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二十一)

韦太元字思念、清江布衣、水城居士

<p class="ql-block">原创散文</p> <p class="ql-block">  每个人的童年时光都是自己唯一的一段历史。不同于帝王将相,由史官写,半真半假。自己的历史自己写,真实生动的。</p><p class="ql-block">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还没有睁开眼睛,一片黑暗;不愿离开温暖的母腹而哭,母亲给了我生命;又是母亲的爱抚让我看到了光明;睁眼第一看到的是母亲慈爱的笑面,叫我小名,慈爱地摸着小脸面对面逗我笑。母亲是我最先认识的亲人。</p><p class="ql-block"> 教我说话的第一人是母亲。我说的第一句话就一个字“妈——妈,妈——妈!”,第二个字是“爸——爸,爸——爸,爸爸!”民间传说谁最辛苦,就先喊谁。</p><p class="ql-block"> 吃的第一口饭是母亲体温纯净的奶,学走路是母亲牵着我的小手迈出第一步,第二步就会歪斜,是母亲扶正了我,没走歪斜的路,走正了人生的路。</p><p class="ql-block"> 我全身上下,戴的冒子、围巾、手套,穿的上衣、裤子、袜子、布鞋,上学背的书包,都是母亲抽空,和熬夜一针一线密密麻麻缝的。旧破了,是母亲补好的。</p><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用筷子吃饭,是母亲用双手帮我怎么握住两只筷子,使用才方便,灵活,有力,又好看。扫地做家务活是跟母亲父亲学的,尽管是不合要求,还是得到母亲夸奖,说能干,能干,会扫地了,热情地鼓励。</p><p class="ql-block"> 挑担子是父亲教的,挑谷草、麦草、泥土、肥料和水。</p><p class="ql-block"> 大概十岁,为了家里人能吃到八分钱一斤的麻梨子。麻梨儿泥褐色,周身长满芝麻黄豆大小密密麻麻的斑点。它个大水分足,味甜,但多雨易烂,易生虫,买时要精挑细选。那个时代没有用农药的,也不用肥料,天然生长。到成熟时节,大树下满地都是大个大个的烂梨儿。</p><p class="ql-block"> 夏末秋初的早早起来,不知道是父亲,还是母亲叫我跟着来我家做客,做梨子生意的表叔去鹅蛋山脚下买两篼兜梨子,用的竹竿挑,竹竿没弹性,死死地压在肩上,那感受像用咬钳使劲地夹扭肉皮一样疼痛。那是用了钱买的,又不能捡些出来丢了,还是要忍住。表叔是青壮年大男子汉,挑一百多斤,有节奏健步如飞,我被甩下近有一里远,弯弯拐拐的山路雨后湿泥粘厚了鞋底。我怎么也跟不上,担心找不到回到他家里的路,累得满头,满脸,全身都是汗。里衣打湿完了,都急得要哭了,又不敢哭,回他家还有十几里路。再回到我家怕有三十多里路,先不知道会有那么远,不知道是怎么忍受到回家的,太难受了。六十年都不忘,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p><p class="ql-block"> 后来才知道家里的重担要靠自己挑。男子汉要承担责任。</p><p class="ql-block"> 很多的农活、家务活都是看着父亲母亲做学会的,许多社会知识都是父亲母亲共同传授的,大大减少了在社会上碰壁。</p><p class="ql-block"> 每一个人的父亲母亲都有相似的共性,就是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活宝爱,爱得深沉,爱得要命,爱得细致入微;要是有点病了,害怕有一点闪失,这就是父亲母亲是最爱。在那艰难困苦的年代,他们自己不吃或者是少吃,也要尽量让孩子吃好吃饱。自己不穿好,也要让孩子穿好,穿暖和。</p><p class="ql-block"> 开始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点经验,全都是父亲母亲教给的。有了父亲母亲的经验“理论”,我才会少失败,少犯错;所以说,父亲母亲是婴幼儿的第一任老师。</p><p class="ql-block"> 太阳、月亮、星星,海龙王、灶神菩萨、土地爷的故事都是母亲父亲讲的,许多民间故事都是来自父亲母亲之口,很多做人的道理都是父亲母亲教的,不懂做人的道理,永远都不算人。随时想到这些,你绝对是个好人,是只做好事不做坏事的人。</p><p class="ql-block"> 由此,无论你怎么样,做多大的官,走多远的路;都不能忘记父亲母亲的恩情。父亲母亲老了,就要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好,不能忘本,不能忘根。</p> <p class="ql-block">  父亲母亲在就是家中的活佛;父亲母亲在就是家中的活宝,不要不信;有父亲母亲在,你就永远年轻;儿女对父母亲越好,父亲母亲越长寿,儿女越有长寿的信心。</p><p class="ql-block"> 童年的艰苦会把人磨得很有用。</p><p class="ql-block">这些话都是母亲经常给我讲的。我听了快七十多年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