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为深入贯彻新课标新教材理念,探索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初中部数学组于周三第6节在四楼录播室开展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教研活动。此次活动以“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基于信息技术融合的课堂教学——《不等式的性质》”为主题,由王倩老师在428班精彩呈现。</h3> <h3>一、课堂风采:创新引领,探索数学奥秘</h3> <h3>王倩老师的公开课以前置学习任务为驱动,精准把握学生的问题,巧妙推进教学进程。课堂伊始,王老师通过直观的图表进行前置学习反馈,详细讲解错误率高的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的题目,为后续深入探究不等式的性质筑牢基础。</h3> <h3>在新课探究环节,王老师引导学生借助数轴理解不等式的基本事实,如“若a > b,则b < a;若a > b,b > c,那么a > c” 。学生们积极参与,有的上台展示思考过程,有的主动解释规律,课堂气氛热烈。<br><br>随后,王老师带领学生深入探究不等式的性质1、2、3 ,并引导学生思考“不等式两边同乘除的数为何不能为0”。练习环节中,从比较大小的基础题目,到利用不等式性质求解取值范围,再到小组PK判断正误,以及限时解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多样的练习形式有效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h3> <h3><br>二、思维碰撞:精准点评,共促专业成长</h3> <h3>公开课结束后,初一、初二、初三年级的数学老师们齐聚一堂,展开了热烈的评课环节。<br><br>初一年级老师对王倩老师的课堂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活动设计巧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氛围活跃。同时建议,在讲解例2时可增加示范过程,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解题思路。<br><br>初二年级老师指出,王老师能够紧扣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教学设计合理,从探究到应用过渡自然流畅。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易懂。不过,在难点突破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引导。<br><br>初三年级老师肯定了王老师把前置学习有效推进到探究新知环节的做法,充分发挥了前置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主动探索新知识。</h3> <h3>三、高瞻远瞩:总结指引,明晰前行方向</h3> <h3>初中部数学教研组长张敏对此次教研活动进行了全面总结。她首先对王倩老师的公开课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这堂课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方面做出了积极且有效的探索,为数学组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张敏组长也强调了在教学中要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h3> <h3>此次教研活动,不仅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探讨的平台,也为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初中部数学教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全体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数学教学将迈向新的高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