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桂林方氏清明公祭暨第十二修园谱仪式

(老兵)——方祥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4日,正值清明,桐城桂林方氏宗亲齐聚月山,举行了一场庄严肃穆的公祭暨第十二修圆谱仪式 。</p> <p class="ql-block">桂林方氏族旗</p> <p class="ql-block">月山,这座位于桐城城北、龙眠山口外方、求雨顶对面的小山峦,东西长不过二百公尺,中间高不过四五层楼,两头渐低,从正面看宛如一弯新月卧在长渠北岸,这里作为桐城明清两代族旺丁繁的大姓“桂林方”的发祥地,意义非凡。桐城桂林方氏祖籍休宁,先迁池口,宋末迁至桐城,自明初以来,族人或为显宦,或为硕儒,人才辈出,“桂林方氏”之名也因子孙频频“蟾宫折桂,折桂如林”而来。</p> <p class="ql-block">上午八时三十分,公祭圆谱活动准时开始。第一项迎谱环节,宗亲们怀着敬畏之心,庄重地迎接承载着家族记忆的家谱。随后,全体肃立,鸣炮、奏族歌,激昂的歌声在月山上空回荡,唤起每一位宗亲对家族的深厚情感。主祭者和陪祭者依次上场,他们神情肃穆,一举一动都遵循着传统的礼仪规范。在整个过程中,最具仪式感的当属家谱开光,象征着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在这一刻被赋予了神圣的力量。现场宗亲们纷纷向先祖上香,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与敬意,香烟袅袅升腾,仿佛是子孙与祖先跨越时空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桐城桂林方法公是桐城桂林方氏的重要人物,以下是其简介:</p><p class="ql-block">• 生平经历:方法,字伯通,出生于1368年,是方德益的五世孙。他出生的第二年父亲病逝,事寡母程氏至孝。31岁时参加应天乡试,中第109名,主考官是方孝孺,后以方孝孺门生身份担任四川都司断事,人称“断事公”。</p><p class="ql-block">• 主要事迹:靖难之役后,明成祖即位,诸藩表贺,方法不肯署名,因此被差役押往京师南京受审。在押解途中,船行至安庆府望江县境内,他脱下衣冠,剪下爪发,作绝命诗二首后,纵身跃入江中,以死明志。</p><p class="ql-block">• 后世影响:方法的忠义之举,为家族树立了榜样,其后代子孙读书传家,人才辈出,使桂林方氏成为桐城的望族。英宗即位后,追赠殉难诸臣,赐予方法“忠烈”的谥号,并加敕为其建立专祠以纪念。</p><p class="ql-block">桐城桂林方氏自方法之后,科甲连绵,明清两代中举者有六十余人,进士三十余名。方以智、方苞等都是出自桂林方氏的名人。</p> <p class="ql-block">桐城桂林方自勉公即方懋,是桂林方六世祖。以下是其简介:</p><p class="ql-block">• 家庭背景:父亲是断事公方法。建文己卯(1399年),方法以经义中举,后因方孝孺案受牵连,在被押解途中投江殉国,当时方懋还不到十五岁。</p><p class="ql-block">• 生平经历:方懋字自勉,才智超群,仪表英俊,孝母友弟。他将所有资产捐出,在城东购地建房,虽生活简朴但家人相处融洽。曾被人诬陷入狱,因孝母友弟被释放。他勤奋操持家业,生活日渐丰足,同时教导五个儿子都擅长文学,时人称之为“五龙之目”。方懋于正统庚申(1440年)去世,享年五十一岁。至成化元年(1465年),因三子方佑贵,皇上敕赠其为四川道监察御史。</p><p class="ql-block">• 家族影响:方懋的后嗣兴盛,名贤继踵。他的孙子方印、方向中举及第。明清两代桂林方“名登桂籍”的举人和“登科及第”的进士各有30余名,其中包括方以智、方苞等名人。</p> <p class="ql-block">请族谱摆上主祭台</p> <p class="ql-block">会长方新伟颂读祭文</p> <p class="ql-block">焚香祭拜</p> <p class="ql-block">颁谱仪式现场</p> <p class="ql-block">宗贤方无先生致答谢词</p> <p class="ql-block">赠送锦旗</p> <p class="ql-block">会长方新伟先生讲话</p> <p class="ql-block">主修方国礼先生讲话</p> <p class="ql-block">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这场公祭暨第十二修圆谱仪式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祖先的追思与敬仰,更是对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它让桐城桂林方氏的宗亲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续写家族的辉煌篇章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