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祥和

杨柳【润物无声】

<p class="ql-block"> 永远的祥和 文/杨海娥</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到清明泪雨时。转眼大弟海平离开我们已经三十五天了,这段日子我一直在痛苦中熬煎,几次提笔未写一言片语,却泪如雨下,老天是如此的不公生生斩断了我们姐弟的一世情缘。我本想和他一同走向垂垂暮年,一起孝敬老人,一起探讨诗词歌赋,一起吃家宴,一起参加同学聚会,一起畅谈生活的忧伤与乐趣。可现实终久抵挡不住病魔的侵袭。我万万没有想到去年十月中旬,县医院最后一瞥竞成了我们的永别。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走 唯有流淌在血脉里的亲情是那样的刻骨铭心 ,当真正到了阴阳两隔时我才深深的体会到那是怎样无助和不舍。</p> <p class="ql-block">  二零二五年二月初一注定是个灰暗的日子,那天云雾低垂,山河垂泪,狂风大作,我亲爱的弟弟因肝病医治无效,带着对人间的眷恋,对老母、妻子、儿女及兄弟姐妹的不舍走完了人生的旅程。尽管我们捶胸顿脚,千呼万唤他却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弟弟选择这样一个苍凉的日子离世对于我们整个家族无疑是个晴天霹雳,他的走失是子女和整个家族的一大损失,也是社会的一大损失。侄儿侄女失去了滋养呵护,兄弟姐妹失去了精神支柱,朋友们失去了关心护助。</p> <p class="ql-block">  弟弟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拼搏的一生,奉献的一生,用文字书写人生真谛,用诗歌抒发情感,用双手创造财富,用智慧改变命运赢得世人的尊重。他宽厚豁达,乐善好施,随和博爱,坚韧不拔。他的学识,他的德品,他的风范无愧于大地,无愧于社会,无愧于祖宗,是子女的骄傲,也是我们家族的骄傲。在这万籁俱寂的深夜,看着他生前的照片,翻阅着他的一行行诗文那些温暖的记忆片段像潮水般的一齐向我涌来。</p> <p class="ql-block">  弟弟才华出众喜欢舞文弄墨。书法是他毕生的爱好,诗词是他生命的灵魂。他曾说过爷爷供父亲读书不图高官厚禄,只图春节时能为自家门上写一副对联,父亲没负厚望,只读了两年冬学却练的一手好字不仅能为自家门上写对联,还能为村里的乡亲们写,在弟弟看来能服务全村人是件值得自豪事。所以他下定决心要认真练字要像父亲一样也能为父老乡亲奉献一份微博之力。为了兑现这句承诺他小小年纪就开始练字。读小学三年级时老师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必须写够一仿,可他偏偏要写四五仿,并且是用麻纸练写,他说麻纸虽然写字有点难度,但能练出硬功夫来。在他的勤奋历练下书法的的长进可以说突飞猛进,四年级就能代替父亲为村上写对联。到了初高中不仅能写对联,还能编对联,他编的对联诙谐幽默颇有韵味,人见人夸,有人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话我赞同,因为弟弟的软笔确实比父亲写的有力度。他参加工作后政府部门只要有大型活动,写对联,标语,横幅,全权由他执笔。更有甚者是好多懂书法的人过春节时放着大街上黄底烫金的对联不买,非要弟弟自编自写的对联。他们说过年贴上海平写的对联才能彰显出春节气氛,才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艺术精髓,因为手写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根,是艺术的升华再现,骨子里飘着醇厚的墨香,传承中华古老文化的浓郁气息。弟弟就这样默默无闻的奉献着,为友人编对联写对联不知用了多少纸墨,熬了多少夜,可他乐在其中,用他的话来说能为别人做些微不足道的事感觉无尚光荣。正因为他酷爱书法,之所以把大厅作为练字室,文房四宝准备齐全除自己方便利练习外也为喜欢书法的文人墨客提供了有利条。只要是喜欢文墨人的谁来谁写,自由飞洒。</p> <p class="ql-block">  弟弟写诗是从有了电脑开始,自从网络走进千家万户,他也在百忙中挤出时间上网学习。在网上最喜爱的就是诗词歌赋,因此接触了不少诗词高手,一有时间就和他们探讨唐诗宋词平平仄仄。更荣幸的是结识了柳林文学领域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人是他生命中的贵人,为他的文学之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说来我们姐弟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因此走到一起谈论的多半就是文字方面的话题,他常批评我说:“写诗太肤浅,主题不明显,立意不高远,立意是诗歌的灵魂,以后要潜心修炼,写出有意义的作品,少而精,写的不成功不要急于发表,怕引起别人的笑话”,还拉我进柳林文学交流群,诗联学会群。说群里都是柳林文学界的佼佼者,他们在文学方面有着非凡的天赋和才华,创作出了许多令人陶醉的作品,你看谁谁谁,是大学教授,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谁谁谁年纪轻轻就是写诗高圣,谁谁谁是文学怪才,出口成章,并介绍加入好友。这些年来弟弟写出了几百首脍炙人口诗词,是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我准备收集起来打印成册子随时翻阅。尤其是前庄上村旅游区横匾上的那几首诗更是精品中的精品。为写这几首诗,决以做到废寝忘食。他就是这样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人。</p> <p class="ql-block">  弟弟是个有爱心的人。他常说:“博爱是生命的灵魂,只有懂得博爱的人生命才活的靓丽多姿”。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上孝父母,下爱晚辈。常常感恩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为了方便父母居住前年再次装修房屋,给家里安装了暖气、煤气,修了洗手间,沙发、茶几、饮水机、一律换成新的。他不仅对父母仁至义尽,对兄弟姐妹也是关怀备至,谁家娶儿嫁户,升学就业,修房盖厦都会尽力相助。前年我外孙女以648的高分考入北京航天航空高等学府,他知道后非常高兴,为了激励孩子更上一层楼,当场奖励现金一千元钱。用鼓励的语气说:“雨薇好孩子考的不错继续努力,下一步争取考硕士、博士为家族争光”。还有四妹去年患有抑郁症,每天哭哭啼啼过的昏昏糊糊,他知道后他非常着急,不仅每天打电话宽慰,并亲自领着几次去省城最好的精神病院医治,诊费药费都是他自掏腰包直到痊愈他才放心。他的这些善举不仅只对家人,对同宗同族,老师、同学、同事,邻居也是如此,谁家遇到困难都会慷慨解囊不计得失。他胸怀宽阔,视野广阔无论是谁都能感受到他的温暖和关怀。</p> <p class="ql-block">  弟弟也是个有责任心的人。我们家在当今社会也算一个大家族,四世同堂全家大小人口一百有余,家大业大需要有人统领,他是长子,也是掌管家族的主心骨,顶梁柱,家里不管遇到什么大事小事都他都得他亲力亲为。我比他长两岁和他相处的时间最长,因此他一生所经历的事至今都历历在目。还在学生时代就担当起家庭责任,当时父亲远在五十里以外的苇园沟任职,由于公务繁忙加之交通也不方便,两三个月才能徒步回家一次,基于家里的条件我们姐弟数人都过早的学会了家务劳动。为了替妈妈分忧,他九岁学会挑水,十三四岁学会拉磨、碾米、砍柴,初高中的星期日就是劳改日,家里琐事一大堆每次回家都累得筋疲力尽。记得上高中时他写过一首诗,原诗过去几十年也记不清了,大概意思就是星期日家事缠绕得不到休息身心疲惫。直至去年冬天父亲忌日前夕他在医院的病床上还不忘在家族群里安排如何过好父亲三周年的事宜。父亲忌日那天在重病监护室出来做核磁时看到子女在场,十分生气说:“今天是你爷爷的忌日为什么你们还在这里?”孩子们看着骨瘦嶙峋的父亲在生死关头面前还不忘他长子的职责,一个个难过的抹眼泪。在弟弟看来责任不是负担,是职责,是义务,弟弟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担当责任的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弟弟秉性祥和,对人对事有一种自尊自爱的气质,有一种超然脱俗的态度,有一种包涵容纳的胸襟,有一种不温不火的处理方式,任何人和他相处都能感到他的随和、慈爱、诚信、体贴和耐心,他的智慧和爱心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他与弟妹是校园自由恋爱,夫妻结婚几十年相敬如宾,别说争吵,连脸都没红过。在教育子女上严厉而不厉,爱而不溺,编织了一个安静祥和,团结友爱的大家庭,造就了高智商的人群。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四个孩子都是本科毕业,大侄女还是南大的研究生,儿媳妇去年也考上湖南大学的研究生。几个子女连同媳妇女婿都是优秀孩子。如今几个孩子有的是国家公务员,有的是企业精英,有的自己在创业。他常常教育孩子以德为先,厚德载物,才能福孙荫子,在机关的一定要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清正廉洁,做好本职工作;做生意的一定要薄利多销,诚信第一 ,创业难守业更难。是他的远见和卓识催化了孩子们的事业蒸蒸日上诉,孩子们的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他教子有方的功劳。</p> <p class="ql-block">  弟弟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学到初中高中都是名列首榜,尤其在是文史方面更胜一筹,得到老师们的偏爱,为后来的博古通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七六年的冬季离高中毕业不到一个月,那时还是春季始业,高考制度还没恢复他对自己前途感到迷茫,不知道毕业后何去何从,当时就想到了参军。父母听说他想去参军,坚决不同意,尤其是母亲激烈反对,可是他苦口婆心的做他们的说服教育工作。他说:“军队是革命的大熔炉,参军是他毕生的理想,也是他的唯一出路,到了哪里一定要做出一番成绩报答二老的养育之恩。”为了前程父母只能勉强支持他的决定,那年他才刚满十八岁。七七年的元旦正式应征入伍,那天我与二妹父亲还有他的挚友天元四人将他送到柳林武装部,看着他穿上军装坐上大巴与我们挥手告别,我们几人流下了依依惜别的泪水。到了部队姐弟书信频繁来往,知道他的兵种是空军,被分配到雷达连,地址是天津市通县的的杨村,编号是“86632部队,75分队”。凭着他渊博的知识,能写会画的技艺,当然主要还是因为他的思想积极要求进步,先人后己,助人为乐,的优秀品德得到连队领导的青睐,入伍的第二年就解决了组织问题。本想在军营继续历练又想到家里的众多弟妹需要悉心照料,为了替父母分忧毅然决然的退伍回家。军营三年的锤炼从一个毛头小子,变成一个成熟稳重的大男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八零年冬季退伍回乡后,先在本乡镇苏家庄教书,半年后县林业部门招收林业员,他以第二名的成绩择优录取成为一名乡镇林业员, 他的职业是双重领导,不管在林业局,还是在乡政府,工作中尽职尽责,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精益求精,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好评,后来凭着他的专业水平晋升为林业技师。但是当时的工资只有几十元,入不敷出,远远维持不了一家六口的生活,日子过的十分艰难。为了生计疲于奔命,他包过砖厂,养过土产,给机关乡村墙壁字上写过大字,栽过果树,做过工程。尽管绞尽脑汁想出人头地,但几经周折总不能如愿。事业发生转折是在两千年后,由于他的职业性质长期从事林业工作,把握了林业发展的脉搏,成立了金杏园,办起起了合作社,他怀着一颗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造福一方把毕生奉献给林业事业的的炽热情怀,默默奉献。周边几百立都有他的绿化业绩。当然在创业路上的艰难险阻和酸甜苦辣不言而喻,二十几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坚持不懈,克服重重困难为国家,为农村绘制出一幅幅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p> <p class="ql-block">  弟弟是在二零一七年的二月初检查出患有肝癌并已经到了中期,当时是二弟陪他在北京302医院做的手术。当家人得他患病的消息时,也无助过,痛惜过。可他的坚强和坦然令我们敬佩不已,在疾病面前从来没有表现过畏惧和胆怯,始终保持着乐观忍耐的态度与病魔抗争,八年来用顽强的意志一直奔波在北京、西安、上海、兰州、太原,手术、复查、的来来回回中。当然也没放弃练字,作诗和搞事业。即使在去年病情恶化住院的日子里当我们打电话问候他的病情时他每次都说:“没事不用担心,没有你们想象的严重,我能扛得住明年春暖花开回去与你们团聚”。谁会知道他的承诺成了一张空头支票。在生死挑战的半年里,侄儿侄女弟妹跨越千里之外,两次进入重症监护室,选择最好的医院,最权威的医生,用最先进的药物,在生死边缘上哪怕有一丝希望都没有放弃治疗,用金钱和亲情竭尽全力的挽救,但是天不随人愿,最终还是眼睁睁看着他去了另一个世界。弟弟摆脱病痛的折磨和尘世烦恼,带着无限的牵挂和不舍无奈的踏上通往天堂的阶梯,给亲人留下无尽的思念与哀伤。</p> <p class="ql-block">  弟弟:如今你天之涯,我在地之角,阴阳两隔,无已言传,只能用文字寄托哀思。从此在人间再也看不到你的笑容,再也听不到你的声音,再也品味不到你的作品。虽然你远行,但爱和记忆永恒。祝你在天堂一切安好,你长眠,我长念!</p> <p class="ql-block"> 文字/润物无声 图片家庭相册</p><p class="ql-block"> 2025年清明节日编辑制作</p> <p class="ql-block">原名杨海娥 网名润物无声。山西柳林县小学高级教师,柳林县作家协会会员,诗词楹联协会会员。文学爱好者,执笔画心,喜欢温暖的的文字,喜欢古诗阙,喜欢用真情记录生活点滴。微信号:yang hai e 0710</p> <p class="ql-block">弟弟的书屋 (一)</p> <p class="ql-block">弟弟的书屋 (二)</p> <p class="ql-block">弟弟 (书屋三)</p> <p class="ql-block">弟弟书法作品(一)</p> <p class="ql-block">弟弟书法作品(二)</p> <p class="ql-block">弟弟书法作品(三)</p> <p class="ql-block">弟弟书法作品(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