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早回忆丨提起清明,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念念何妨

<p class="ql-block">提起清明,你想到的是什么?是一个人、一件事、还是一句古诗。</p><p class="ql-block">说到清明,首先映入我脑海的是那朵自制的小白花。</p><p class="ql-block">小学时每年都会步行去烈士陵园踏青扫墓。出发当天,我们背着背包,手里拿着小白花,两人一队从学校步行,大约30分钟后可抵达。先直走再转弯上坡,那时候根本不记路,跟着大部队向前走就可以了,一路说说笑笑,好不快活。</p><p class="ql-block">到达目的地后,老师带我们来到墓园,给我们介绍一些英雄故事,让我们任意选择两位献上自己的小白花,深鞠两躬。有想说的话可以在心里默默的说。至于当时给哪位烈士献过花,现在已全然不记得了。那时候心里只想着赶紧和小伙伴汇合,一起去买雪糕吃。</p><p class="ql-block">死亡,牺牲这类字眼。从不在我的理解范围之内。清明踏青扫墓于我而言好像是一次春游。我们会在外面的亭子里一起分享零食,在广场上玩健身器材,扎堆显摆今天梳的发型。自由活动过后是一场大型的拔河比赛,输赢也毫不在乎,只有欢乐。</p><p class="ql-block">直到高二的一个晚自习。英语老师给我们播放了电影《寻梦环游记》,我才对死有了一点儿概念。墨西哥有亡灵节,亡灵节那天晚上死去的人的亡灵会回来和家人团聚。这个电影我很喜欢,整个晚上我都在聚精会神的看,哭的稀里哗啦的。</p><p class="ql-block">我最先发现了埃克托是米格的曾曾祖父,然后惊讶的说了出来。过了几分钟,电影展示了他的身份,大家都惊呼,然后回头看我。那时的我得意极了!但还是故作矜持的说了句“第六感罢了”。</p><p class="ql-block">说实在的,这个电影一直影响着我。那之后我再也不怕鬼了。我们所害怕的鬼其实是他人日思夜想、期盼再见一面的家人。</p><p class="ql-block">电影中的亡灵之城,让我相信在另一个世界的亲人朋友同样会过得很好。后来看的一本书叫《天蓝色的彼岸》,那里也有和亡灵之城一样的国度,完成心愿的、了无遗憾的灵魂,会前往一个叫天蓝色的彼岸的地方。我觉得这对生者是一个很好的慰藉。</p><p class="ql-block">相信这个电影中的一句台词大家都知晓: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所以一年一度的祭祖活动被赋予了意义。祭祖是为了让在异世界的亲人们也有更好的生活。</p><p class="ql-block">说到真实的清明祭祖。我的家乡一般在清明节前几天,同村的人都会准时回家,带上蜡烛、香、纸钱和黄纸,翻山越岭的去给一些没有排位的土堆上香。我一般是用棍子挑着纸钱的那个。</p><p class="ql-block">烧纸,磕头是很必要的流程。有那么一两个地方,同村的人都在那里磕头祭拜,至今也不知道那地底下长眠的是谁。</p><p class="ql-block">有专门的人等着纸烧完后才走,我一般是早早就走了,赶去下一个地方。回到家时,手里总会有一把野花,或者几根柳条。</p><p class="ql-block">那些没心没肺的日子终究是远去了。因为那地底下的人我从未见过。</p><p class="ql-block">而现在,地底下长眠的,多了一个真真切切陪伴我童年青少年的人。我再也没有往日出门的心情了。伤心,遗憾,还是怅惘,说不清楚。时间把一切的情绪都化淡了。我只觉得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p><p class="ql-block">若是此前颓废堕落时,我会看《海棠依旧》里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奔走辛劳的总理,看《我的法兰西岁月》和《问苍茫》里为革命而献身、倒在新中国成立前的赵世彦,蒋先云。以此来获得一些奋斗的力量。而现在,只是单纯的希望,自己努努力一些,能看看逝去的亲人所没看过的人间繁华就好。</p><p class="ql-block">话至此处,顾不得感慨。只想听一首《天亮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