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开罗飞往阿斯旺仅用了一个多小时,在粉红色的晨曦中到了埃及的南部城市阿斯旺。阿斯旺是一座文化古城,阿斯旺省的首府,也是埃及的南大门。这里可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之一。在古埃及时期,阿斯旺被认为是埃及民族的发源地。它位于尼罗河第一瀑布以北,是埃及和努比亚之间的贸易重镇,其名据说是古埃及语“贸易”一词的对音。这里人口大约20多万。</p> <p class="ql-block">首站到了阿斯旺著名的高水坝。它是埃及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但是要想看到水坝全景,那得需要乘船,后面会有游船经过水坝的全景。这里看到的是大坝上的纪念碑。这座水坝是1960年在前苏联援助下动工兴建,1971年建成,历时10年多,耗资了大约10亿美元,使用建筑材料4300万立方米,相当于大金字塔的17倍,是一项灌溉、航运、发电、防<span style="font-size:18px;">洪等</span>的综合利用工程。高坝共有6个排水隧道,每个隧道有两个出水口,各装一台水轮发电机组,计13台机组,输出电压经升压达50万伏供开罗及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用电。高坝控制了洪水,从根本上消除了泛滥和干旱,保证了尼罗河下游农田用水。高坝建成后,其南面形成一个群山环抱的人工湖——阿斯旺水库,这座世界第一大人工水库以第二任总统纳赛尔命名。</p> <p class="ql-block">机械齿轮的造型代表前苏联。</p> <p class="ql-block">埃及阿斯旺大坝1952年开始设计,最初美国同意贷款帮助建设大坝。1956年由于埃及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政府取消了对大坝建设的资助。埃及政府计划用苏伊士运河的收入来继续这项工程的建设。1958年苏联开始介入这项工程,提供了1/3的工程资金和大量的工程机械。其实最早来自美英、联合国、之后还有其他国家都有贷款给埃及,最后大坝终于建设竣工。大坝建成后,埃及政府在大坝旁建设了一座纪念碑,设计成埃及国花莲花托着一个代表苏联的机械齿轮的造型,因此纪念碑又被称为埃苏友谊塔。</p> <p class="ql-block">清澈的尼罗河水</p> <p class="ql-block">在尼罗河上谋生的孩子,勇敢、无畏的胆识很让我们敬佩。</p> <p class="ql-block"> 乘坐当地人的游船来位于尼罗河上的阿吉里卡岛上看伊西丝神庙,它原来建立在菲莱岛上,所以称“菲莱神庙”。伊西丝神庙是托勒密二世费拉迪弗新(公元前274年—公元前264年在位)在古法老神庙的废墟上修建的,修建于古希腊罗马时期,是古埃及宗教在基督教传入埃及前最后的据点之一。这座神庙的建立主要目的是为了祭司女神伊西丝。1962年建设阿斯旺大坝时,淹没了菲莱岛,1980年,埃及政府决定将岛上的古迹转移到菲莱岛以北500米的阿吉里卡岛上,从重新建,还其原来面目。</p> <p class="ql-block">伊西丝神庙在岛的中部。主题建筑由前后塔楼、前后厅、产房及托勒密二世神庙组成。长460米,宽146米。前塔楼东西两侧,是分别由17根与31根石柱组成的柱廊。两道土黄色石壁似的塔楼高18米,紧靠神庙大门两侧的塔楼上,是两尊头戴牛角、托着日轮王冠、面朝相反方向的伊西丝立像浮雕,线条流畅,造型生动,沿袭着古法老时代的艺术特色。西塔楼左下侧有一幅托勒密二世费拉迪弗新用头带铁钉的短棍猛击敌人,以表现其赫赫战功的浮雕。神庙门口有两尊石狮,这在埃及卢克索、卡纳克及其他古神庙中所未见。这是伊西丝神庙同埃及古法老时代其他神庙的不同之处。</p> <p class="ql-block">进入塔楼,就到了伊西丝神庙的前厅,两侧各有8根立柱,这是当年举行祭祀礼仪的地方。前后厅之间的石砌建筑叫“产房”,寓意伊西丝之子荷露斯诞生的地方。石壁上有根据传说雕刻的伊西丝在尼罗河三角洲的芦苇中,为初生的幼子荷露斯哺乳的浮雕,既表现了伊西丝的刚毅、坚贞,又流露出她的温柔、慈祥。 产房的另一侧,原是托勒密二世的庙宇。后于公元5世纪拜占庭时期被毁。伊西丝神庙的其他部分也于那时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毁坏。</p> <p class="ql-block">从菲莱神庙出来后,我们乘坐游艇前往一个叫作努比亚的小村庄,它位于阿斯旺的一片沙漠河流高地,历史悠久,建筑色彩绚丽,宛如藏在尼罗河畔的世外桃源。沿途的景致绝美,中午艳阳下,墨蓝的尼罗河水蜿蜒延伸到远方,河两岸一边是金黄的沙丘,一边是依地势而建的房屋。</p> <p class="ql-block">来努比亚人家做客,主人泡制了有香料味道的特色红茶。有薄荷味道的、也有凤梨味道的,但不管哪款,发现他们喜欢茶里都放很多的糖,喜欢甜口味。</p> <p class="ql-block">在阿斯旺和卢克索,基本都是以参观神庙为主,所以,努比亚村的参观,就显得很轻松。房屋、建筑、街道、商品到处都是色彩绚丽的彩绘,宛若上帝打翻的调色盘,加上这里陈列的各种美食也色彩斑斓,感觉秒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里,真的让我们走进了色彩的王国。</p> <p class="ql-block">两位可爱的小美女在喝茶时遇到了,在村里闲逛时又遇到了。</p> <p class="ql-block">这会儿没有揽到生意的小男孩倒成了我们眼中难得的一道风景线,他悠哉悠哉地骑在骆驼背上穿行街道。也许这是他难得的休息时光。</p> <p class="ql-block">努比亚人对香料的使用还是多元的,包括红茶也能配有热带水果的味道,所以也买了一些带回来给家人亲朋们尝尝。</p> <p class="ql-block">三角帆桅杆船是尼罗河观光的交通工具,进出往返价格也不是很贵。</p> <p class="ql-block">晚上停留在河边的游轮给来来往往的客人提供了很多的方便。明天将是一个重要的行程,晚安。</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个早起的行程,今天要去阿布辛贝神庙,往返行程要七个多小时。早上看到了冉冉升起的太阳,给一天紧张的行程带来了朝气。</p> <p class="ql-block"> 沿途还能看到黑色沙漠。埃及黑白沙漠的形成是由于火山活动和地质历史的共同作用。黑沙漠的形成来自于火山活动:数百万年前,撒哈拉地区的火山喷发形成了大量的黑色火山物质。这些火山物质覆盖了大片地区,形成了黑色的沙漠景观。白沙漠的形成源于海洋沉积:它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8亿年前的海底沉积物。地壳运动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这些沉积物逐渐露出地表。另外,也因风力侵蚀,会行程白沙漠的景观。岩石在风力的侵蚀下形成了独特的形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纳塞尔湖畔的阿布辛贝神庙并不是神庙的原址。1966年因兴建阿斯旺水坝,神庙整体迁移至高出河床水位60余米的后山上,就是这个位置。这也是世界文物建筑保护方式的成功尝试。</p> <p class="ql-block"> 阿布辛贝神庙建于公元前1300-前1233年,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了,也是新帝国的法老王时代最受保护的遗迹。</p><p class="ql-block">据说名字来源于最早带西方人去到现场的向导(一个小男孩)的名字。 它坐落于纳赛尔湖西岸,由依崖凿建的牌楼门、巨型拉美西斯二世摩崖雕像、前后柱厅及神堂等组成。阿布辛贝勒和它下游至菲莱岛的许多遗迹一起作为努比亚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为了视觉效果,下载了网络上的鸟瞰图供分享。</p><p class="ql-block"> 1966年因兴建阿斯旺水坝,神庙整体迁移至高出河床水位60余米的后山上,是世界文物建筑保护方式的成功尝试。为了视觉效果,下载了网络上的鸟瞰图供分享。</p> <p class="ql-block">阿布辛贝神庙是由依崖凿建的牌楼门、巨型拉美西斯二世摩崖雕像、前后柱厅及神堂等组成,共有两座由岩石雕刻而成的巨型神庙,分别为:献给普塔赫神、阿蒙拉神、拉一哈拉赫梯神和神化的拉美西斯二世的大神庙。</p><p class="ql-block"> 右侧是拉美西斯二世的皇后纳芙尔塔丽的小神庙,也称为象征爱情、美丽和音乐之神的哈托尔女神庙。</p> <p class="ql-block"> 面向尼罗河的拉美西斯二世神庙,堪称众多埃及神庙中最富想象力的一座。这座建于公元前1300-前1233年神庙是古埃及最伟大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所建,也是新帝国的法老王时代最受保护的遗迹。3000多年前的神庙设计者精确地运用天文、星象、地理学知识,按照要求把神庙设计成为只有在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2月21日)和登基日(10月21日),旭日的霞光金辉才能从神庙大门射入,穿过60米深的庙廊,被撒在神庙尽头的拉美西斯二世石雕巨像的全身上下,而左右的其他巨型石雕都享受不到太阳神赐予的这种厚爱,人们把这一奇观发生的时日称作太阳节。</p> <p class="ql-block">神庙建筑群约于公元前1284年开始兴建,为时约20年,直至公元前1264年完成。这座宏伟的建筑物被称为“受阿蒙宠爱的拉美西斯的神庙”,而这亦是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期间为其最宠爱的妻子──奈菲尔塔莉,在努比亚所兴建六座石建神庙的其中一座,目的是为了向埃及南面努比亚宣示国威,并在该地区巩固埃及宗教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阿布辛贝神庙决非是一块块巨石的堆砌物,而是在尼罗河西岸粉红色砂岩悬崖的山体上,用人工劈凿出的宏伟建筑。庙高30米,宽36米,纵深60米,门前4座巨型石质拉美西斯巨型坐像,每尊高20近米(65英尺),重1200余吨,像旁还精心策划且有序散落着其母、妻、子女的小雕像,无不栩栩如生。雕像历经三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仍完好无损,可见其石质之坚硬,以及古埃及人三千多年前所具有的选料水平,令世代后人惊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跨进神庙第二道石门后,映入眼帘的就是左右两排的柱廊大厅,它应该是厅大跨度的核心构件,正是这些石柱承受着洞顶极为沉重的压力。身着盔甲的勇士群雕整齐对称分立在石柱旁,大厅四周刻满壁画,记述着拉美西斯二世远征古努比亚所建树的卓著战功。 从选址到定向,从庙门设计到内部结构,从庙内壁画到庙外各尊神像的雕刻,都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再现。</p> <p class="ql-block"> 穿过第三道石门,步入处在大厅尽头一间小石室,这里是最深处的圣地。圣地内并排有四尊石像,从左至右分别是普塔赫神、阿蒙·拉神、神格化了的拉美西斯二世、拉·哈拉赫梯神。</p> <p class="ql-block">哈苏尔神庙——俗称小庙,与拉美西斯二世神庙一样,与其说建造它是为了敬神,不如说是为了向法老的爱妻<span style="font-size:18px;">纳芙尔塔丽</span>致敬。神庙的正立面是六尊石像,其中四尊为拉美西斯二世本人,另两尊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纳芙尔塔丽。</span>两者的尺寸完全一致,这在王权至上的埃及是绝无仅有的,体现出法老对王后的挚爱,神殿的入口处还刻着“阳光为她而照耀”的铭文。可惜的是,神庙还没有建成王后就去世了。</p><p class="ql-block">因此,这座神庙也被称为拉美西斯二世的皇后纳芙尔塔丽的神庙,也称为象征爱情、美丽和音乐之神的哈苏尔女神庙。</p> <p class="ql-block"> 神殿主体同样是一个布满壁画和雕刻的长方形大厅,不同的是这些壁画没有战争场面,人与神的交流是这里的主题,甚至有女神伊西斯和哈索尔握着王后的手款款而谈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60多年前,当阿斯旺高坝开始动工修建、努比亚古迹面临着永沉湖底的厄运时,它的价值才为世人瞩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世界各国发出拯救努比亚的呼吁,51个国家作出了反应。从1960年至1980年,专家们进行了40多次大规模的挽救古迹活动:由24个国家的考古学者组成的考察团实地勘察了受湖水威胁的地域;22座庙宇经过测定方位和计算,拆散后化整为零转移到安全地带,然后以其旧貌重建。眼前的阿布辛贝神庙也就成为迁移后最成功的典范。所以有人说,没来这里,就等于没来过埃及。</p> <p class="ql-block"> 回阿斯旺途中也有收获,沿途沙漠中时不时会看到海市蜃楼现象,远处的水哈……</p> <p class="ql-block">尼罗河上静静地等待出发的五星级游轮卡纳克号,整个行程中有三天住宿在这艘游轮上。</p> <p class="ql-block">贴心的男服务生手艺无敌啊</p> <p class="ql-block">难得慵懒的一个下午,地导武松带我们领略千年埃及历史文明的魅力,互动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埃及这个神秘而又迷人国度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p> <p class="ql-block">酒吧帅哥纳赛尔</p> <p class="ql-block">晚霞中的尼罗河风情万种,两岸的剪影如同风光大片,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夜游科孟坡(康翁波)神庙——</p><p class="ql-block"> 傍晚,沿着尼罗河邮轮到了科孟坡,上岸参观了神庙,这是两座形式结构,规格相同的神庙,是典型的希腊罗马时期的建筑。这座神庙与众不同之处是一座同时祭奉老鹰神荷鲁斯以及鳄鱼神索贝克的双神庙。一条中轴线把它分成互相对称的两部分,各供奉一个神。它有两个大门。一个大门是专为鹰首神荷鲁斯(Haroeris)所建的,另一个是专为鳄鱼神索贝克(Sobek)所建。从进大门开始,会发现左、右两边无论是建筑还是雕刻都自成体系,互不相干。康翁波神殿中,处处都有相关的鹰首神与鳄鱼神的壁画,别具特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人相信鳄鱼是Sobek的活化身,它的神力很高,也是法老权威的象征。在古埃及神话里,鳄鱼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是凶残、危险的象征,另一方面又是亲切的保护者。当一位法老死去,祭司会下令制作鳄鱼木乃伊引导他到达冥界之神Osiris面前。古埃及的鳄鱼木乃伊数目有百万之巨。</p><p class="ql-block"> 鹰首神荷鲁斯是埃及九大主神之一,在人间的地位至高无上,象征神圣的王权,历任法老都被看做“活着的Horus”。他的父亲Osiris被弟弟Seth所杀,在接下来的统治权争夺战中,年轻的Horus最终打败自己的叔叔Seth,获得了永久的统治权。他和妻子Hathor时常共同出现在法老的拜祭画面中。</p><p class="ql-block"> 康翁波神庙最大特色就在于这边留有石头榫接痕迹、被奉为埃及建筑之神与医药之神的祭司印和阗(Imhotep)相关壁画,还有鳄鱼木乃伊等等。</p><p class="ql-block"> 神庙后方并有一处刻有手术刀等医疗器具的相关壁画,据信是用来纪念被奉为埃及建筑之神与医药之神的祭司印和阗(Imhotep)。印和阗就是第四王朝时最早发想金字塔建筑理念并付之实现的祭司,对於制作木乃伊与医疗也相当有一套,电影「神鬼传奇」中那位死而复生、又勾搭上法老老婆的坏祭司,就是以印和阗为名,不过,他实际上是相当受到古埃及人敬重的一位祭司。</p> <p class="ql-block"> 最后又参观了鳄鱼木乃伊博物馆,博物馆很小,向游人展出的都是距今1500年前的鳄鱼木乃伊,是世界上最大的仅展示一种动物的博物馆,展现了古埃及人对鳄鱼神的崇拜。顺便买了一个有鹰神和鳄鱼神的咖啡杯,以做纪念。</p> <p class="ql-block"> 清晨,游轮停靠在阿斯旺省的埃德夫,顶着星星,迎着晨曦,乘坐马车游览埃德夫神庙。埃德夫地处阿斯旺以北123公里,卢克索以南约140公里,是游览卢克索——阿斯旺黄金线路的必经之地。这座城市是埃及制糖制陶中心,保留着几千年来古埃及文明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 埃德夫神庙是埃及目前保存神龛最完整的神庙,仅有该神庙还保留有神龛,其规模仅次于卡尔纳克神庙。神庙约有2300年历史,历史上这里曾进行有一场激战,当时这座神庙的主人下埃及的猫头鹰神荷鲁斯和上埃及的赛特神有过激战。大门上记载了这段历史。这座除了用作供奉鹰头神荷鲁斯之外,神庙亦作宗教祭祀活动。此外,庙内墙壁的铭文也为学者提供了不少古埃及于希腊罗马时期在语言、神话及宗教方面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荷鲁斯鹰像</p> <p class="ql-block"> 塔门墙身刻着托勒密十二世在鹰首人身的荷鲁斯及女神哈索尔面前打败敌人的场面雕像。</p> <p class="ql-block">塔门墙内景</p> <p class="ql-block"> 神庙内的厅柱具为希腊式的风格。在进入外柱厅的入口两旁亦有荷鲁斯鹰像,较左的那尊比较完整,而较右的那尊下半截则损毁严重,外柱厅的壁画上可看到托勒密九世对荷鲁斯敬拜的画面,而内柱厅内就刻了托勒密王朝时期举行宗教仪式的场面,厅内有不少用来储存祭品的储物室。</p> <p class="ql-block">保存完好的神龛</p> <p class="ql-block"> 多个世纪以来,埃德夫神庙一直埋在12米的沙土以及由尼罗河沉淀的淤泥下。而当地居民亦直接的在埋藏着神庙的土地上兴建家园。1798年法国远征队到来,神庙塔门的顶部被发现。到了1860年,法国的埃及学家奥古斯特·马里埃特开始发掘神庙的工作。时至今天,埃德夫神庙几乎完好无缺,这是因为神庙多年来长埋沙土之下,令它得以好好保存下来。</p> <p class="ql-block">游轮也给沿途的百姓们提供了商机。</p> <p class="ql-block">中午到了阿斯丰马泰纳,船经伊斯纳水闸前往卢克索,有幸看到游轮集体排队通过伊斯那水闸的壮观场面。后续卢克索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