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父亲翟向东(1919—2002),曾用名翟咸利、黄河,山东省平阴县人,资深新闻人</p><p class="ql-block"> 1919年农历五月初四 ,出生于山东省平阴县城关南门村。</p><p class="ql-block"> 1926年春,考入平阴县华英小学。</p><p class="ql-block">1931年考入平阴县立第一高级小学(云门小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4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三中学(现泰安六中),同年参加护校委员会,参加学潮被开除,转学到济南上补习学校。</p><p class="ql-block"> 1935年考入济南育英中学,参加文艺修养社,在济南《民国日报》大明湖副刊发表诗《故乡的春天》。</p><p class="ql-block"> 1936年,在济南《衡报》办“火芽”诗刊,发表诗《闯关东人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7年春,与李世钊、沈旭、金默生等筹建成立“山东文艺青年协会”成为会员,“协会”在济南报刊上办副刊,发表宣传救亡作品,开展革命文艺活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7年7月育英中学毕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7年8月,回到家乡平阴,与爱国青年李千峰、何凤英、赵钱孙、李杨丰串联宣传抗日救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8年1月,与李千峰等人在肥城县石横镇衡鱼村,参加尹鹏武领导的抗日武装山东西区人民抗战自卫团十七大队,任大队政治部宣传干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8年6月,经同学吴弢介绍赴山东聊城,在鲁西北特委机关报《抗战日报》做编辑,主编《鲁西北》副刊,先后发表诗《呼唤》《黄河之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8年11月14日,聊城失守后经莘县到冠县参加八路军129师先遣纵队,任政治部宣传干事,改名黄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9年3月5日,参加琉璃寺战斗,先遣纵队突破日军包围渡过黄河到太行山整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9年秋,先遣纵队从太行山回冀南平原坚持游击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9年11月15日,在河北邯郸馆陶县南彦寺村参加范筑先将军殉国一周年纪念大会,代表先遣纵队致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9年12月,受命代表先遣纵队赴河南濮阳清丰县仙庄镇高树勋驻地,向高介绍抗战形势和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的方针,高树勋表示赞同中共中央的主张,愿今后密切联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0年3月,参加讨伐顽固派石友三的战斗,在濮县观城歼灭国民党顽固派石友三部1000余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0年5月,先遣纵队与筑先纵队合编为129师新编第8旅,在旅政治部任干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2年11月24日,参加先遣纵队22团在邯郸广平县吕洞固村战斗,在反“扫荡”中成功突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2年7月到冀南三地委机关报《人山报》任总编辑,改名翟向东。《人山报》针对冀南三分区严重的战争局面,突出地宣传抗日战争、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消息,鼓舞军民坚持抗战,大大提高了军民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和决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3年上半年,领导报社开展生产度荒组织自救,战胜了旱涝、蝗灾、瘟疫,次年实现粮产自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4年春,任《人山报》社长兼总编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4年7月1日,组织出版《人山报》七一纪念专刊,刊登分区领导人高厚良、李福尧《三分区八路军永远保卫三分区人民》文章,发表诗歌《敬礼,亲爱的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4年8月,任《人山报》社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5年9月 冀南区党委机关报《冀南日报》复刊,《人山报》随冀南各地委机关报撤销并入《冀南日报》,任《冀南日报》编辑部长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6年10月至1947年5月,在晋冀鲁豫中央局党校学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7年在《冀南日报》副刊发表歌颂农民翻身后的新生活和新的精神面貌的诗歌《犁地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7年10月,参加晋冀鲁豫中央局土地会议,确定在宣传报道中正确贯彻土地改革政策,反映农民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农民翻身运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8年7月任《冀南日报》副社长、副总编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8年秋,在《冀南日报》发表诗歌《慰问信—寄反攻前线将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9年6月,赴北平与《冀中导报》社长朱子强一同听取林铁、杨秀峰关于筹建河北省委机关报《河北日报》的指示,共同制定创办《河北日报》工作安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月带领《冀南日报》部分人员到保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8月1日《河北日报》在保定创刊,任副社长、总编辑,新华社河北分社社长。《河北日报》根据省委要求,研究确定把宣传报道的中心转向恢复和发展经济,陆续报道各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掀起生产热潮的活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0年底,就饶阳县五公村农村合作互助运动发展的调查,向省委书记林铁同志汇报,确定了在农村建立互助组,采取普遍组织,重点提高的方针,保证了农村合作化运动的正确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1年4月,派出记者作为第一届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慰问团新闻界代表团慰问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6月3日陆续发表战地通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1年7月任河北日报总编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1年7月,河北省委在报告中说,半年以来省委及地市委级负责同志为党报《河北日报》所写稿件330篇,单以社论、专论、短评、时评即97篇,所有文章都是指导工作的。为此,中宣部8月发出通报批示称,河北日报执行中央指示,组织负责同志为党报写评论,获得不少成绩,望以注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1年12月至1952年2月,《河北日报》连续刊登了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的有关报道,报道声势大,有深度,并联系此案发表了一系列文章、社论,在读者中留下了强烈而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2年12月任《河北日报》副社长兼总编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3年5月,胡乔木到河北视察,与总编辑杜敬汇报工作,胡乔木对报纸的读者来信、记者工作、调查研究作了指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3年10月2日又派记者随第三届赴朝慰问团抵达朝鲜,11月至12月陆续发表采访文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3年12月,中共中央发布了《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为此在全省新闻系统做了《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宣传工作的灯塔》报告,指导报纸宣传工作按照遵照总路线深入进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4年8月当选为河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4年11月,任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河北日报总编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5年1月,针对农村合作化运动中的领导不力,急躁冒进的偏向,分别与副总编辑黄敬梧、杜敬带领编辑记者先后到衡水、邯郸、保定等地区农村调查研究,经编委会确定作为党的报纸,不仅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而且要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意见和要求,充分体现了党报所必须坚持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p><p class="ql-block"> 1955年11月28日,河北日报第一版发表社论《学习王玉坤、王小琪、王小庞坚持办社的精神》,发表通讯《五亿农民的方向—记安平县南王庄农民王玉坤、王小琪、王小庞坚持办社的经过》,毛泽东曾作批示,“这个三户农民的合作社,几个月以来,在全国农村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家都知道河北省有这么一个了不起的英雄的合作社给贫农壮了胆”。河北日报突出宣传报道的耿长锁、王国藩、王玉坤三个办社典型,在河北以及在全国成了五亿农民学习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5年4月,在唐山地区农村调查研究,发现遵化县西四十里铺村在王国藩的带领下,由穷变富的典型事迹,即派记者两次前往采访,共同研究,写成通讯《勤俭办社》。5月4日发表后收入毛泽东编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毛泽东加的按语中指出,“勤俭经营是全国一切农业生产合作化的合作社的方针,不,应该是一切经济事业的方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6年8月,任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8年6月6日 当选为河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9年9月任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河北日报总编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0年春起至1966年春,河北日报注重选择典型进行宣传报道,指导党的各项工作的落实执行,先后报道了商贸战线的天津市光复道副食商店,知识青年的榜样邢燕子、侯隽,模范农村党支部书记王志琪,工业战线的先进集体马万水小组,今日愚公沙石峪村张贵顺,吕玉兰人生体会的文章《十个为什么》,被中央和各省市报刊转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3年8月参加中国中苏友好代表团访问苏联,参观莫斯科、梯比利斯、索契、基辅、里加、列宁格勒等城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3年11月当选河北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1964年2月24日与他人共同创作反映1963年河北抗洪抢险的五幕话剧《黑龙口》,发表于河北日报副刊《布谷》,由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搬上话剧舞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4年6月任河北省委政治研究室主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4年10月,写报告请毛主席为河北日报题写新报头,1965年1月1日《河北日报》启用毛主席题写的新报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4年12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2月20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4年12月参加河北省四清工作团在邢台地区任县永福庄村搞社会主义教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5年参加四清工作团在保定徐水县尚庄村进行第二期社会主义教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5年11月任河北省委宣传部部长兼河北日报总编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6年4月调北京日报,6月任《北京日报》总编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6年8月,被河北日报造反派从北京日报揪回河北保定被批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8年10月,随河北日报搬迁到石家庄,进学习班被监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9年1月,河北日报学习班迁到石家庄井陉煤矿,接受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教育改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9年11月,在河北邢台隆尧县唐庄五七干校学习劳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0年2月,在河北邯郸临漳县杜村集村参加斗批改运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0年6月,调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写作组。</p> <p class="ql-block"> 1971年7月,任中共承德市委常委,分管文教、卫生、体育等。</p><p class="ql-block"> 1972年3月,任承德市革委会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1973年3月,任承德市委副书记。</p><p class="ql-block"> 1973年5月,任承德市委书记,主持召开承德市革委会文物工作会议。</p><p class="ql-block"> 1973年10月,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国家文物管理局局长王冶秋视察承德市时,要求承德市开展对外开放的准备工作。</p><p class="ql-block"> 1974年1月,为承德市新建的影剧院启名云岭影剧院。</p><p class="ql-block"> 1974年6月,为承德市对外开放做准备,组织河北省和承德市摄影工作者宋克章、袁浩、陈克寅等拍摄避暑山庄和外八庙风光宣传片,对避暑山庄、外八庙首次进行航拍。</p><p class="ql-block"> 邀请历史学家黎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到承德座谈研究山庄和外八庙的历史作用,确定避暑山庄展览大纲。提议组建承德市歌舞团,并亲自创作了歌颂承德风光的歌曲《承德好地方》。</p><p class="ql-block"> 1975年3月,国务院制定了驻避暑山庄内各单位的拆迁方案,根据分工,负责驻避暑山庄内各单位的搬迁工作。</p><p class="ql-block"> 1975年6月,主持制定了承德市革委会《关于避暑山庄外八庙整修工程10年(1975—1984年)规划》的报告,开展了避暑山庄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缮工作,为避暑山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1977年6月,被河北省委、承德地委、承德市委错误地定为“四人帮”帮派体系和犯有严重方向路线错误,停止工作,在承德市各机关单位接受批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9年3月调入人民日报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9年5月,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生导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0年8月,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编委会委员,分管经济宣传,组织报道农村改革大潮展开评论,及时传达中央的经济改革精神,筹备创办《市场报》,开创了经济类专业报刊的先声,带动起各地经济报刊雨后春笋般的兴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8月23日,组织《人民日报》刊登发表《从渤海2号事故看石油部的领导作风》一文,批评了官僚主义工作作风,唤起各级党政机关企业清算违反科学、违反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作风,开创了新闻舆论监督的先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0年9月参加《人民日报》代表团访问墨西哥、美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1年9月,河北省委决定为翟向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错误地进行批判,为粉碎“四人帮”后在“揭批查”中被错误的作为“四人帮”的积极追随者遭到审查批判,进行平反,推倒强加给翟向东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平反恢复名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1年9月,任中国市场出版公司董事,该公司宗旨宣传中国经济建设方针、政策和成就,为发展对外贸易,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科技文化交流服务,与美国、日本、墨西哥和香港地区的出版单位合作,出版中、英、日、西班牙等文种的《中国市场》《中国市场新闻》《中国之船》等刊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2年4月,任人民日报社社务委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2年7月1日,《中国市场》在香港出版发行,在创刊号上发表文章《振兴中华的重要决策》。</p><p class="ql-block"> 1983年2月,任全国新闻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1983年10月,率《人民日报》代表团访问朝鲜。</p><p class="ql-block"> 1984年3月,赴深圳、珠海经济特区,采访企业、院校、机场、港口、工业园区等经济改革典型单位,与蛇口工业区、沙头角区委座谈改革开放经验。</p><p class="ql-block"> 1985年6月,编辑出版反映承德风光的散文集《塞外风情》。</p><p class="ql-block"> 1985年10月,率《人民日报》代表团访问罗马尼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1985年10月,被聘为中国市场出版公司副董事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6年9月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6年11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为表彰长期从事新闻工作,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作出积极贡献,颁发荣誉证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7年5月,编辑出版散文集《山海游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7年5月,被选举为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8年12月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对1985年至1988年期间任全国新闻高级专业职务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为评审工作作出贡献荣誉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9年10月出版散文集《大河东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2年10月1日,国务院颁发特殊津贴,以表彰为发展新闻出版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2年10月,主编出版《中国公关特色初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3年11月创作电视连续剧《范筑先将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4年3月,主编出版《公共关系与市场文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5年8月出版散文集《拾叶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5年12月,主编出版《公关策划之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7年1月,主编出版《名牌竞争的公共关系战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7年5月,出版《中国公关之路探索:翟向东公关言论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7年11月,获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颁发从事新闻工作50年荣誉证书。</p><p class="ql-block"> 1998年9月,出版散文集《金台情思》。</p><p class="ql-block"> 2002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p><p class="ql-block"> 2003年4月,安葬于故乡山东省平阴县青龙山麓翟氏祖茔。</p><p class="ql-block"> 2018年4月,遗作诗集《片云集》印制成书。</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遗作《新闻文稿》印制成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