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用行动落实习主席: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济南市战斗英雄之子:袁联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讲道:“山东省…要保护和运用好红色资源,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并要求:山东省宣传红色基因要走在全国的前例,当好排头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4月4日清明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受刘思齐闺蜜赵京华之委托,连续多年为刘谦初烈士扫墓祭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刘谦初(1897年-1931年4月5日),原名刘德元,字乾初,化名黄伯镶,山东平度人,革命烈士,女儿刘思齐。</b></p> <p class="ql-block"> 1913年,刘谦初考入平度知务中学。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刘谦初投笔从戎,联合同学去青岛参加中华革命军东北军第三支队炮兵团,并在高密、潍县战斗中作战英勇,被授予“山东三支队义勇奖牌”。1918年考入济南齐鲁大学预科,五四运动爆发后,刘谦初积极参与街头演讲,后被勒令退学。1922年,刘初谦考入北京燕京大学,与李大钊领导的学生组织建立了秘密联系,接受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他首倡成立“燕大沪案后援会”,并被选为燕大学生运动负责人之一。 </p><p class="ql-block"> 1927年参加北伐军,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政治部宣传科社会股股长,负责主编《血路》周刊,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29年8月,刘谦初由济南去上海汇报工作,被反动当局逮捕。1931年4月5日,刘谦初等22名优秀共产党员,大义凛然地走向刑场,他们高唱《国际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刘谦初牺牲时年仅34岁。</p> <p class="ql-block"><b>上图:三位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女同学,帮助清洁碑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踏着父亲的足迹连续49年扫墓祭奠一一戴成功烈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戴成功(1920—1961),原名福禄。山东省莱芜县戴鱼池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人。1939年8月参加八路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纵队第4支队文书,9支队1团参谋、代理政治指导员,2旅4团政治指导员、侦察参谋。1944年,智取沂水袁家城子,没开一枪,就俘虏日本鬼子一个小队和伪汉奸120多人,被鲁中军区授予:“侦察英雄”光荣称号。1946年6月“胶济战役”、1947年1月“鲁南战役”率团俘虏敌人6000多人,这二次战役受到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通令嘉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抗美援朝期间,亲自指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6军76师“长津湖战役”“上甘岭阻击战”等重大战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获得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1年11月在北京病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受原中纪委副书记张启龙儿媳之委托为黄骅烈士扫墓祭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黄骅(1911年-1943年6月30日),原名黄金山,学名黄为有,湖北省阳新县凤凰乡良上村(现阳新县木石港镇丰台村)人。</b></p><p class="ql-block">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参加中共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长征。到达陕北后,历任红军政治委员、教导团政治委员等职。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黄骅赴晋西南创建抗日根据地,担任晋西南游击支队队长。1938年8月,任晋西南边区党委军事部长兼115师晋西独立支队副支队长,1940年任鲁西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三分区司令员,1941年任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兼115师教导六旅副旅长。 1943年3月,黄骅调任八路军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同年6月30日,在主持召开军事会议时,遭到叛徒行刺,不幸遇难,时年32岁。1953年,黄骅的遗骸由黄骅县迁至济南市英雄山烈士陵园。2014年9月1日,黄骅被列入首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p> <p class="ql-block"><b> 2007年6月27日,黄骅烈士牺牲64周年前夕,经过60多年的寻找黄骅烈士的后代,刘鲁彬(黄骅烈士女儿)终于回到了黄骅,当地以最隆重的礼节欢迎她。黄骅市五套班子全体出动,群众万人空巷,附近县市领导也纷纷来祝贺。黄骅人奔走相传,心潮起伏,都像找回了一位久违的亲人。在黄骅牺牲地、刘鲁彬出生地以及黄骅烈士战斗过的每一地方,刘鲁彬都流下行行热泪。</b></p><p class="ql-block"><b> 黄骅市委、市政府为了感恩黄骅烈士,把黄骅烈士的女儿刘鲁彬全家人从杭州市,迁移到黄骅市。安置了住房和子女工作,彻底改变了烈士女儿刘鲁彬一家人的窘迫生活。</b></p> <p class="ql-block"><b> 最后,对济南市烈士陵园工作人员,周光涛同志、杜建虎同志、志愿者李承安等同志,槐荫区《东望志愿者服务团队》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