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走进扬雄的世界

储西维5637156

<p class="ql-block">枫叶红于四月天</p> <p class="ql-block">扬雄的墓,扬雄字子云。</p> <p class="ql-block">墓园右侧扬雄一生简介碑文系现代新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四月四日是清明节成都天氣刚晴朗正好踏青郊游。归家途中路过整修一新的扬雄墓。站在墓前。思绪翻滚。想起我对扬雄的了解,最早是从刘禹锡的《陋室铭》开始的,那一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子云即扬雄的字,仰慕之情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人物,他虽没有如帝王般的赫赫权势,却以其卓越的才华与深邃的思想,在文化的天空中留下了璀璨的光芒,他就是杨雄。公元前53年,扬雄出生于蜀郡成都(今成都市郫都区友爱镇)。自幼,扬雄便展现出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在那个书籍获取并不便捷的年代,他却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别人嬉戏玩耍之时,他沉浸在书卷之中,从诸子百家到各类典籍,无一不读。他家中虽不富裕,但他总能想尽办法借阅书籍,然后秉烛夜读。这种对知识的执着追求,为他日后的文学与学术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像一颗种子,在知识的沃土中深深扎根,等待着绽放的那一刻。</p><p class="ql-block"> 扬雄擅长辞赋,在西汉时期,辞赋盛行,而他的作品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当时的文坛。他的《甘泉赋》《羽猎赋》《河东赋》等,辞藻华丽且气势恢宏。当他将这些赋作呈现在世人面前时,众人皆为之惊叹。在《甘泉赋》中,他用细腻而华丽的笔触描绘宫殿的宏伟壮丽,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看到那巍峨的宫殿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这些赋作不仅展现了他高超的文学技巧,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与皇家的气派。他也因此成为西汉末年一代大儒,位列汉赋“四大家”之一。在当时的文坛聚会中,文人雅士们谈论起扬雄的辞赋,无不竖起大拇指,他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照亮了西汉的文学天空。</p><p class="ql-block">扬雄的仕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得到同乡扬庄的推荐,得以入奏作品,从而踏入仕途。在汉成帝时,他凭借才华得到一定的认可,担任了一些官职。然而,朝堂之上风云变幻,权力的争斗、政治的暗流涌动,都让他在仕途上屡屡受挫。但他并未被这些挫折打倒,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与初心。在新朝王莽时期,尽管政治环境复杂,他依然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历任四朝,成为历经两朝、历官四代的耆宿。他在官场中,就像一艘在波涛汹涌大海中航行的船只,虽历经风雨,却始终朝着自己心中的方向前行。</p><p class="ql-block"> 扬雄不仅在文学与仕途上有着独特的经历,在学术方面更是贡献卓越。他的学术思想融合了道家与儒家的精华。他的《太玄》等著作,将老子之道的“玄”作为最高范畴,构建了独特的宇宙生成图式。在探索事物发展规律方面,他提出了“天地人合一”的“合和”论,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这种思想在当时可谓是独树一帜,对后世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他的语言学著作《方言》,是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重要著作,为后世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他就像一位智慧的引路人,在学术的道路上为后人点亮了一盏盏明灯。</p><p class="ql-block"> 除了前面提到的辞赋与学术著作,扬雄还有许多其他著作。《法言》模仿《论语》而作,在其中阐述了他对社会、人生等诸多问题的看法,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的观点。《训纂》等文字学著作,在文字学的发展历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这些著作,如同他留给后世的一颗颗璀璨明珠,每一部都蕴含着他的智慧与心血。当后人翻开这些著作时,仿佛能穿越时空,与扬雄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感受他当时的思考与感悟。</p><p class="ql-block"> 他以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卓越的文学才华、深邃的学术思想,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故事,就像一部精彩的传奇,值得我们反复品味,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无论是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还是在学术研究的领域中,他都为我们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激励着后人不断探索、不断前行。</p> <p class="ql-block">巨鼓也有历史沧桑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