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京东岳庙,起源于元延佑年间,张留孙受封玄教大宗师后,因大都缺乏东岳大帝的祭祀场所,他购置土地准备建庙。张留孙去世后,其弟子吴全节继续推动,于至治二年(1322年)动工,次年建成,命名为“东岳仁圣宫”。早期庙内建筑包括大门、大殿、四子殿和两侧廊庑,鲁国大长公主的捐建使其规模扩大。元末战乱中,庙宇受损严重。</p><p class="ql-block">明代,东岳庙与正一道合并,改名东岳庙。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进行全面重建,嘉靖和隆庆年间也有所修缮。万历年间,明神宗大规模扩建,但在清康熙年间火灾中,大部分建筑毁于一旦,仅剩左右道院。灾后,康熙帝下令重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再次整修。道光年间,马宜麟主持募捐,增建跨院和义学。</p><p class="ql-block">1900年后,庙宇逐渐衰落,经历义和团、军队骚扰及文物保护时期。1995年,北京市政府决定恢复,成立北京民俗博物馆,东岳庙重新对外开放。1996年,东岳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国家将东岳庙归还道教,中断七十余年的道教活动得以延续。</p><p class="ql-block">(文字源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以上两张画像为庙内图片</p> <p class="ql-block">明代石匾“敇建东岳庙”</p> <p class="ql-block">瞻岱门的楹联上写着:阳世奸雄伤天害理皆由己;阴司报应,古往今来饶过谁”,具有振聋发聩、警世醒言的作用。其它各殿宇的门前也都悬挂着此类反映“善恶有报”观念的楹联。楹联、匾额多,是东岳庙的一大特色。</p> <p class="ql-block">古庙与现代楼宇比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秩祀岱宗,永延帝祚”牌坊位</span>于神路街南侧,东岳庙位于神路街的北端。神路街在历史上曾是一条皇家御道。随着城市的发展,神路街周围高楼林立,商业繁荣,一条现代道路在此穿过。</p> <p class="ql-block">专门留下一段古路</p> <p class="ql-block">殿内正举办为一位女士家人超度的仪式,很庄重,<span style="font-size:18px;">鼓乐笛俱备,</span>不允许拍照。道士们都很年轻,看来都是有良好教育的。</p> <p class="ql-block">一位温文尔雅的女道士匆匆走过</p> <p class="ql-block">碑石林立</p> <p class="ql-block">状元槐</p> <p class="ql-block">陕西剪纸</p> <p class="ql-block">家谱</p> <p class="ql-block">后罩楼里各房间是民俗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