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春日融融,正是奋进好时节。为深入践行新课标理念,打造高品质课堂,推动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创新,3月31日下午,经棚第三小学四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活动如期举行。</h3> <h3>⛳️⛳️2022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h3> <h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以“同篇对比学写法,品词析句悟表达”为教学思路,以“探究动物朋友的秘密档案”为主题,开展单元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味;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h3> <h3>⛳️单元教材分析</h3> <h3>👏👏四年级组的六位语文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与思考,各抒己见。大家针对课标理念、单元规划、单元目标、单元任务、学习活动以及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等关键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碰撞出了激烈的思维火花。</h3> <h3>⛳️⛳️对标课标,本单元隶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根据此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要求,创设单元整组“动物朋友的秘密档案”,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实现语言运用,从而激发学生沉浸到文学阅读与表达活动之中的积极性。<br>⛳️⛳️文学阅读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思想与文化的交融。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引导学生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与作品中的动物乃至整个自然环境产生深刻的共鸣。而“动物朋友的秘密档案”这一主题,正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了文学作品中的动物形象,鼓励学生通过文字去感知动物的情感,理解动物的行为,进而在心灵深处与这些动物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友谊。</h3> <h3>🏹🏹核心任务:探究“动物朋友的秘密档案”</h3> <h3>📣📣学习任务:<br> 任务一:(相识篇)我眼中的动物朋友🐱<br> 任务二:(相知篇)他们眼中的动物朋友🐔<br> 任务三:(相伴篇)我和我的动物朋友🦆</h3> <h3>❗️❗️紧扣语用特点 落实读写结合</h3> <h3>🐱🐱《猫》一课,老舍通过风趣、亲切的语言,生动描述了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活泼,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br>🐔🐔《母鸡》同样出自老舍,以作者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对比,描写了自己对母鸡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态度变化,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两课颇为相似,可以采用相同的教学环节:情境导入—整体感知—任务引领—精读感悟—写法归纳—练笔训练。<br>🦆🦆《白鹅》的作者是著名的漫画大师、散文家丰子恺先生。作者用反语、对比等表现手法,配合简洁生动、幽默风趣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形象。此文是学生学习描写动物特点的经典范例。根据教学重难点和本单元的大情境主题,教学流程可设计如下:介绍作者—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文本,体会“叫声”—细读文本,体会“步态”—学法迁移,练笔运用。</h3> <h3>📝📝学习活动</h3> <h3>🧐🧐依据“阅读链接” 深研表达特色</h3> <h3>📝📝“阅读链接”与课文相比篇幅较短,但它与单元语文要素或课文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课文的延伸与拓展,更是阅读的桥梁与枢纽。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发现式策略进行比较阅读时,可以使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策略,通过探寻课文和“阅读链接”的差异之处,在思辨中对话,体会作家言语表达的特点。<br>📝📝“阅读链接”为学生的课外知识掌握架构了桥梁,我们要用一篇课文带动一篇文章,触角涉及无数篇文章。例如:在阅读夏丐尊和周而复的《猫》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以动物为主角的文学作品,如:《小王子》中的狐狸或《夏洛的网》中的蜘蛛,进一步体会动物形象在文学中的象征意义。</h3> <h3>🌾🌾基于作业情境 夯实学习成果</h3> <h3>🛳🛳单元统整作业设计是基于教科书单元统整教学理念下的助学资源,是学生进一步体悟人文素养,落实语文要素的有效载体和知识习得转化为运用的重要平台。本单元的作业设计着力体现以下几个导向:</h3> <h3>📝📝部分作业设计展示</h3> <h3>⛳️⛳️理教材,明编者之意;多维链接,展文之其用。我们在单元设计中努力践行“情境教学”“单元整体构思”“教学评一体化”的新课标理念,设计符合情境性、生活性、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多方位的学习、体会、积累表达情感时的不同表达方法,并根据不同交际和表达需要进行运用,实现任务的关键推进,在进阶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充分地展现与提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