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是2025年的清明节,也是中国人祭扫亲人、缅怀先辈的传统节假日。3月30日,我们姐弟5个偕家人共14人,已先后在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和人民纪念堂,为父母(李致远、李露)、大姐(李四平)和侄子(赵振华),进行了祭奠仪式。</p> <p class="ql-block"> 在父母灵位前,回忆父母的点滴恩情。</p> <p class="ql-block"> 父母灵位</p> <p class="ql-block"> 悼念大姐和侄子。</p> <p class="ql-block"> 大姐灵位</p> <p class="ql-block"> 侄子灵位</p> <p class="ql-block"> 我父亲李致远,江西省于都县人,1930年入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8年3月,根据党中央关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部署,父亲随邓(华)宋(时轮)支队进入位于房山县的斋堂地区,在平(北平)西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1938年11月,时任120师副师长的肖克也来到该地,在驻地马栏村组建了冀热察挺进军,父亲先后任支队33大队政委、挺进军第7团政委和挺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p> <p class="ql-block"> 八路军邓宋支队挺进平西斋堂地区</p> <p class="ql-block"> 期间,父亲隨挺进军到冀东(现天津薊县、河北隆化一带)前线,与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40年代中期,父亲在聂荣臻司令员领导下的晋察冀野战军所属的冀中军区(司令员孙毅)工作,转战在保定、石家庄一带的冀中平原,先后任冀中军区整训兵团、独八旅、十七旅政委,九分区副政委,68军203师政委,68军副政委等职。期间,先后参加了保(保定)北战斗、清风店战役,新保安战斗和解放张家口、太原等一系列战斗。</p> <p class="ql-block"> 1947年11月清风店战役中,冀中军区独八旅活捉了国民党军第三军中将军长罗历戎,时任该旅政委的父亲参加了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聂荣臻及肖克、杨得志、罗瑞卿、耿飚等首长赐见罗历戎的现场,图中后排最右者为父亲李致远。</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68军驻军于天津杨村,并于1951年6月9日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朝鲜战争停战回国后,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于1956年入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至1958年毕业。</p><p class="ql-block"> 1960年被任命为驻地在天津的河北省军区副政委工作,1969年疏散安置在河北省保定市,同年离休安置在位于保定市的省军区干休所休养。1978年1月,父亲因病救治无效,病逝于石家庄解放军国际和平医院。</p> <p class="ql-block"> 父母在朝鲜前线</p> <p class="ql-block"> 与朝鲜人民军合影</p> <p class="ql-block"> 母亲李露(原名王承中),河南省新野县人。1938年1月,从河南女师投笔从戎到达延安,先后入学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1942年在平西与父亲结婚,从事机要报务工作,因部队缺乏医务人员,组织委派她从平西单人骑马400余里,前往保定地区的唐县白求恩军医学校学习,毕业后一直从事医务工作。</p><p class="ql-block"> 1954年,根据国防部关于部队精简整编女军人退出现役的要求,母亲转业并先后在北京市立第四人民医院和天津市妇幼保健医院担任支部书记、副院长工作,直至70年代在保定地委组织部离休。1993年5月母亲因突发心脏病救治无效,病逝于保定解放军第252医院。</p> <p class="ql-block"> 母亲在白求恩军医学校时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 母亲从房山县马拦村骑马400余里到达唐县白求恩军医学校。</p> <p class="ql-block"> 人总会生老病死,这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作为子女能够在父母的养育下成长,这是无尚的留恋和幸福!</p><p class="ql-block"> 我于1947年7月出生于河北省任丘县,那时新中国还没有解放,跟随父母辗转于解放区战场。抗美援朝期间,父母赴朝,我是在华北军区红光幼儿园中寄宿成长。此后入天津红光小学、北京军区八一学校,和北京师大一附中寄宿学习。虽然长期脱离于家庭,但父母的关怀、嘱咐始终牢记在心,他们谆谆教导我们六个姐弟,要听党话,努力学习,老实做人,不要自满,不要骄傲,多向工农子弟学习,这些教诲成为我们一生难以忘怀的″遗传基因”。</p><p class="ql-block"> 清明正当时,愿亲爱的父母能和我们在这个传统节气的轮回里,与我们再次重逢!也如深夜昙花在无人处绽放,所有的离别都在完成永恒的团聚。</p><p class="ql-block"> 安息吧,敬爱的父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