在书堆里,耳濡目染,只有二三岁,就爱看小人书。书,成了她成长的粮食。看书,成了伴随她小学、中学的最大爱好。这一爱好,让她养成了爱学习、勤思考的习惯,也扩大了知识面。小学毕业后,她考取了名校长郡中学,后来考取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当上了光荣的人民教师。</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90年代,隔壁家男孩颜胜远,小学三年级时从邵阳隆回转学到长沙,按长沙当时政策,他被降一年级,插班读二年级。父母在沙河街做皮鞋出卖,按说没有多少读书基因传给他。然而,隔壁刘伯伯家旧书店的书香吸引了他,降一级的委屈激励着他。每天放学后,他回家把书包一放,就来到店里,喊一声“刘伯伯”,就再不讲话了,找本书,坐在角落里看得入神,几乎天天如此。小学毕业,微机派位到了九中读初中,初中毕业后,硬是凭自己的本事,考上了长郡中学。后来,考上了一所好大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既卖书,又劝学</span></p> <p class="ql-block"> “刘爹爱策、会策。”好多学生说到老刘,往往这样评价他。老刘生怕人家误会“策”的意思,连忙解释道:“他们讲的‘策’,是指我喜欢劝学。我卖书的同时,喜欢劝年轻人读书。”</p><p class="ql-block"> 老刘喜欢给年轻人灌输道理:不读书的人浅俗。读了书,人的气质、谈吐就有大的改变。书中自有黄金屋。</p><p class="ql-block"> 有些大学毕业生,一下子找不到工作,很迷茫,找到老刘聊天。老刘耐心开导他们:找不到工作只是暂时的,政府一直在努力。不管是什么工作,你要去做,但是同时不要忘记读书。书读得多,人自强了,新机会来临的时候你就可以上。</p><p class="ql-block"> 有人偏和老刘较劲,说哪个哪个冒读书,一样搞得好、发了财;哪个哪个读了书,却在送外卖。老刘每当听到有人这样说,就喊他坐下来,递上一杯茶,耐心地给他讲道理:“有人冒读书也搞得好、发了财,我承认;有人读了书,冒搞得好、冒赚到钱,我也承认。但凡事要从长远看。”</p><p class="ql-block"> 看到对方睁大了双眼,老刘心想有戏,便继续道出自已的观点:“冒读书的虽赚了钱,但容易产生暴发户心理,自己没内涵,后代看到牙娘冒读书也发了财,会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无形中害了下一代。而读了书的,有气质,有内涵,有好的家风和传承,即使一时没搞好,但有后劲,总有一天会发达起来的。知识改变命运。这一点不能否定。”老刘说到这时,对方往往不再言语,陷入沉思。</p><p class="ql-block"> 最后,老刘把白松岩讲过的一句话抛出来:“老百姓的儿女不读书,你拿什么去和人家拼?”听到这,对方幡然醒悟,表示完全接受老刘的观点。</p><p class="ql-block"> 2020年12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王豁女士得知老刘开的旧书店和他的故事,专门来到书店,把编号为001的“绿会文明驿站”牌匾,送到老刘手中,称赞说:“书店很小,作用很大。”</p><p class="ql-block"> 是的,老刘的旧书店是一个摆渡过客的驿站。</p> <p class="ql-block"> (文\图:阿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