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博交流馆-智化寺

金龟子

<p class="ql-block">  北京文博交流馆位于北京禄米仓胡同,成立于 1992 年,承担着博物馆文化交流和智化寺古建筑保护研究的职能。</p> <p class="ql-block">  智化寺建成于明正统九年(公元 1444 年),为明英宗时期司礼监太监王振所建,是北京市内较完整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智化寺同时又是一处汇集古乐、造像、雕刻、彩绘等传统文化艺术的宝库。馆内固定陈列由六个展览组成。</p> <p class="ql-block">  智化寺山门是下行坡道,院内低于院外路面。 走进智化寺,欣赏智化寺古建筑的营造之美,领略智化寺京音乐的清音雅韵,体味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华夏先民的无限智慧。</p> <p class="ql-block">一进院-智化门</p> <p class="ql-block">  近日来智化寺游览的人很多,​一进院智化门两侧,钟、鼓楼前各有一颗盛开白色、紫色花朵的丁香树。二进院智化殿两侧各有一棵开满梨花的树。</p> <p class="ql-block">敕赐智化禅寺之记碑</p><p class="ql-block"> 此碑记述了王振为报答祖宗的庇护而出资兴建寺庙礼佛,建成之后得明英宗赐名"智化禅寺"等内容。</p> <p class="ql-block">晨钟暮鼓,智化门东侧的钟楼,楼前是白色丁香树。 </p> <p class="ql-block">  白丁香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片近心形,花密而洁白,素雅而清香,花期4-5月。该树喜光,稍耐阴,耐寒,耐旱,喜排水良好的深厚肥沃土壤,现全国各地都有栽培,为著名庭院观赏树种。</p> <p class="ql-block">钟楼 </p><p class="ql-block"> 钟楼内有一口铜钟,铸造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高1.60米,口径1.05米,唇厚9厘米。钟身铸有二十余种梵文经咒。钟楼与鼓楼均为上下两层,下层为砖壁,上层为木制障日板壁。最突出之处在于下层角科的坐斗,其阔度比普通坐斗大一倍,好像井列了两具坐斗。这样的做法既增加了载重力,又不至于因多一个坐斗而使下檐伸出过长,影响上下两层的比例。</p> <p class="ql-block">钟楼内展览。</p> <p class="ql-block">  智化门西侧的鼓楼,楼前是紫色丁香树。</p> <p class="ql-block">鼓楼 </p><p class="ql-block"> 鼓楼与钟楼的外观形制基本相同。原有一架明代龙纹大鼓放置其中,鼓高1.45米,鼓面用牛皮制成,直径1.07米,最大周长4.3米。1987年鼓楼修缮时,将明式大鼓挪出,经修复后,保存在智化殿内。目前鼓楼内陈列一架复制大鼓,规格虽小,但图案和装饰技法一致。</p> <p class="ql-block">智化寺故事 </p><p class="ql-block"> 智化寺建成于明正统九年(1444年),由明英宗宠信的司礼监太监王振所建。据《明史》记载,"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崩……振遂跋扈不可制,作大第皇城东,建智化寺穷极土木。"智化寺繁盛时占地两万平方米,前后五进殿宇,分东、中、西三路,为皇城东部一处显赫的大型寺院。目前智化寺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保存基本完整,共四进殿宇,堪称北京市内较完整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同时又是一处汇集古乐、造像、雕刻、彩绘等传统文化艺术的宝库。因此,1961年智化寺被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 不论什么时节,当您走进智化寺的院落中,或漫步或小憩,品味它美轮美奂的建筑、雕刻精湛的佛像、色彩依旧的彩绘;欣赏它古朴典雅的音乐;追溯它几度荣衰的历史。智化寺会给人留下最深刻的记忆,找到一份难得寻觅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二进院智化殿,殿前左右各有一棵梨花盛开的大树。</p> <p class="ql-block">  二进院智化门北侧上午10点的古乐演奏。</p> <p class="ql-block">智化殿</p> <p class="ql-block">藏殿南侧偏房。</p> <p class="ql-block">藏殿衬托着梨花的美。</p> <p class="ql-block">藏殿 </p><p class="ql-block"> 藏殿坐西朝东,是智化殿的西配殿。殿的结构与大智殿相同。殿内因存一具北京仅有的明代八角形转轮藏而得名。"藏",在这里是容纳收藏之意。这具转轮藏结构严谨,雕刻艺术精湛,文化涵义深奥。其顶部坛城藻井刻意求工、雕刻彩绘精美华丽。</p> <p class="ql-block">藏殿-转轮藏</p><p class="ql-block"> 智化寺转轮藏为明代形制,通高约4米,呈八角形。每面经橱置9排5列抽屉存放大藏经,每个抽屉表面阴刻千字文用于经书检索,并浮雕一尊释迦像。</p> <p class="ql-block">  转轮藏八根圆形角柱表面自上而下阴刻观音六字真言和八宝图案,抽屉边框阴刻有梵文经咒和缠枝莲花,均在红色漆面使用阴刻描金工艺进行装饰,极为精致</p> <p class="ql-block">转轮藏顶藻井下的-毗卢遮那佛 </p> <p class="ql-block">藏殿文化艺术展-奇工巧匠 艺术瑰宝</p> <p class="ql-block">  智化寺古建筑古朴典雅,殿内的藻井美奂绝伦,天花彩画则含义深刻,是汇集雕刻、彩绘等传统文化遗产的艺术宝库。藏殿中转轮藏与坛城藻井的布局设计独具匠心,雕刻彩绘精美华丽,展现了明代匠人的高超技艺,体现出藏殿重要的文化艺术内涵。</p> <p class="ql-block">坛城藻井 </p><p class="ql-block"> 藏殿坛城藻井上圆下方,下部四周斜板彩绘佛像,其上浮雕卷云和莲瓣,表面用青、绿、红、黄四色彩绘配以金线相间排列,上部圆形,放置五层斗棋,顶部圆板绘坛城图案,十分精美。</p> <p class="ql-block">毗卢遮那佛 </p><p class="ql-block"> 毗卢遮那佛面东结跏趺坐,双手施"智拳印",面容慈祥,肉髻高耸,肩宽面阔,具有明代永宣宫廷造像的艺术风格;其莲花须弥宝座,多层莲瓣硕大饱满,雕刻彩绘华丽精美。</p> <p class="ql-block">大智殿 </p><p class="ql-block"> 大智殿坐东朝西,是智化殿的东配殿、原供有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观音骑,文殊骑狮,普贤骑六牙白象,现已无存。</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大明华彩</p><p class="ql-block"> 古建筑彩画具有保护构件、装饰建筑、彰显等级的作用,是中国古建筑装饰中最突出的亮点之一。智化寺建成于明英宗正统九年(1444年),其建筑内檐保存了较为完整的明代早期彩画,彩画部分沿袭了宋、元特点,又有典型的明代风格,同时为清代彩画规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各殿天花彩画和藏殿藻井彩画,图案纹饰多以兰札体梵字为主,辅以缠枝莲花、宝瓶、八吉祥等。智化寺彩画颇具宋代遗风,其色调沉稳,典雅庄重,并在彩画的绘制中运用了截金工艺、罩染手法,经过古代工匠的丹青妙笔和高超技艺,展现出精妙绝伦的大明华彩。</p> <p class="ql-block">  墨线描绘出纹样,得心应手笔,沥粉贴金的流云,若明霞绚烂。书梵字,佛庄严,缠枝花作伴,海石榴衬托一朵青莲瓣。</p> <p class="ql-block">丝丝入扣截金线,传承千百载,层层石绿描颜色,罩染槐花采。</p><p class="ql-block">一路来安息香胶,不远万里重重跨山海。</p> <p class="ql-block">缠枝莲宝相花,八宝吉祥语,细细描费神思,巧匠心中意。</p><p class="ql-block">这神采飞扬出神入化的画笔,描绘着不一样的天地。</p> <p class="ql-block">朱砂雌黄靛蓝,山青伴石绿,</p><p class="ql-block">章丹赤金硝红,黑白融丹碧!</p><p class="ql-block">这浓淡深浅交织生成的绚丽,丽展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智化殿 </p><p class="ql-block"> 智化殿相当于一般寺院的大雄宝殿。殿内正中和两侧原有石质须弥座,供木质漆金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和十八罗汉坐像,惜现已移往他处。目前陈列的三世佛原存放在大悲堂,体量较小。在智化殿后抱厦内,保存有一幅明代"地藏菩萨说法相"木板壁画。其顶部的天花藻井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流失美国,目前保存在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智化寺京音乐文化艺术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乐传奇 余音绕梁</p> <p class="ql-block">  智化寺京音乐是明清时期流传在北京地区的传统音乐,相传发源于民间,来自于宫廷,经智化寺艺僧按代传承,至今已500多年,传至第二十七代传人。其曲调庄重典雅,曲谱珍贵神秘,曲牌古老丰富,传承严谨有序,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2006年,智化寺京音乐被文化部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从左向右一次是:</p><p class="ql-block">罗汉 达摩祖师 摩柯迦叶 释迦摩尼佛 阿难陀 释迦摩尼佛 罗汉。</p> <p class="ql-block">二进院通往三进院过道。</p> <p class="ql-block">如来殿与万佛阁 </p><p class="ql-block"> 如来殿、万佛阁,一底一楼,同一建筑上下异称,是智化寺中轴线上最大的建筑。一层如来殿内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大梵天、帝释天作为胁侍。二层万佛阁内则供奉三身佛。建筑内壁遍布佛龛,供奉木质漆金小佛像9000余尊,故得名万佛阁。殿内有明英宗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颁赐经书的藏经碑和经橱,上下两层均金砖漫地。万佛阁顶部藻井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流失美国,目前保存在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如来殿西侧。</p> <p class="ql-block">从左向右:帝释天 释迦牟尼佛 大梵天。</p> <p class="ql-block">如来殿东侧。</p> <p class="ql-block">智化殿北侧。</p> <p class="ql-block">三进院东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