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岁月悠悠,往事悠悠。仿佛经历了时空穿越和历史突变。几千年的牛背人扶、肩挑手提的传统农业,在最近的二三十年之内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农业:农耕机,收割机,运输机。曾经的土墙草房,禾桶打稻,洋油灯,泥巴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苦岁月,已成为刻在骨子里的记忆。</p><p class="ql-block">60年代生于农村的我,亲身经历了传统农业,又亲眼见证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真是感慨万千!与农业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愫。在闲暇之时便有意收集传统农业用具并予以珍藏。</p><p class="ql-block">下面着重介绍一下与耕田有关的旧时农具。</p><p class="ql-block">一、犁:翻土碎土农具。牛在前牵引,人在后扶把,是耕田的第一道工序用具。犁头是铸铁的,其他部位是木头的。由犁头、犁壁、犁床、犁弯、犁柱、犁把等组成。大约90年代初,犁的全身都是钢铁材料焊接制作而成,更加的小巧轻便,用了一、二十年。</p><p class="ql-block">在古老的华夏,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就开始用骨耜、木耒翻土,但尚未形成真正的犁结构。良渚文化(公元前3300年至2300年),出土了三角形石犁头。可能由人牵引,标志着犁耕技术的萌芽。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6世纪)铁器普及。铁质犁头的出现与畜力的使用相结合,使犁成为农业核心工具,极大地推动了华夏文明的进程。犁耕大幅提升了土地利用率,使深耕、条播成为可能。粮食产量大幅增长并支撑着人口的扩张。</p> <p class="ql-block">铁头木犁</p> <p class="ql-block">铁犁</p> <p class="ql-block">二、耙:碎土农具。由长条形的木框和两排铁质耙齿组成。有两种形制,即盖耙和呆耙。盖耙又分为有齿盖耙和无齿盖耙,一边有扶手可转动。呆耙没有扶手不可转动。田犁过后土板而大,用耙来分割,使田土细化,用牛的人站在耙上面增加压力。</p> <p class="ql-block">盖耙和呆耙</p> <p class="ql-block">耙田,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三、耖:整田农具。把高的地方土搬运到低的地方,使田土平坦、疏松。耖有铁齿、木齿、竹齿等。</p> <p class="ql-block">耖</p> <p class="ql-block">耖田。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四、脚耖:整田农具。适合平整柔软稀烂的水田。木质。</p> <p class="ql-block">脚耖</p> <p class="ql-block">五、耖栏、牵栏:细化田土农具。条形朩框中间安装圆形滚筒,滚筒上面安装齿片,是水田栽秧前最后一道工序农具。使用时用牛的人站在上面,牛在前面牵引滑行滚动,并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小时候看到这种情景,很是羡慕用牛的人。经过这样一顿操作,水田泥土进一步细化平整,并产生泥浆,这样便于秧插过后定苗发棵。条形木齿中间无豁口的是耖栏。牵栏有铁齿和木齿之分。</p> <p class="ql-block">牵栏</p> <p class="ql-block">耖栏</p> <p class="ql-block">六、牛轭、牛链子:连接牛与农具的辅助农具</p> <p class="ql-block">牛轭、牛链子</p> <p class="ql-block">如今,即使是春耕时节,放眼田野,也看不到牛背人扶的耕田景象。现代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农忙时节都是农耕机、收割机操作。但是,每当看到那些曾经陪伴我们走过漫长岁月的农具,仍然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艰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