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踪父辈求学之路1.

东山龙

<p class="ql-block">   家父在抗战期间,曾经在重庆澄江的中央测绘学校读书。这所学校是培养测绘人才的公立学校,因战乱从南京迁到重庆澄江,並在1945年8月招收大学部学生。因其能为学生提供食宿和助学津贴,家父及白冰叔叔这些流亡学童当年报考此校,並来此上学。</p><p class="ql-block"> 根据《白冰日记》记载,他们当时的学生宿舍,是三花石的“浓荫别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二哥和二嫂最近从国外回涪陵省亲,距离家父求之地很近了。于是,我建议兄弟二人一起寻踪父亲的求学之路。我从西安乘高铁到重庆,租了一辆车,我们在重庆北站汇合,开始了此次寻踪之旅。</p><p class="ql-block"> 浓荫别墅已经在高德地图上无法搜到,但三花石这个地名还可以搜到。 </p><p class="ql-block"> 导航到“三花石”这个地方,此处已经成为“四川仪表厂新材料公司”,大门紧闭,问门卫是否知道这里曾经是一个抗日战争期间的学校,均云不知。但此处下方就是嘉陵江,且也有温泉,其学校旧址应该就是在附近。</p> <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们沿一个崎岖小路,辗转向江边下行。沿途路过许多废弃的老旧住宅楼,楼面破败,门窗洞开,似乎已有多年没有人居住了。</p><p class="ql-block"> 过去,这里是“三线建设”的四川仪表仪器总厂,曾经有上万人在这里工作。这些楼房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当年应该是许多人的梦想之地……</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残桓破壁、杂草丛生,令人不禁唏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江边有沿江步道,平缓干净,江水碧绿,水流平缓,不少游人沿江健步,朝气蓬勃,与刚才所见的破败楼房形成巨大反差!</p><p class="ql-block"> 顺沿江步道绕回山上,进入四川省总工会养老院的后门,在不经意间,打听到这里有一个“花房子”是解放前的老宅子,正在内部装修。</p><p class="ql-block"> 寻之,见一栋老旧别墅,墙体内嵌各色石块,旁边立了一个说明,云这里是原为孙元良的“<b><i>浓荫别墅</i></b>”,建于20世纪40年代,因墙体有彩石,故今人称之为“花房子”。</p><p class="ql-block"> 梁漱溟先生曾于1949年-1950年迁居于此,从事乡村建设实践研究,此处为其重要活动场所,故现在称之为“梁漱溟故居”。</p><p class="ql-block"> 不经意间,找到父辈曾经读大学的地方,令人大喜过望,拍照记念。</p> <p class="ql-block">  孙元良(1904年3月5日—2007年5月25日),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四川成都,抗日名将,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毕业后历任排长、连长、团长,参加过北伐,还担任过蒋介石的警卫团长。</p><p class="ql-block"> 1932年率第八十七师第二五九旅参加淞沪抗战,因战功升为师长、军长。</p><p class="ql-block"> 1944年率部参加黔南战役,抗战胜利后获国民政府授予青天白日勋章,任重庆警备司令。1948年任第十六兵团司令,在淮海战役中所部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全歼,只身潜逃。他之前也有几次临阵脱逃的经历,且生性风流,有外号“逃跑将军”之称。</p><p class="ql-block"> 1949年12月去台湾,曾到日本经商,后任台湾高雄县瑞祥针织公司董事长,一生衣食无忧。2007年5月25日在台北去世,享年103岁。</p><p class="ql-block"> 此公头脑聪明,善于见机行事,最后得善终。</p><p class="ql-block"> 以他的品性,在抗战期间捐出“浓荫别墅”,成为一个有军事背景的学校的校舍,应该是顺理成章的。</p><p class="ql-block"> 他的儿子,是台湾著名演员秦汉,比其父更加知名。</p><p class="ql-block"> 此行,收益颇多,甚感圆满。</p><p class="ql-block">2025年于成都返西安高铁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