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七绝(一)·参观毛主席故居陈列馆有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东湖毛泽东故居陈列馆在武汉市武昌区东湖宾馆内,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从1953年2月16日至1974年10月12日,曾先后48次居住东湖宾馆。这里成为毛泽东同志继北京中南海之后居住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地方。毛泽东同志在汉居住期间,在这里处理党和国家大事,关注世界风云,接见外国首脑、政要和国际友人,纵论天下大势,赏园咏梅并畅游长江,东湖毛泽东故居因此享有“湖北中南海”之美誉。</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东湖波映风云幻,笑貌犹存入眼来。</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铁粉怀诚瞻圣迹,一花唤醒万花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七绝(二)·黄鹤楼中诵读毛主席诗词有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为武汉市地标建筑;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1985年;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一诗而名扬四海。自古有“天下绝景”之美誉,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武汉十大景”之首、“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天下江山第一楼"。毛主席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曾登上此楼,填写的《菩萨蛮·黄鹤楼》一词,表达了作者对于其所处的时代的沉郁抱负和热切期待,也写出了对革命前途的焦虑,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对革命抱有坚定信念的乐观。</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苍茫烟雨寻黄鹤,领䄂登楼赋楚骚。</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崔李谁人分上下,心潮逐浪与天高。</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七绝(三)·岳飞广场有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岳飞广场位于黄鹤楼公园东门的一个纪念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的游览区,主要包括岳飞亭、岳飞铜像和岳飞功德坊。岳飞广场由岳飞铜雕、岳武穆遗像亭和岳飞功德坊组成,铜雕高8米,表现了岳飞扶鞍勒马、忧愤神态的情景。铜雕背后是一座长达25.6米的青石浮雕,再现了岳家军驰骋征战的场面,并刻有岳飞书写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手迹。</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抱憾金牌愧母恩,风波亭上将星沉。</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君王暗弱签和议,应是坟前谢罪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七绝(四)·参观中国地质大学有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由教育部主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与自然资源部门、湖北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全日制高校,学校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入选国家“211工程”“双一流”“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有南望山、未来城两个校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南望山中骄子聚,未来城里栋梁多。</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地学探秘浑无我,不负韶华喜报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七律(五)·观看《大地之光》演出有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中国地质之父,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话剧《大地之光》是以李四光先生为原型,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倾情打造的一部原创话剧。话剧以李四光先生的弥留之际为切入点,以先生的生平事迹为基本素材,运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了李四光所经历的具有典型意义和矛盾冲突的重大历史事件。突出表现了李四光先生“爱国、求是、担当、奉献”的价值追求,展现了以李四光先生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鞠躬尽瘁的崇高品格。</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倾心地质拳拳意,系念家国日日勤。</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足遍荒原寻宝藏,手持矩火报佳音。</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力学索隐唯求是,地震拯危不顾身。</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感佩一门三院士,风标高筑到如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缘惜福,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地质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作品经常在《中华诗词》《青年文学家》《中国文艺》《中华作家网》等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和新媒体发表。作品入选《诗颂新时代》《中国诗歌百佳精英作家》《百家诗选》等书籍,在第二届“我为家乡写首诗”全国诗词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23全国第十届“母亲节”笔会海内外征稿一等奖,2023年第二十届天籁杯中华诗词大赛金奖,2024“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中华诗人延安行”评选交流活动特等奖,中华知名诗人秋季游学之旅暨首届山水田园诗邀请赛金奖,获评“全国优秀乡土诗人”荣誉称号;诗观:文章该作时代记忆,诗词应为小民心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