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祖国北疆内蒙古八千里边防线的中部和东部,是我国美丽的大草原和大森林,幅员辽阔、林草茂盛,是我国畜牧业和林业经济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以来,驻守在这里的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不仅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也承担着草原森林防火灭火的重要职能。一代代边防官兵热爱边疆、安心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同边疆人民一道用忠诚和奉献守护着祖国的绿色净土,谱写着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p> <p class="ql-block">祖国北疆内蒙古八千里边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9年冬季,我们参军来到驻守中蒙边界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的边防部队时,正遇特大“白灾”肆虐锡林郭勒草原。深雪覆盖着茫茫原野,西北风卷着积雪掩埋了山间沟壑和车行道路,远眺四野一片银白世界。在长达半年的时光里,我们未曾见到大草原的真容……</p> <p class="ql-block">银装素裹 白雪皑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听老班长说,大雪之后的边境草原由于水分充足,草势会比往年茂盛。果真,随之而来的春夏季节,东乌珠穆沁草原向我们这些迫切欣赏草原的新兵展现出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真实画卷。一望无边的大草原散发着草香,随风飘荡的草浪不时显露出埋头觅草的雪白羊群。马背上的牧人手执套马杆陪伴着羊群悠闲漫行,逐渐消失在翻滚的草浪中。初次目睹大草原的画面,强烈震撼了我们年轻的心灵。此后的几十年,每当回想起当初见到的草原美景都会令自己陶醉在那些难忘的记忆中……</p><p class="ql-block"> 行走在初夏的草原上,不时会见到一大片深绿色的牧草,比周边的草场更显旺盛。老班长们说,那就是上一年秋季发生草原大火时燃烧过的地带,由于杂草燃烧后会产生草木灰肥料,所以牧草长势会比周边的好,这是我们首次接触到有关草原火灾的常识。</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东乌珠穆沁边境草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驻守这片边境草原的边防部队是内蒙古军区边防第三团。我在边防三团的十年戍边生涯中,曾参加过很多次扑救边境草原、林区火灾的战斗,在实战中积累了不少在草原和林区扑火战斗的经验。</p><p class="ql-block"> 这些经验主要有:扑灭草原大火,要顺风追打火头,分兵掐断火线,集中力量逐个扑灭;风向变化时,千万不可顺风躲避火势,而要捂住口鼻迎风迅速冲过火线;扑灭明火后,要对火场尚未燃尽的牛马粪便、突出的杂草根垛进行彻底清理,防止暗火复燃前功尽弃;扑救森林火灾时,只能顺风在火线后方追火扑打,不可在火线前方迎头扑火,因为森林火头会在树梢上方顺风迅速蔓延,扑救人员极易被火势包围引发缺氧窒息;在扑救草原和森林火灾时,指挥员要高度关注风向变化,适时指挥参战人员变换扑火位置和转移阵地;与风力灭火机配合作战时,每台风力灭火机需配属两至三名清理余火人员,使用2号扑火工具或铁锹交替跟进及时清除零星余火,防止二次复燃;赴林区执行扑火任务时,除集体备齐扑火工具、野外生存装备和充足的给养外,个人还需携带水壶、毛巾、口罩、防护镜、防护手套和高腰胶鞋……</p><p class="ql-block"> 这些可贵的实战经验在日后的边境草原、森林扑火战斗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76年在内蒙古东乌珠穆沁边境草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6年深秋,我团边境管段东部乌拉盖以北地区,由于蒙古国境内发生草原大火,火势乘风卷入我国境内,火头越过我方边界防火道,沿边境草原经乌拉盖沼泽地带向大兴安岭林区逼近,情况十分危急。在自治区和锡林郭勒盟防火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我团迅速组织机动分队参加扑火战斗。当时我任团司令部作训参谋,随团政治处刘岩峰副主任组成指挥组,率领扑火分队前往火场参战。</p> <p class="ql-block">蒙古国越境大火在我国境内燃烧地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深秋时节,乌拉盖地区已降雪,天气潮湿寒冷。沼泽地带夜间冰雪共存,白天雪水与黑土交融,道路泛浆打滑,车辆难以通行。我们奉命配合森林专业扑火队伍,在沼泽地带将窜入大兴安岭边缘次生林区的火头截住扑灭,并迅速清理火场暗火隐患,而后返回扑救乌拉盖以北地区草原火灾。</p><p class="ql-block"> 经过三个昼夜奋战,我们完成了第一火场扑救任务,稍作休整便向第二火场转移。</p> <p class="ql-block">大兴安岭原始林区边缘火场景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大火烧过的林间沼泽地带,树干仍有火星闪烁,燃烧后的草木灰烬散发着呛鼻的烟气,被大火烧死的狍子、松鸡等野生动物尸体随处可见。参加扑火的指战员们已极度疲劳,他们不顾浑身的泥水和冷冻,相拥在剧烈颠簸的解放卡车车厢内打着瞌睡。</p><p class="ql-block"> 我坐在北京吉普车后座,双手把住前座背后的铁扶手,随着车辆颠簸摆动而无法落座。由于疲劳打瞌睡,头部向下晃动时,下腭部位碰到前座的铁扶手上,上门牙将下嘴唇碰穿流血不止。由于没有携带创伤包扎药物,只好强忍疼痛用纸和手帕堵在伤口上压迫止血,而后照常随部队行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窜入森林的火龙不断向四处蔓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森林专业扑火队伍、边防部队官兵、兵团战士和当地牧民、插队知青的通力协作下,乌拉盖以北草原地带的明火被及时扑灭,蔓延至大兴安岭林区边缘的境外草原大火被我国边防军民彻底扑灭,有力地保护了我国最大原始林区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 1990年至1996年,我在驻守中蒙边界东端巴尔虎边境草原的内蒙古军区边防第八团生活战斗7年时间,先后任团参谋长、副团长。</p> <p class="ql-block">1996年在边防团营区门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6年4月初,巴尔虎边境草原春寒料峭,枯草与冰雪并存,西北风肆虐。我带领司令部参谋人员赴边防一线连队组织团边界管段全线巡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边防团巡逻队顶风冒雪前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由巴尔虎草原的北端沿中蒙边界线走向一路向南巡查边界情况,检查界标及界线方位物的完好状况,逐段指导边防连实施全线巡逻并组织相邻边防连边界会哨。实地调研边民群众沿边放牧和生产活动,现地勘察有关涉外事件并与当地苏木政府、农牧林场及公安边防部门沟通协调边境管理事务。</p><p class="ql-block"> 十余个边防一线连队哨所,千余里边防管段,上百个界标和方位物,顶风冒雪,上山下河,风尘仆仆,异常辛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相邻边防连巡逻队在界标处会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月23日清晨,我带领团边界全线巡逻队由诺门罕边防连出发,沿边界线巡逻进入光头山边防连边界管段,我们登上568号界标所在的达尔乌拉山顶向边界线两侧观察,突然发现远处蒙古国境内有大面积滚滚浓烟向天空蔓延,天色转入昏暗。我们判明是蒙古国境内发生草原大火。我立即指示光头山边防连迅速做好全面防火准备,特别加强军械弹药库安全防护。位于山顶的边界观察哨要密切关注蒙境火情动态并及时上报。</p> <p class="ql-block">蒙古国草原大火突入我国边境地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在连部迅速将巡逻中发现的边界重大火情向团作战值班室通报,并指示团作战值班员迅速向军分区作战值班室上报情况。此时,我决定立即停止全线巡逻,带领大家沿边界线向569号界标方向行进,抵近边界线实地查明火头突入我国境内的具体地段、蔓延方向与当前态势。</p> <p class="ql-block">我国边界铁絲网和边境防火检迹地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团巡逻队行至569号界标处时,我们发现蒙古国境内草原大火已经越过两国边界线燃烧至我方防火检迹地带一侧。我们沿巡逻路继续行进,迎面遇到了夹杂着尘土沙砾的黑色风暴由蒙古境内席卷而来,西北风裹挟着黑色的草灰上下翻滚,浓重的烟尘令人难以呼吸。两台巡逻车前后相距十多米,却无法看清对方。</p><p class="ql-block"> 此时,我立刻下令迅速绕过风头,穿过黑色烟暴,躲过瞬间而至的大火。巡逻队沿边界巡逻路加速向团部方向前进,一路查明了蒙古境内草原大火突入我国边境的地段和火势蔓延方向。</p> <p class="ql-block">我团光头山边防连边界观察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团巡逻队现地查明,下午3时左右,蒙古国境内草原大火首先由568号界标方向突入我境,大火席卷着黑烟、草灰和滚动燃烧的沙蓬草圈向东南方向呼啸而去…… 我团光头山边防连周边人工栽种的树林瞬间被烧,边防观察哨山下大片林草倾刻间变成火海。连队向上级报告火情的同时,迅速扑救营区周围大火,将火势堵在营房围墙外侧。大火将围墙外连队马草饲料烧毁,随7、8级大风一路扑向巴日图林场方向。</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另一处蒙古国境内草原大火由576号界标方向窜入我境,以每小时约30公里的速度凶猛蔓延。仅3个小时,突入我国境内的大火便席卷了沿边境的两个苏木和两个林场并窜向大兴安岭原始林区。受灾的苏木、林场有几十栋房屋被烧毁,有8人被火魔夺去生命,大片草场和林木被烧成灰烬。大火在狂风助力下,以惊人速度逼向我国唯一成片的红花尔基樟子松原始林区,大兴安岭告急,情况万分危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我团诺门罕边防连边界观察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团将蒙古国草原大火突入我国边境的重大火情及时上报后,立即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级政府、防火部门、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的高度重视,一系列指示、命令、措施接踵而至。</p><p class="ql-block"> 呼伦贝尔盟委、行署和军分区领导迅速组成扑火前线指挥部,紧急调集武警森林部队、解放军边防部队、林场职工和运输车辆奔向火场,投入扑火战斗。</p><p class="ql-block"> 盟旗两级防火部门迅速筹调扑火工具器材和生活给养,保障一线扑火战斗需要。</p><p class="ql-block"> 党政军警民和林业职工齐动员,坚决扑灭“4.23”草原森林大火,成为边境地区上万军民的重大政治任务。</p> <p class="ql-block">边境大火向大兴安岭林区蔓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23”蒙古国草原大火在我团边界管段突入我国境内,团党委当即决定组成团扑火队前往巴日图林场方向参加扑火战斗,并指示相邻边防连队与边界观察哨所,在保证自身防火安全的同时,积极参于周边地段扑火战斗。</p><p class="ql-block"> 我自告奋勇率领团步兵连、特务连和团司令部、后勤处相关人员组成边防团扑火队,携带个人携行物品、扑火工具、无线通信设备,地图、望远镜、指北针、信号旗(灯)等指挥器材和全体人员15天给养,分乘指挥车、电台车和运输车迅速向主火场地域开进。</p><p class="ql-block"> 团扑火队全体官兵群情振奋、斗志昂扬 …… “这是祖国和人民的召唤,这是边防部队的职责,更是党对我们的考验”。</p> <p class="ql-block">团扑火队向巴日图林场主火场急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巴日图林场扑火前线,我团扑火队奉命配属武警大兴安岭森林支队一线扑火分队行动,跟随森警部队风力灭火机分队,迅速追打火线明火,及时扑灭余火和易复燃的草垛、树根、动物粪便等蓄火点。</p> <p class="ql-block">森警指战员和边防官兵扑火战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5日20时,我团扑火队奉命转场挺进诺干诺尔火区,与武警大兴安岭森林支队40名官兵联合出击明格尔图森林火龙。明格尔图位于诺干诺尔林场西北25公里处,这里的火势一旦控制不住,会给诺干诺尔林场造成极大威胁。</p><p class="ql-block"> 联合扑火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火龙中部投入战斗,打开缺口后分兵两头分而灭之。经7小时奔袭作战,于次日凌晨3时30分,终于扼住了明格尔图火魔的咽喉,将其扑灭。</p> <p class="ql-block">在火海中奋力扑火的边防部队官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6日下午,诺干诺尔西南方向10公里处的白泡子又燃起了大火。远远望去,半个天空都映红了。风大火猛,扑火队员不可迎火上,只能追着火龙打。于是,我们这支联合扑火队急行军绕行10公里路程,而后又徒步行程15公里,转至森林火龙的背后,叨住火尾顺势追打。</p> <p class="ql-block"> 白泡子是诺干诺尔林场周围唯一未经大火烧过的缺口,大火来势凶猛,若不及时扑灭,仍将威胁林场职工生命与财产安全。联合扑火队和林场职工近千人扑了上去,仍然是森警战士在前面用风力灭火机追火打,我团扑火队官兵和林场职工在后面扑灭余火、清理火场。</p> <p class="ql-block">森警战士手持风力灭火机压制火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一条条火势冲天的火线上,跃动着森警战士和边防官兵奋力扑灭森林大火的身影,扑火场面惊心动魄而又激情震撼……</p><p class="ql-block"> 在一处又一处火龙面前,我与团司令部石耸岩参谋一边奋力扑火,一边观察火势走向,及时指挥和调动我团扑火力量,鼓舞官兵士气,跟上森警战士追火的步伐。</p> <p class="ql-block">同扑火队官兵在火线扑灭火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火燃烧过的草场和林带,地面是一层厚厚的黑灰色草木灰,遍布各处的草窝、丛林树根、动物粪便仍有余火在燃烧,空气中弥漫着大火燃烧后草木灰的呛鼻味道。大片的树木枝干呈焦黑状冒着余烟,很多树干只剩了下半截。狍子、黄羊、松鸡、野免等野生动物的尸体散落在黑灰色的火场四处,一片苍凉凄残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经由巴日图林场地域的边防有线通信700干线的沥青电线杆被大火烧毁,国防通信干线被迫中断。常言道“水火无情”,草原森林大火对于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条件的巨大破坏力,令人难以想象。</p> <p class="ql-block">原始森林中正在燃烧的火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火场我发现,草原大火随风向的变化向多方蔓延,一米多高的火势由下至上快速扑向原始森林周边的次生林带。火头经过大片的松林和白桦林底部的荒草,迅速引燃树干形成向上的火势,在林间呼啸的西北风作用下,火头由树干烧向树梢,在森林顶部形成大面积火海,迅速吞噬着大片松树和桦树林,而松树油和桦树皮又助燃着火头,形成更大的火势,风声与树木燃烧的爆裂声合并成原始林区独特而恐怖的巨大呼啸声响,足以使初见此景的人们头皮发麻、浑身发冷、目瞪口呆。</p> <p class="ql-block">草原大火形成一米高火头奔向林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和战士们奋力追赶火龙,拼命用手中的铁锹和二号扑火工具拍打着火线,一段一段地掐断火头,扑灭余火。火线温度很高,烤得人面部灼热,火势随风扑向面部,如不迅速躲避,手和面部会立刻被烧伤。浓烟滚滚呛人喉鼻,呼吸也随之困难,各级指挥员嗓子干哑,呼喊声明显减弱。</p><p class="ql-block"> 同时,我发现森警战士手执风力灭火机压制住火势后,便继续沿火线向前方快速推进,而我们随后跟进的边防官兵扑灭余火和残火的任务繁重,无法紧随跟进,造成战术协调空档,部分地段火线又得以复燃。</p><p class="ql-block"> 据此,我迅速与武警森林部队指挥员协同动作,将边防团扑火官兵每三人编为一个战斗小组,每组跟随一部风力灭火机,另编组多个机动灭火战斗小组,采取“跳跃式分步跟进”战术,在配属森警风力灭火机的战斗小组发生跟进空档时,由机动战斗小组及时顶上。这样既可保障跟进森警战士风力灭火的速度,又使所扑打的火线无余火复燃。</p><p class="ql-block"> 此战法效果显著,扑火进度明显加快,受到现场森警指战员和边防团扑火官兵的一致称赞,也得到了上级扑火指挥部的当即肯定和及时推广。</p> <p class="ql-block">多家报社连载报道现场扑火纪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连日不分昼夜的扑火战斗中,我凭着多年在内蒙古边境地区扑灭草原与森林火灾的实践经验,灵活有效地指挥扑火队战斗。既要在顺风时抓住战机猛打猛冲扑灭火线,又要随时观察风向变化,在逆风时迅速指挥扑火队伍后撤,避免因窒息和火焰造成人员伤亡。既要集中力量扑灭火势凶猛的火线明火,又要组织兵力彻底灭除复燃隐患。在扑灭火线明火的战斗间隙,我及时组织运输车拉水和用脸盆在附近水泡里取水,逐一浇灭较大的草丛、树根、枯木等残火隐患,为尔后及时转移扑火战场,执行新的扑火任务奠定了可靠基础。</p> <p class="ql-block">在扑火战场与扑火官兵啃凉馒头充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经武警森林部队、边防团扑火队伍和林场职工的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巴日图林场及周边地区森林明火被扑灭,我团在完成扫除余火隐患任务后接到上级扑火指挥部命令,立即向罕达盖林场方向森林火灾现场开进,迅速投入战斗。</p><p class="ql-block"> 这时,友邻部队内蒙古军区边防第七团扑火分队,在团政治处主任石晋志的带领下赶到巴日图林场,由于缺乏扑火经验和心要的准备,他们没有携带扑火工具和生活给养。上级扑火指挥部要求我团调剂支援该团扑火分队生活给养和扑火工具,并配属我团扑火队行动。我团扑火队发扬团结协作的优良传统,将自身携带的给养分送给边防七团扑火队战友,并主动协调地方政府为其补充给养,配备扑火工具,使其尽快具备遂行扑火战斗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手摇发电保持扑火战斗通信联络畅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根据上级指示,我带领两支边防团扑火队连夜行军,在崎岖不平的林间道路上艰难行进十余小时,于第二天凌晨7时按时赶到罕达盖林场,在上级临时开设的扑火指挥部受领任务,并且与已转场的武警森林部队接洽,迅速投入了新的扑火战斗。</p> <p class="ql-block">边防团扑火队在扑火现场迅速转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罕达盖林场位于大兴安岭原始林区边缘,距中蒙两国边界线不足10公里,蒙古国境内草原大火突入我国境内后,在西北方向狂风助纣下,一路向西南肆虐,在距罕达盖林场仅几百米的北山地带形成火海,火头翻滚着向西南方向延伸,直逼大兴安岭原始森林。</p><p class="ql-block"> 为阻断火头向西南方向蔓延,在上级扑火指挥部统一部署下,边防部队、森警部队、当地林场职工共同打响了罕达盖林场保卫战,誓死将大火阻挡在罕达盖外围,解除火情对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威胁。武警森林部队和边防团扑火队由南北两个方向合围火势,将火头压缩在罕达盖南侧1000米处的森林防火隔离带以西地域。同时,林场调用两台翻土机迅速加宽防火隔离带。两支边防团扑火队适时回调兵力,战士们手持铁锹和二号工具沿防火隔离带一线展开,严防死守,坚决堵截火龙越过防火隔离带这条“生死线”。</p><p class="ql-block"> 此时,烟雾愈来愈浓,火光闪烁,窜上树梢,直扑防火隔离带。若是此时风力继续加大,百米宽的隔离带根本无济于事。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边防团扑火队指挥员和全体战士们,沉着冷静直视步步迫近的火龙,没有一个人移动脚步,没有一张脸露出慌乱的神色。官兵们摆出决战的气势,迅速将几处越过防火隔离带中心线的火头扑灭。肆虐的火魔,终于没能跨过那只有百米宽的“生死线”,在军警民众志成城的防守下退去了,罕达盖林场保卫战胜利了。</p><p class="ql-block"> 天色渐渐昏暗,罕达盖林场门前的火龙改道向东南方向的山谷窜去,这是“4.23”大火最后一片火场,截断和扑灭这条火龙是夺取扑火战斗全胜的关键。此时,接到命令的森警指战员和边防团扑火队官兵顾不上连日作战的疲惫,迅速投入战斗,一鼓作气,截住火头,围歼火龙,扑灭余火,清除火患,防止复燃。经过一个昼夜的连续战斗,我们取得了“4.23”扑火战斗的彻底胜利,扑火官兵们带着火场的征尘和发自内心的笑容向党和人民报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扑火官兵沿隔离带严防死守阻截火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扑灭“4.23”草原森林大火的战斗中,我团扑火队官兵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我们没有武警森林部队配置的专业扑火工具和单兵野外生存装备。在执行扑火任务的11个昼夜中,我和扑火队全体官兵未曾安稳睡过觉。只有在扑火战斗的间隙,在野外草丛中随地而卧打个盹。</p> <p class="ql-block">战斗间隙扑火官兵随地而卧补充体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转场休整时,我安排官兵们在汽车驾驶室和运输车车厢内休息。自己则在运输车轮胎旁铺一件大衣当作地铺,守候着无线电台和地图,接收上级指示,研究随后的扑火行动。连续数天没有合眼疲惫至极,致使我在上级扑火指挥部受领任务时,竟在领导面前打起了瞌睡。</p> <p class="ql-block">守在无线电台旁接收火场和任务信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保证扑火官兵的体力,后勤处军需助理员赵凤树、汽车驾驶员、司令部专业军士组成炊事班,负责扑火官兵的饮食保障。同志们在野地支灶架锅,炒菜煮饭各显身手。</p> <p class="ql-block">临时组建的炊事班大显身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家将野外被大火烧死的狍子、松鸡捡回来,清炖松鸡和狍子肉给官兵改善伙食、补充营养。使扑火队在转场休整间隙能吃上热乎饭菜和野味,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斗志。</p> <p class="ql-block">野战炊事繁忙 战地饭菜飘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荒野和林间多次转场战斗,当扑火队没有饮用水时,官兵们找到一处水泡子,水中有众多红色浮游生物,为保存体力,我和官兵们笑称找到了“美味虾米汤”,纷纷灌入水壶喝了起来,所幸事后没有发现官兵生病现象。</p> <p class="ql-block">在冰冷的水泡边洗去征尘补充饮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罕达盖林场保卫战取得胜利之夜,我团扑火队与武警大兴安岭森林支队的官兵们,在山坡上举行了庆祝胜利的篝火联欢会,官兵们高昂的士气和欢快的歌声,感染了到场的各级领导和林场职工群众。</p><p class="ql-block"> 应扑火官兵们的要求,我在现场为大家演唱了边防官兵最喜欢的军旅歌曲《小白杨》,抒发了我和战士们此时此刻的激动心情,当年在扑火前线官兵同乐的欢快场景至今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在扑火现场与扑火队部分官兵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扑灭“4.23”草原森林大火的战斗,由我团边界巡逻队和诺门罕、光头山两个边防连观察哨,最先发现蒙古国境内草原大火向我国边境蔓延并迅速上报火情起,到全体扑火官兵日夜奋战,胜利完成扑火任务后归建,历时11个昼夜。我团扑火队共执行扑火和清理火场任务25次,扑灭和清理火场面积达345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我团扑火队圆滿完成了上级赋予的扑火任务,锻炼和检验了部队快速遂行边境扑火任务的能力,履行了边防部队的职责与义务,人员装备车辆无一伤亡损坏,在军分区所属扑火部队中功绩卓著,受到了自治区各级政府的赞扬和表彰,我团特务连连长郑文福荣立一等功。</p><p class="ql-block"> 在这些数字和荣誉的背后,是我团扑火官兵们风餐露宿、迎火斗险、烟呛火烤、极度疲惫、冲锋陷阵、出生入死;是边防官兵无私无畏、勇于奉献的精神品质;是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光荣传统;更是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坚定信念。</p> <p class="ql-block">完成任务率队归建 征尘未洗精神尚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1976年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乌拉盖边境地区的草原森林大火,到1996年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巴日图、罕达盖林场地域草原森林大火,时间跨度20年之久。</p><p class="ql-block"> 在我30余载的边防生涯中,在内蒙古千里边防线上。我参加过几十次不同规模的草原、森林扑火战斗。每一次边境扑火战斗都会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得到一次实战历练和精神升华,积累更多具有边境特色的扑火经验和感受。无论是在边防哨所、边防连队、边防团司令部、边防团领导,还是在大兴安岭林区人民武装部的领导岗位,我都将草原森林防火与灭火视为所属部队和自己不可推卸的职责与使命,不遗余力、尽心为之。</p><p class="ql-block"> 每一次在边防线上的赴汤蹈火、前赴后继,身边的边防战友们都是我敬佩和学习的榜样。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批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而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的边防将士们,才有了一次次边境扑火战斗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我们无法逐一描述他们战斗拼杀的场面,我们也无法逐一详尽讲述他们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我们更无法将他们的名字逐一道来…… 可是,我们和内蒙古边境地区的一代代边防军人、边民群众,却会永远记住每一次扑灭边境草原森林大火的难忘战斗,永远记住边境军民在扑火战斗中所表现出的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p> <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于呼和浩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