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明时节的晨风带着芬芳的花香,轻轻拂过廉江市人民公园的烈士纪念碑。2025年4月2日清晨,廉江市第十五小学的师生们在这里上了一堂特殊的“行走的思政课”。纪念碑前,历史与现实在此刻交汇,那些镌刻在石碑上的名字,正通过孩子们清澈的眼睛,重新被唤醒。</p> <p class="ql-block"> 英烈精神薪火相传,照亮少年奋进之路。在这里,历史不再只是课本上的文字,而化作可感可触的精神力量;纪念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成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这堂特殊的“行走的思政课”,让同学们在缅怀先烈中感悟信仰的力量,在致敬英雄中汲取奋进的勇气。</p> 奏唱国歌 心怀祖国 <p class="ql-block"> 上午八点,晨光洒在纪念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奏响,全体师生齐声高唱国歌,歌声嘹亮,穿透云霄,仿佛在向长眠于此的英烈们诉说:这盛世,如您所愿。</p> 队旗飘扬 心承赤诚 <p class="ql-block"> 少先队的旗帜在春风中飘扬,护旗手们神情庄重,步伐坚定。红领巾在胸前飘扬,孩子们的目光追随着队旗,稚嫩的脸庞上写满了崇敬。这一刻,红色基因在无声传递,革命精神在血脉中流淌。</p> 少年心声 赓续血脉 <p class="ql-block"> 六(5)班的莫紫钰同学走上台,她的声音清澈而坚定。“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我们不会忘记是他们用生命代价诠释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学生代表的发言铿锵有力,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回荡在烈士纪念碑的上空。台下鸦雀无声,孩子们的眼眶渐渐湿润。历史从未远去,英雄的故事仍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p> 缅怀英烈 精神传承 <p class="ql-block"> 龙良燕副校长的讲话深沉而有力:“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他们的精神,应该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她的话语像一颗种子,悄然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我相信,终有一天,这颗种子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p> 敬献花圈 寄托哀思 <p class="ql-block"> 鲜花献英烈,哀思祭忠魂。学生代表与何飞鹏校长缓步上前,将花圈轻轻摆放在纪念碑前。朵朵菊花,象征着烈士们纯洁而崇高的灵魂;这字字挽联,诉说着我们无尽的追思。</p> <p class="ql-block"> 全体师生深深三鞠躬,随后默哀一分钟。风停了,鸟静了,只有心跳声在提醒我们:历史不容遗忘,英雄永驻心间。</p> 誓言铿锵 红领巾的承诺 <p class="ql-block"> “我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我在队旗下宣誓……”杜鹏飞大队辅导员带领全体少先队员重温入队誓词。宣誓声响彻革命烈士纪念碑的上空,一字一句铿锵有力,深情的凝望,坚定的誓言,寄托了少先队员们对英烈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p> 仰望丰碑,追寻信仰之光 <p class="ql-block"> 退旗仪式后,师生们手持白菊,缓步环绕纪念碑。阳光透过木棉树的枝叶,在青灰色的碑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碑身上刻满了一个个名字,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瞻仰烈士纪念碑,让我们共同铭记先烈们的伟大付出!</p> 沉浸学习 触摸历史 <p class="ql-block"> 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有序参观烈士碑文,指尖轻抚碑文,驻足聆听动人事迹。</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认真聆听着革命故事,在每个石碑前久久驻足,清澈的眼眸中闪烁着传承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返程的路上,车里出奇地安静。突然,一个稚嫩的声音打破沉默:“老师,我长大后要当解放军,保护我们的国家!”其他孩子纷纷响应:“我要当科学家!我要当老师!……”带队的老师们相视一笑——这堂"行走的思政课",已经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红色的种子,已经达到了最好的教育效果。</p> <p class="ql-block"> 火红的花轻轻飘落在归途,像无数小小的降落伞,带着红色的种子落入心田。这次特殊的祭扫活动,不仅是一次缅怀,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当历史的回响与少年的心声产生共鸣,那些长眠地下的英烈,便以另一种方式获得了永生。而这,正是红色基因最生动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此次清明节祭扫活动,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激励着广大师生继承先烈遗志,弘扬先烈精神,传承先烈伟业,不忘初心,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拍摄:欧桂梅 叶晓冰</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编辑:张家丽</span></p><p class="ql-block"> 初审:郑兆荣</p><p class="ql-block"> 复审:龙良燕 </p><p class="ql-block"> 终审:何飞鹏</p><p class="ql-block"> ——EN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