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助学,我们一直在路上!

乾 宇陈 俊

<p class="ql-block">---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爱心公益纪实</p><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乌蒙山万物复苏。正值黑颈鹤北归之际,一群志愿者驱车,从坝子到西南的山顶,又至峡谷、江边,一路前行在磅礴蜿蜒、曲折盘旋的爱心公益路上。这就是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17名志愿者,带着“上海妙舍爱心公益基金会”及爱心企业、人士的重托,到鲁甸县梭山镇、昭阳区田坝乡,中心完校所属困难学生家庭,进行走访、调查核实。</p><p class="ql-block"> “3·29”梭山行</p><p class="ql-block"> 梭山,是鲁甸县的一个乡镇,座落在牛栏江大峡谷牛栏江边,距昭通城80余公里。2025年3月29日上午8时,在协会理事王顺平、严家斌驾车引导下,我们出昭通坝子、钻隧道,过龙树、水磨,在前行60余公里,拖麻村与梭山镇交界的森林防火检查站,梭山镇中心完校的张泽武老师已等侯我们的到来,尽管是初次见面,相互介绍寒暄后,张老师驱车带领我们就近顺路的困难学生家庭,开始了走访、调查的行程。</p><p class="ql-block"> 在梭山镇查拉村陈家梁子小组,70岁的陈振朝带着二个孙女(儿子病逝、儿媳随之病逝)陈兴思、陈兴梅同学因上山打拾猪草未在家中,协会理事陈发琴、志愿者蒋德坤、周一笑向陈振朝发放了二个孙女第四次的助学金500元;在赵家偏颇小组,张德新、张德彩两兄弟(二、三年级),三年前因父亲、奶奶被山上滚石打死,母亲至此离家外嫁无联系。现由56岁的爷爷张泽发带着两孙子,艰难度日;在赵家偏颇小组,因父亲坐牢,母亲改嫁,62岁爷爷王以权一个人带着两个孙子王瑞微、王瑞东,加之王以权又生病,需要长期服药,生活困境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在梭山镇黑寨村汪家坪子小组,父(血管瘤)母体弱多病,家庭人口多,无劳动力,无主要经济来源。五个小孩由母亲邹年兰照看扶养,四个孩子范廷江、范廷惠、范廷瑞(均读小学);在汪家坪子小组,因母亲身体无力在家务农,父亲在外打工,杨祥喜、杨祥超两兄弟均住宿学校;在汪家坪子小组,张恩赐同学8岁,由姑妈(张泽萍)扶养。因母亲死亡,父亲在外务工,两个子女在校内寄宿;在汪家坪子小组,张恩龙同学,因父亲死亡八年余,由母亲陈天英抚养两个孩子读书;在柏枝树小组,因父母离异,父又神经分裂、无力打工,张瑾萱同学由年迈的奶奶带养着。</p><p class="ql-block"> 在梭山镇新田村大田小组,因父亲头部受伤导致二级伤残,没有自理能力,母亲离异。周美玉6年级、周梓豪4年级,全靠周祥富爷爷及奶奶扶养;在新田村大田小组,因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杨兴佳、杨兴玉两姐妹跟着年迈的杨益华爷爷及奶奶生活。在卯家湾移民区,我们“梭山行”的全体成员,在返回途中,把300元助学金送到了第四次被接受捐赠的陈兴云同学手中。</p><p class="ql-block"> 梭山之行,往返达160余公里,我们在三个村七个村民小组之间走村串户,驱车60余公里,步行达13公里。协会理事李何祥、陈俊不辞辛劳,详细记录、记载走访、调查困难学生家庭情况,会员浦邵、陈国燕、任小华、谢平每到一户问寒问暖,把爱心言语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尤其是在走访的过程中,全体成员忍饥谢绝热情好客的村民邀请,从早上出发至下午16时,才在梭山镇的街上吃了一碗羊肉米线。让我们在爱心公益的路上,更感任重道远。</p><p class="ql-block"> “4·2”田坝行</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日上午8时30分,按照计划,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在主席牟延安的带领下,协会理事李何祥、陈发琴、陈俊,会员浦劭、雷华阳、任小华,协会监督员邹廷鸥一行七人,前往昭阳区田坝乡酒房小学进行调研、核实。</p><p class="ql-block"> 田坝乡距昭阳城区100余公里,地势东高西低,山大坡陡,属金沙江河谷地区。我们刚出昭通坝子,便在“昭大一级公路”快速前行,哪曾想,在驱行50余公里至78余公里的路段,寒风刺骨、路旁山坡的松树、地面发绿的杂草,挂满了雪白的冰条,一派北国风光的冰雪世界,加之晨雾笼罩,我们不得不停歇、电话询问、前行田坝的路况。借此机会,在冰冻的路面、冰雪的松树旁,我们一行抓拍下了阳春三月的“霜挂”……。经过三小时的行程,我们过海拨3100余米的高山,又从高山之巅盘旋蜿蜒到达了海拨560余米的田坝乡酒房小学,此时已是上午11时30分了。正值下课,田坝乡中心完校负责人刘海、酒房小学校长杜远坤老师们及孩子们,给予我们的到来,既热情又新奇,尽管是第一次见面,孩子们都亲切的称呼我们:老师、老师们好。</p><p class="ql-block"> 借着午饭的空闲,我们统一安排并布属了家访、调查的任务分工,成立了以学校老师领队的家访小组,第一组杜远坤、邹廷鸥、任小华、陈俊;第二组潘正君、雷华阳、浦劭;第三组邹寅跃、李官平、牟延安、李何祥。</p><p class="ql-block"> 在酒房的陶家坪子,杜老师领着我们一行见到了自出身至今,因脑瘫长期卧病不起,由老师轮流上门教学的五年级杨天宇小朋友,或许是生人、或许是厌恶,刚进家门,我们就被孩子歇斯底里的哭叫声惊讶;在陶家坪子二年级王君卫小朋友家,因父亲死亡,母亲带着还在读书的两个哥哥,务农生活。</p><p class="ql-block"> 在酒房的大垭口,潘老师领着会员雷华阳到了六年级的陆兴强小朋友家,因母亲离家跑掉无音信,家中仅靠100多斤花椒支撑全家一年生活;在陶家坪子三年级王君宝小朋友家,因父亲早逝,由母亲一人扶养着三个儿子生活;在陶家坪子苗族女孩三年级李微小朋友家中,父亲自杀,母亲出走多年,由爷爷奶奶带着三个孩子(2个小学,1个幼儿园),加之奶奶身体不好,60多岁的爷爷一个人靠低保和花椒养活三个孙子。</p><p class="ql-block"> 在酒房的大垭口,邹老师引领的第三组到了四年级小朋友熊贵军家中,因母亲长年外出打工,加之姐姐先天慢性病,父亲一人艰难的管养三个未成年子女;在大垭口四年级苗族女孩李天晴家,因母亲双手残疾,父亲独自挑起生活重担。</p><p class="ql-block"> 在各小组走访、调查困难学生家庭,陆续回酒房学校后,在六年级班里,心理咨询师、会员雷华阳主动请缨,用走访、调查的现实,用孩子们困难背后的生活困境,为孩子们上了一堂“为中华之复兴而读书”的宣讲,让听课的孩子们,铭记了爱心人士的叮嘱、爱意。</p><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梭山、田坝之行,是重托、希望之行,更是上海“妙舍”所有爱心企业、人士拓展爱心助学的又一远航、善举。每到一户,留下的影像不多,但留在我们心里的残景,鼓励着我们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困难学生爱心助学、托起未来希望的路上;我们一直在路上,一直在无私奉献、尽心尽力社会公益的路上。</p><p class="ql-block"> (文:陈俊 图:陈俊、李何祥、浦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附:爱心公益路上的风景图(陈俊 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