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幽思:生命与自然的共鸣

周子平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农耕二十四节令的第六个节气。</p> <p class="ql-block">一、清明节的由来 </p><p class="ql-block">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兼具自然节气与人文内涵的双重属性。它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融合了寒食节、上巳节的文化元素,最终在唐代定型为统一的节日。 </p><p class="ql-block">1. 寒食节的渊源 </p><p class="ql-block"> 清明最早与古代“改火”习俗相关。古人认为火种需定期熄灭再重新点燃,以顺应天时,这段无火的时期称为“寒食”。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忠臣介子推(传说中“割股奉君”的贤臣),下令在介子推忌日禁火冷食,逐渐演变为寒食节。唐代后,寒食节与清明合并,扫墓祭祖的习俗也被纳入清明活动中。 </p><p class="ql-block">2. 节气与农耕文化 </p><p class="ql-block"> 清明最初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仲春向暮春过渡。《历书》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此时草木萌发、气候清爽,正是春耕春种的关键时节,民间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农谚。 </p><p class="ql-block">3. 上巳节的融合 </p><p class="ql-block"> 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自古有踏青、祓禊(驱邪祈福)的习俗。随着时间推移,上巳节的踏青活动与清明的祭扫传统相互渗透,形成了清明既肃穆又充满生机的独特风貌。</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二、清明节的核心习俗 </p><p class="ql-block">清明节的习俗因地域不同略有差异,但核心活动围绕祭祖、踏青、迎春展开,体现了中国人敬天法祖、敬畏自然的传统观念。 </p><p class="ql-block">1. 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孝道传承 </p><p class="ql-block"> - 祭扫仪式:清理墓地杂草,供奉鲜花、果品、香烛,焚纸钱、叩拜祖先,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与感恩。 </p><p class="ql-block"> - 文化内涵:儒家思想中“孝悌”为先的理念通过扫墓得以体现,强调家族血脉的延续与精神的传承。 </p><p class="ql-block"> - 现代演变:部分地区推行鲜花祭祀、植树祭奠等环保方式,网络祭扫也逐渐成为新风尚。 </p><p class="ql-block">2. 踏青郊游: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p><p class="ql-block"> - 赏春景:清明正值春光烂漫,人们结伴登山、泛舟,感受“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生机。 </p><p class="ql-block"> - 放风筝:古人认为放风筝能带走晦气,现代则将其视为亲子互动的娱乐活动。 </p><p class="ql-block"> - 荡秋千、蹴鞠:唐代宫廷与民间盛行此类活动,《论语》中“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场景正是清明踏青的写照。 </p><p class="ql-block">3. 插柳与佩戴香囊:驱邪纳吉的民俗智慧 </p><p class="ql-block"> - 插柳成荫:民间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之说,柳枝被认为能辟邪驱鬼,亦有迎接春天之意。 </p><p class="ql-block"> - 佩香挂艾:南方部分地区用艾草、菖蒲制成香囊佩戴,既能驱蚊避虫,又寄托祛病延年的愿望。 </p><p class="ql-block">4. 饮食习俗:舌尖上的清明 </p><p class="ql-block"> - 青团:江南地区以艾草汁混合糯米制成青团,包裹豆沙、咸蛋黄等馅料,色泽碧绿,软糯清香。 </p><p class="ql-block"> - 馓子:油炸面食酥脆可口,古时寒食节禁火,人们提前准备此类冷食,这一习俗延续至今。 </p><p class="ql-block"> - 润饼菜:福建、台湾等地盛行用薄饼卷包蔬菜、肉类,象征春天万物生长、包罗万象。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三、清明节的文化意义 </p><p class="ql-block">清明节不仅是对逝者的追思,更是对生命的礼赞。它将哀伤与希望交织,教导人们在缅怀中感悟生命无常,在踏青中汲取自然力量。正如诗人白居易所言:“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这种生死观与自然观的交融,正是中华文明绵延千年的精神内核。 </p><p class="ql-block">在现代社会,清明节依然承载着凝聚家族情感、传承文化记忆的功能。无论是远在他乡的游子线上祭扫,还是孩童在长辈带领下学习插柳习俗,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让这一节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清明,这个承载着千年文化底蕴的节日,宛如一首悠扬的诗篇,在岁月的长河中奏响着生命的旋律,诉说着凋零与新生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广袤的大地上,湿漉漉的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草香和泥土的气息。我们踏上通往墓园的小径,脚下的泥土有些松软,仿佛在迎接这个特殊的时刻。</p><p class="ql-block">一路上,凋零的景象映入眼帘。路旁的树木,有的叶子已经泛黄,随风飘落,在地上铺成了一层金色的地毯。那飘落的过程,就像是生命的缓缓流逝,带着一种无奈和静谧。曾经郁郁葱葱的灌木丛,此刻也略显萧索,一些干枯的枝条在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那些已经逝去的生命,就如同这凋零的草木,曾经在这世间鲜活地存在过,如今却归于尘土。</p><p class="ql-block">终于,我们来到了墓园。一排排墓碑整齐地排列着,有的已经斑驳陆离,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人们手持鲜花,默默地走到各自亲人的墓前,将鲜花轻轻放下,然后蹲下身子,仔细地擦拭着墓碑。在擦拭的过程中,仿佛时间都凝固了,眼前浮现的是亲人曾经的面容和温暖的笑容。那些与亲人相处的点点滴滴,此刻都成为了最珍贵的回忆。此时,周围的空气仿佛也变得沉重起来,只有轻柔的风声和偶尔传来的低声啜泣,打破了这份宁静。这是对逝者的缅怀,是对生命的敬畏,是面对凋零时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表达。</p><p class="ql-block">然而,清明并不只是凋零的悲歌。当我们的目光从墓碑上移开,望向远方,便会发现新生的力量正在蓬勃生长。</p><p class="ql-block">田野里,金黄的油菜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那璀璨的颜色,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仿佛在向世界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与不屈。田埂上的野草,也在努力地生长着,它们挤眉弄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着这个新奇的世界。就连那些在石缝中生长的小花,也在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美丽,它们虽然渺小,却有着无限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沿着小路继续前行,来到一条清澈的小溪边。溪水潺潺流淌,清澈见底。水中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弋着,时而欢快地跃出水面,溅起一串串水花。溪边的垂柳依依,嫩绿的柳芽刚刚抽出,像一个个小精灵在枝头跳跃。这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与希望,让人感受到新生的美好与力量。</p><p class="ql-block">在清明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凋零与新生并非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凋零是对过去的一种告别,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新生则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是生命的延续和传承。</p><p class="ql-block">当夕阳的余晖洒在墓园和小径上,我们带着满满的情感和思考,缓缓踏上回家的路。这个清明,我们在凋零与新生之间,感受到了生命的轮回和力量的传承。我们知道,逝者已逝,但他们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而生者要珍惜当下,带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未来的希望,勇敢地前行。</p><p class="ql-block">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凋零,比如亲人的离去、朋友的分别、梦想的破灭等。但这些凋零并不可怕,它们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而新生则会在我们经历挫折和困难后,如同一束光照亮我们的心田,让我们重新找到前进的方向。</p><p class="ql-block">清明,这个在凋零与新生之间的节日,就像一位智者,默默地引导着我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波澜时,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坚定地走下去。</p> <p class="ql-block">二十首清明节古诗词</p><p class="ql-block"> 一、唐代篇</p><p class="ql-block">1. 《清明》·杜牧 </p><p class="ql-block">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p><p class="ql-block">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p><p class="ql-block">2. 《寒食》·韩翃 </p><p class="ql-block">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p><p class="ql-block">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p><p class="ql-block">3. 《清明夜》·白居易 </p><p class="ql-block">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p><p class="ql-block">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p><p class="ql-block">4. 《清明日忆诸弟》·韦应物 </p><p class="ql-block">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p><p class="ql-block">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p><p class="ql-block">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p><p class="ql-block">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p><p class="ql-block">5. 《寒食野望吟》·白居易 </p><p class="ql-block">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p><p class="ql-block">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p><p class="ql-block">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p><p class="ql-block">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p><p class="ql-block">6. 《清明即事》·孟浩然 </p><p class="ql-block">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p><p class="ql-block">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p><p class="ql-block">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p><p class="ql-block">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p><p class="ql-block">7. 《途中寒食》·宋之问 </p><p class="ql-block">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p><p class="ql-block">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p><p class="ql-block">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p><p class="ql-block">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p><p class="ql-block">8. 《清明日》·温庭筠 </p><p class="ql-block">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p><p class="ql-block">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p><p class="ql-block">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p><p class="ql-block">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p><p class="ql-block">9. 《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白居易 </p><p class="ql-block">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 </p><p class="ql-block">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 </p><p class="ql-block">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 </p><p class="ql-block">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p><p class="ql-block">10.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贾岛 </p><p class="ql-block">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p><p class="ql-block">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p><p class="ql-block">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p><p class="ql-block">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二、宋代篇</p><p class="ql-block">11. 《清明》·黄庭坚 </p><p class="ql-block">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p><p class="ql-block">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p><p class="ql-block">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p><p class="ql-block">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p><p class="ql-block">12. 《苏堤清明即事》·吴惟信 </p><p class="ql-block">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p><p class="ql-block">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p><p class="ql-block">13. 《郊行即事》·程颢 </p><p class="ql-block">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p><p class="ql-block">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p><p class="ql-block">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p><p class="ql-block">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p><p class="ql-block">14. 《清明》·王禹偁 </p><p class="ql-block">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p><p class="ql-block">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p><p class="ql-block">15. 《清明日对酒》·高翥 </p><p class="ql-block">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p><p class="ql-block">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p><p class="ql-block">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p><p class="ql-block">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p><p class="ql-block">16.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高启 </p><p class="ql-block">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p><p class="ql-block">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p><p class="ql-block">17. 《长安清明》·韦庄 </p><p class="ql-block">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p><p class="ql-block">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p><p class="ql-block">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p><p class="ql-block">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p><p class="ql-block">18. 《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冯延巳 </p><p class="ql-block">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p><p class="ql-block">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p><p class="ql-block">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p><p class="ql-block">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p><p class="ql-block">19.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p><p class="ql-block">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p><p class="ql-block">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p><p class="ql-block">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p><p class="ql-block">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p><p class="ql-block">20. 《清明》·孙昌胤 </p><p class="ql-block">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p><p class="ql-block">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p><p class="ql-block">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p><p class="ql-block">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p> <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周子平《云淡风清》</p><p class="ql-block">202504.04</p><p class="ql-block">乙己年三月初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