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清明节,细雨如丝,青烟袅袅,借一缕青烟,寄托我对父亲无尽的哀思。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回忆涌上心头,仿佛父亲的身影依旧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在我人生的长河中,与父亲共同生活的时光虽短暂,却在我的记忆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父亲性格儒雅随和,但命运多舛。年少时家境贫寒,学历有限,却因对文学的热爱而坚持自学,最终得以进入知名教会中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他又被送往南方大学深造,此后一直在中学执教。然而,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中期,父亲经历了漫长的逆境,知识与生命都被无情耗费,直至1977年离世。父亲离世已四十八载,但他逆境中乐观向上的精神、随和的性格、能屈能伸的品质以及对学习的执着追求,始终铭记于心。</p>
<p class="ql-block">我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与朗读,这都源于父亲的遗传与影响。年幼时,我常被父亲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朗读所吸引,那些厚厚的中外名著在他的声音中变得生动鲜活。小学时,同学和弟弟被选中参加普通话比赛,父亲还在家中悉心辅导。如今我已步入古稀之年,但对朗读的热爱从未减退。真正与父亲共同生活的时光不过十一二年,可他的形象却深深镌刻在我的记忆中,永不磨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