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的想念

上弦月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乡愁是枚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四十还没到的我,乡愁变成了那个坟墓,我在外头,妈妈却在里头。</p><p class="ql-block"> 清明时的雨说来就来了,前几天热的让人感觉似乎到了夏天。今天天气温度腰斩,又把羽绒服穿上。也许老天爷也通人性,为了应景,让人预热一下夏天,又把人们带回到清明,雨纷纷而下,不仅仅下在了现实中,而且下在了人们的心间。清明是架在过去和现在的桥梁,<span style="font-size:18px;">让人思绪万千,回忆连绵。</span></p><p class="ql-block"> 妈妈离开我们25年, 每年的清明,对妈妈的思念只增无减。我妈只活到了虚六十。四十岁开始,我按照预期寿命六十安排自己的生活,六十岁以后,眼睛睁开的每一天,我都觉得是上天的馈赠,感恩于心。</p><p class="ql-block"> 在渐渐老去的路上,特别是退休后,我似乎成了家里的边角料,在日复一日单调又枯燥的日常里,情感慢慢淡漠,物质只求基本满足,挣的钱少了很多,在家里的地位和一个保姆基本没有差别,退休后家里的活,理所应当就应该是我的。在低到尘埃的日子里,在委屈求全的过程中,慢慢地品味出苍凉与绝望。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对于绝大多数的人而言,人生就是一堆责任而已,我可以放下孙子,但也许会害了他们一辈子,我抱起孙子,那么我必须牺牲我的后半辈子。我是个有责任的人,我希望我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60岁后突然发现自己的体力和精力大不如前,我想老了就得慢慢学会接受衰老和孤独,等待自己蹒跚度日的那天,体会“但见悲鸟号古木”吧,谁又能逃脱这最后的宿命呢?曾经看着母亲的生命在我眼前一点点流失,看着她用绝食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那种滋味,是刀割般的疼痛。妈妈是我最好的例子,她告诉我每个人都是自己死亡的主宰者,时间一到,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助自己没有恐惧和痛苦的死亡。</p><p class="ql-block"> 清明的今天,在雨的引导下,我回忆起我的曾经。上了初中的我,就开始跟妈妈学洗衣服。虽然我们住在镇上,小时候的我们没有自来水,饮用水来源于门前的井水,每天的脏衣服都到河塘里去清洗。记得有天初秋的晚上,月朗星繁,在河滩的洗衣石板上,妈妈举着木棒槌一下一下捶打着洗衣石上的衣服,河湾里便也响起了一串串清澈的回声,衣服反复地揉搓着,然后把衣服在河水中搅动起来,我陪在妈妈的身后,看见密集的星星在河水里翻滚跳跃出流动的银河系,月亮也应着棒槌的声音悄悄地赶出水面,我凝视着月亮里嫦娥的身影,幻觉成那就是我的妈妈,我恍恍惚惚地把棒槌递给她,却一不小心碰碎了一池的银河系,碰碎了月亮。那夜,在我的故乡,在星光下,用一根带着母亲体温的棒槌,试图链接天上人间,想把落水的月亮扶上岸。我们小时候的日子是苦的,在妈妈翅膀的庇护下,日子是甜津津的。多年之后,我几次再去那曾经洗衣服的河塘,面目全非了,那条河没有了妈妈,也没有了记忆中的嫦娥了。</p><p class="ql-block"> 今生与妈无法相见,但我常常能梦见那一池故乡的秋水,那一串串此起彼伏的棒槌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