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写于2025年清明</p><p class="ql-block">(谨以此文深切缅怀逝去的亲人)</p> <p class="ql-block">清明,天幕低垂,让人感到沉闷压抑,风裹挟着远方缥缈的呼唤,带着丝丝缕缕的哀愁,悄无声息地吹拂在人们前往祭扫的道路上。当我伫立在父母亲的墓前,一种被无形的大手狠狠攥紧心脏的窒息感陡然而生,思念的潮水瞬间决堤,将我彻底淹没。虽然父亲母亲已然离我们而去,但他们那亲切的音容笑貌,却仿若昨日之事,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际。</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出生于1940年7月,母亲生于1942年4月。<span style="font-size:18px;">那个年代,战火纷飞,物资极度匮乏,生活的艰辛如同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紧紧笼罩着每一个人。在这样艰难困苦的岁月中顽强成长起来的父母亲,早早便学会了坚韧与担当,他们如同坚毅古老的松柏,无论面对怎样的风雨都傲然挺立。2015年2月,无情的病魔伸出了罪恶的爪牙,残忍地夺走了母亲的生命。父亲也于</span>2022年7月永远地告别了这个世界。父亲母亲的一生,平凡中蕴含着伟大,是我们心中永恒的骄傲,他们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照亮我们人生的每一段路。不知有多少个夜晚,我常常会从睡梦中惊醒,脑海中不由自主地闪现出他们的身影,泪水悄然浸湿了我的枕头。</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少年时代,充满了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执着追求。在那个条件极为艰苦的年代,破旧的教室、短缺的文具都无法阻挡他求学的脚步,他一心向学,勤奋刻苦,努力上进。他在汤阴读完高中后,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投身于教育事业,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那时,我们所在的油城,贫穷落后,经济凋敝,很多孩子因家庭贫困而没钱上学,每年都有大量儿童失学,那一双双渴望知识却又无奈的眼睛,深深刺痛了父亲的心。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走进校园,父亲绞尽脑汁,想尽了各种办法。他不辞辛劳,挨家挨户地走访、劝学,苦口婆心地给家长们讲道理,用真诚和热情打动他们,让他们明白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他还积极发动师生一起勤工俭学,带领大家开垦荒地、种植庄稼,用辛勤的汗水换取微薄的收入,解决学校的资金困难,减免了学生的书学费。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学校的入学巩固率终于达到了百分之百。从那以后,校园里每天都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那清脆悦耳的声音,仿佛是世间最动听的乐章,让小山村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也让无数家庭看到了未来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后来,十年浩劫的浪潮无情地冲击到了学校,一切都陷入了混乱与迷茫之中。教材严重短缺,教学秩序被彻底打乱,原本宁静的校园变得动荡不安。身为老师的父亲,满心忧虑与焦急,他看着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遭受如此重创,心中的痛苦难以言表。他想好好教书,可“造反派”们却横加干扰,处处阻挠;想放弃,又实在不甘心自己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更不忍心看着孩子们失去学习的机会。但父亲并没有被困难打倒,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苦思冥想,最终想出了独特的办法来恢复教学。他让学生们逐篇背诵毛主席诗词,在课堂上讲解《毛选》五卷,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也能汲取知识的养分,不断充实自己。在父亲的教导下,家乡的学子们从这些学习中收获颇丰,无论是字词的积累、语句的理解还是篇章的感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父亲的做法却招来了一些人的嫉恨,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出于嫉妒和恶意,想尽办法要报复父亲。他们编造各种不实的言论,恶意诋毁父亲,将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在他身上。就这样,父亲蒙冤受屈,被发配到了更偏远的山区。但父亲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他在异地他乡忍辱负重,默默承受着一切。在小柏峪村,他一边辛勤耕种,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一边不忘教书育人,他利用农闲时间,教村里的孩子们读书识字,给他们讲述外面的世界,忘我地工作着。他凭借自己高尚的品行和渊博的知识,赢得了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和尊重,大家都对他赞不绝口,他的高风亮节,被人们传颂至今。</p> <p class="ql-block">终于,黑暗过去,光明重新降临。父亲的冤屈得以昭雪,他重新回到了家乡,回到了他热爱的教育岗位上。他还是和以前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仿佛从未经历过那些磨难。当时,山村的教育条件依旧落后,师资严重匮乏,一个老师往往要身兼数职。父亲一个人就承担了初中的多门课程,语文、数学、历史、物理……他都教得得心应手。虽然工作很累,但他毫无怨言,凭借着自己扎实的知识和敬业的精神,在连续数年的教学中,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他所教的班级,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他的学生们,在他的悉心教导下,茁壮成长,许多人都考上了理想的学校,走出了大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多次获得县市劳模的称号,这些荣誉是对他辛勤付出的肯定和褒奖。年复一年,他呕心沥血,甘愿做学生成长的基石,像梯子一样,帮助学生们攀登知识的高峰。他默默付出,从不求回报,就像那默默绽放的桃李,虽不言语,却用芬芳和果实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吸引人们在树下走出一条通往知识殿堂的小路。1989年,父亲因为突出的教学贡献,荣获了全国优秀教师的嘉奖,还被授予了荣誉勋章,这是他应得的荣誉,也是他一生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1992年,父亲调任到北阳乡史庄工作。在新的岗位上,他依旧保持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把教学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他每天早早起床,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来到学校,陪伴学生们早读;很晚才休息,在昏暗的灯光下批改作业、备课,为第二天的课程做准备。他一心扑在培育学生上,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用自己的光芒和温暖,为学生们指引前进的方向;又像春蚕,默默奉献,直到生命的尽头,将自己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学生。他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呵护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他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用心去经营,让学校充满了温暖和希望。在他的努力下,史庄的教学质量有了空前的提高,学校的声誉越来越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前来求学。他的付出,史庄的干部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他交口称赞,他不管是做人还是做老师,都堪称楷模,是大家学习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1999年,由于长期的过度操劳让父亲积劳成疾,他病倒在了心爱的讲台上。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突如其来的灾难让父亲永远告别了他的教学生涯,但他那颗热爱教育的心从未放弃,即使在病床上,他也依然牵挂着学生们的学习和成长。在身体康复后,二十多年来,他依旧保持着读书看报的习惯,每天都会关注国家大事,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他对家里的事情也十分关心,虽然不能像以前那样亲自操持,但他总是会在一旁出谋划策,给予家人支持和鼓励。因为生病,他只能用左手写字,但他依然坚持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珍藏在日记里,乐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父亲这一生,做人诚实守信,善良宽厚。在教育工作中,他始终坚守岗位,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好老师;对待家人和邻里他同样真诚友善,勇于担当。他一直秉持着勤俭持家的原则,日夜操劳,艰苦创业。用他山一样的脊梁扛起对家庭的责任,最大限度地为子女遮风挡雨。他和邻里也相处得十分和睦,对乡亲们敬重有加,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竭尽全力去帮助他们。他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学会了担当。</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父亲的形象如山一样高大,那么母亲的恩情就像海一样深邃。记忆中的童年,家里一贫如洗,生活中常常饥寒交迫。父亲因为教学,不能更好地照顾家里,但母亲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她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日夜操劳,用自己的坚韧和勤劳,支撑着这个家。天还未亮,当整个村子还在沉睡之中,万籁俱寂,母亲就已悄悄起床,借着微弱的灯光,开始织布纺线。那“嘎吱嘎吱”的纺车声,那“唧唧复唧唧”的织布声,是我童年最熟悉的声音,也是母亲辛勤劳作的乐章,每一声都饱含着母亲对家庭的付出和对我们的爱。白天,母亲又马不停蹄地赶到田间地头,在烈日下挥洒汗水,侍弄庄稼。她弯着腰,在田地里除草、施肥、浇水,那瘦弱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坚强。有几年,父亲到外面工作,家里的一切重担,都落在了母亲柔弱的肩上。照顾年迈的公婆,教育年幼的子女,操持家里的大小事务,还要兼顾地里的农活,这一切对一个女人来说,是何等的艰难。但母亲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把孩子教育得懂事乖巧,把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邻里们提起母亲,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她的勤劳和善良,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喜爱。</p> <p class="ql-block">在家庭生活中,母亲的美德更是值得称赞。她对公婆孝顺有加,精心照料他们的饮食起居,从未让老人受过一点委屈。她对老人的关怀,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让老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幸福。对于父亲,她一贯敬重关爱,夫妻二人相濡以沫,携手度过了无数个难关。在父亲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母亲总是在他身边默默支持,给他鼓励和安慰,让他重新振作起来。对待叔姑妯娌,母亲也总是关怀备至,真情相待。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是以家庭的和睦为重,用自己的宽容和善良,维护着家庭的和谐与团结。在她的影响下,我们家充满了温馨,欢声笑语回荡在每一个角落。在教育子女方面,母亲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她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贤惠和勤劳,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记得那时候,母亲心灵手巧,会做各种衣服,尽管自己很忙很累,但每当有邻居送来布料需要做衣服时,母亲总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他们。她的善良和慷慨,让我们学会了关爱他人。她常说:“远亲不如近邻,能帮一把是一把。”这句话也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成为我做人的准则。</p> <p class="ql-block">母亲一生节俭,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她总是把最好的留给家人,自己却默默忍受着生活的艰辛。哪怕身体不舒服,她也总是默默忍受,在儿女面前强作欢颜,生怕我们担心。为了我们好好生活和工作,她总是独自承受着一切痛苦。随着年龄的增长,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但她依然闲不下来。年近古稀,还坚持为我们洗衣做饭,帮我们带孩子,帮着料理农田。每次我们身体不舒服时,母亲总是问寒问暖,那关切的眼神,至今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和深沉。</p> <p class="ql-block">后来,父亲生病致残,母亲更是无微不至地照顾他。十几年如一日,母亲与父亲形影不离,倾尽全力照看着父亲的吃喝拉撒。她每天都会为父亲擦拭身体,帮助他活动筋骨,防止肌肉萎缩;她会精心为父亲准备每一顿饭菜,根据他的口味和身体状况,调整饮食。在她的悉心照料下,父亲的病情逐渐稳定,身体也慢慢有了好转。母亲对父亲的那份深情厚意,让我们做儿女的都自愧不如,他们之间的爱情和亲情,是我们一生的财富。</p> <p class="ql-block">然而,命运却如此残酷。那个噩梦般的日子,母亲突然病倒,还没来得及留下一句话,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那一刻,我的世界仿佛崩塌了,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绝望和无助。看着母亲渐渐冰冷的身躯,我多么希望这只是一场噩梦,多么希望母亲能够再睁开眼睛,再叫我一声。但一切都已无法挽回,悔恨的泪水,从此常常在我心中流淌,那是我对母亲无尽的思念和愧疚。</p> <p class="ql-block">如今,岁月的流逝并没有冲淡我对父母亲的思念,反而让这份思念愈发浓烈。每当我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父亲母亲那勤劳坚韧的身影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给我力量和勇气,让我重新振作起来,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父亲,母亲,您是我们生命中的阳光,是我们永远的依靠。我们知道,您在天堂一定会过得很好。我们会带着您的期望,好好生活,不辜负您的养育之恩。愿清风能捎去我的思念,愿明月能照亮您的归途。父亲,母亲,我们永远怀念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