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荐】清明祭英烈

桑榆晚风

<p class="ql-block">  美篇昵称:桑榆晚风</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码:223996</p> <p class="ql-block">  今年清明节期间,利用难得的返乡时机,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阜阳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与众多来到这里的各界市民一起,深切缅怀出生在阜阳或在阜阳这片土地上英勇牺牲的烈士英灵。</p><p class="ql-block"> 阜阳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颍州南路668号,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是阜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领导干部党史教育基地。该纪念馆由和平广场、大型青铜英雄雕塑、烈士安葬墓区、纪念馆等部分组成,其中纪念馆共三层,分为6个展厅,建筑面积4500余平方米,收录烈士名录2760名,其中知名烈士77名,列入《全国英烈大典》6名。馆内运用现代陈列理念和多种艺术形式,展出了从1919年至2014年以来各时期的历史资料,其中图片资料300多份,文字资料100万多字,实物160余件。墓区内安葬烈士153名,其中有名烈士32人,无名烈士121人。 </p> <p class="ql-block">  坐落在烈士纪念馆门前广场的大型青铜雕像“英雄颂”,展示了阜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斗的光辉形象,表达了一种集体英雄主义精神。在人物雕像的中心,屹立着一位高举飘扬旗帜的党代表,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核心力量。前面站着一位代表革命知识分子的女青年,传承着“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精神。女青年左侧是紧握钢枪的农民赤卫队员,寓意着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其后面是一位举起钢枪的革命军战士,表现了从北伐战争到“四九”起义的革命先烈不畏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右侧举起手臂、奋勇向前的解放军战士,其豪迈气概预示着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p><p class="ql-block"> 大型青铜雕像采用青铜铸造的工艺,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错落有致的人物组合,动静对比的艺术风格,使雕像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和震撼力。</p> <p class="ql-block">  阜阳,是具有革命传统的地方,“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各历史时期,党和人民军队的领导人,都曾在阜阳亲自参加或领导过革命斗争。</p><p class="ql-block"> 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长河中,许多阜阳革命前辈和仁人志士,将自己的热血乃至宝贵生命献给了这片热土,做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他们敢于抗争、不怕牺牲、舍生忘死、勇于奉献的精神,谱写了一部辉煌壮丽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  魏野畴(1898-1928),原名魏风标,陕西兴平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和宣传活动家。</p><p class="ql-block"> 魏野畴1917年考取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3年经李大钊、刘天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国共合作期间参与了国民党陕西省党部的筹建工作,并被指定为临时省党部的负责人之一。1926年1月出席了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1月任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执行委员会委员,后兼任宣传部长。同时被选为中共陕甘区委的主要领导人,负责宣传工作。1927年8月应杨虎城之邀离开陕西赴安徽阜阳太和,任杨虎城部国民革命军第十军政治部主任和该军中的中共军委书记。1928年2月任中共皖北临时特委书记。</p><p class="ql-block"> “八七”会议后,为了响应党中央关于加强军事斗争、武装夺取政权的号召,中共皖北特委成立了皖北革命军事委员会,魏野畴任总指挥,以驻阜阳的国民党高桂滋部第十九军教导团、杨虎城部第10军军校和阜阳农民赤卫队为主力,组织领导了震惊皖北的“四九”起义。1928年4月9日,魏野畴在率领起义部队转移途中,不幸被俘。他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宁死不屈,后被敌人杀害于阜阳临泉县老集,牺牲时年仅30岁。</p><p class="ql-block"> 虽然“四九”起义在国民党的重兵镇压下最终失败,但它点燃了皖北的革命烈火,打响了中国共产党在安徽地区武装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王克勤烈士,1920年出生于安徽阜阳,年幼时生活困苦,1939年被国民党部队抓壮丁,被迫加入其中。在旧军队里,王克勤备受艰辛虐待。1945年,王克勤随所部参加邯郸战役,被刘伯承等率领的晋冀鲁豫解放军俘虏。</p><p class="ql-block"> 被俘后,王克勤成为解放军的一员,被编入第六纵队十八旅五十二团一营一连任机枪射手。经过部队的思想教育和诉苦教育,王克勤思想提升很快。1946年8月,在解放兰封城(今河南兰考)战役中,王克勤表现英勇,被提升为班长。</p><p class="ql-block"> 出任班长的王克勤,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军事技术传授给战士,还在自己班里开展了“思想、技术、生活”三大互助运动,取得了很好效果,有效提升了部队战斗力。晋冀鲁豫解放军也开始推广“王克勤运动”。1946年12月,《解放日报》发表了《普遍开展王克勤运动》的社论。</p><p class="ql-block"> 除了自身觉悟的提高,王克勤还在战斗中奋勇杀敌并取得了不俗的战果,据统计,自王克勤加入解放军后,共参加大小数十次战斗,个人击毙、击伤敌人232人,俘敌14人,先后9次立功,被评为“一级杀敌英雄”。</p><p class="ql-block"> 1947年6月底,已经提升为解放军排长的王克勤,在鲁西南战役进攻定陶城的战斗中负伤,转运途中牺牲,时年27岁。王克勤牺牲后,刘伯承元帅命令王克勤生前所在排永远保持“王克勤排”的光荣称号。</p><p class="ql-block"> 2009年9月10日,在中宣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王克勤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p> <p class="ql-block">  陈修文(1937-1971),阜阳市太和县东陈寨人。1956年参军入伍,1959年入空军第一航空预备学校,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71年9月13日凌晨2点40分,林彪死党周宇驰、于新野、李伟信等以“执行紧急任务”为名,命陈修文驾驶3685号直升机起飞。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陈修文架机于3时15分起飞。</p><p class="ql-block"> 起飞后,周宇驰命令直升机飞向乌兰巴托,陈修文这才发现其叛逃意图,便以燃料不足为由拒绝北飞。但此时陈修文已受到周宇驰等胁迫,无法在原起飞机场降落,只好将飞机绕回怀柔。当飞机即将降落时,被周宇驰发觉。周宇驰遂连开四枪将陈修文杀害。</p><p class="ql-block"> 林彪反党集团被彻底粉碎后,中央军委授予陈修文烈士“忠诚战士”光荣称号。</p> <p class="ql-block">  自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阜阳进步青年早期接受马列主义思想,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从这时期起,阜阳人民坚定不移信仰马列主义,从大革命到土地革命,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抗美援朝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阜阳人民为了中华民族独立、自由,前赴后继,流血牺牲,共有2760多名英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自己钢铁般的赤胆忠心,铸就了一座永不褪色的丰碑。</p><p class="ql-block"> 列士纪念馆中展出的阜阳英烈事迹,是一曲曲沁人肺腑的壮歌,必将成为我们继往开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和源泉。</p><p class="ql-block"> 英烈忠魂将与日月同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