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清明节】清明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又称踏青节、寒食节。它既是自然节气,又是人文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2025年清明节在4月4日。清明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寒食节。相传,晋文公为纪念忠臣介子推,规定这一天禁火寒食。后来,寒食节与清明节逐渐融合,形成了现在的清明节习俗。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是祭祖扫墓。人们会前往祖先墓地,清理杂草、擦拭墓碑、献上鲜花或供品,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与敬意。这种习俗体现了中华民族尊祖敬宗的传统美德,也寄托了对逝者的哀思。除了祭祖,清明节还有踏青的习俗。此时正值春暖花开,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享受春光的明媚。踏青不仅是一种休闲活动,更寓意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此外,清明节还有放风筝、荡秋千等传统活动,以及吃青团、馓子等特色美食。青团是用艾草汁和糯米粉制成的绿色团子,口感软糯,香甜可口,是清明节的传统美食之一。清明节既是对先人的缅怀,也是对生命的珍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家族、祖先、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与热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写给天堂里的爸爸和至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东方博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春山初醒的时节,新绿初放的枝桠蘸着细雨,在风中写满思念的笔画。无数次梦到父亲坐在藤椅里,抱着幼时的我,看那些钟表里精密的律动,听它们嘀嗒的声音,赋与停摆的它们以生命。那藤编的纹路中,还依然能触到您老手心的余温。清明粑蒸腾的雾,和着艾香漫过窗棂,恍惚间又见暖阳下,您在院里梧桐树荫里矫健而帅气的身影,衣襟沾着春花细碎的黄蕊,把春天的故事讲给檐下的我们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那些年您教我用毛笔写“清明”,说横折处要像柳条般柔韧,收笔当如春草破土般坚挺。如今我无论用什么方式写下的每个字,都带着您注入我生命的魂魄和悟性。案前的铜香炉升起袅袅青烟,又见您与伯父、叔父开怀大笑的情景,听到姑姑叫我去尝醪糟鸡蛋的呼唤。而今您和伯父、伯母、叔父、婶婶、姑父、姨父、岳父、岳母、姨婆、姨公,外公,还有从未谋面的爷爷、奶奶、外婆,以及早已去到天堂的祖先和先后告别我们,曾非常熟悉的亲朋好友,他们一个个依依不舍转身离去,都化作了檐角风铃仿佛越来越遥远的低语、背影和梵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记得您那件灰蓝的崭新工作服,还有从宁波老家穿到重庆,上面打满了补丁的旧棉袄,还有留着您体温的旧衣服,曾陪伴着我在高寒山区,渡过了上山下乡那些极冷的日子。十分遗憾的是高考回城时,把它们全都作为废旧物品,送给了真正需要的老乡们,都没想到留下一些作纪念。妈妈曾抹着眼泪笑着说,这些衣服有你爸下班带回家的机油味儿,还混着食堂的葱花饼香,穿上它一定能保你平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您修了半辈子的钟表,又在精密仪器厂,成为高级技师,你曾用过的那些精致工具,静静地躺在那个已经变得神圣的工具箱里,无言地述说着您的人生故事,带着江南水乡的灵秀之气,还有人世沧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陵园的石阶被细雨润得透亮,苔痕斑驳仿佛时光停驻。每年清明供上香烛纸钱时,都会看到烟缕在碑前盘旋成蝶。那些未及诉说的牵挂,都随蒲公英的绒伞飘向云端。您曾栽种过的黄桷兰今年开得格外繁盛,皎洁的花盏盛着香露,恍若您含笑的眼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暮色渐起时,城郊亮起星星点点的河灯。我托莲灯把这写满寄语的心,放入春溪,盼它们曲水流觞,载着人间灯火漂向银河。风起时,满山松涛应和着檐马清响,恰似往日围炉夜话的絮语。原来思念不是单程的遥望,而是绵延不绝的生命在人间回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愿云端的亲人,能收到这封穿越时空的春信。我会带着你们给我的勇气,把您和我们的故事,继续写进四月的烟雨,写进孩子们追逐纸鸢的笑声里。当新茶在紫砂壶中舒展,当老樟树新添了一圈又一圈年轮,那些镌刻在时光里的爱与牵挂,终将在某个清明的晨曦,化作至亲们在天堂重逢时欣然的泪光,慰籍心灵,抚平伤痛,再叙亲情,无与伦比!</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5年4月4日东方博毅于重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后记】4月4日清明节那天,重庆著名的播音艺术家麦恬,看到了我发在朋友圈里的这篇文章,马上打电话给我说,晚上她回家后争取赶录出来。快半夜了她才回家,还问了我一个问题。4月5日早上,我醒来的第一时间,就看到了她凌晨三点多录完的这个视频。听着她那发自肺腑的声音,不觉已泪流满面。上午十点多携夫人及儿子,来到安葬老父陵园的墓前。出乎意料的是,今天来陵园祭祀的人很少,四周安静得出奇。我突发奇想,打开手机把麦恬诵读的这篇散文,放给了沉睡的老父亲听。儿子和老婆都说:读得好感人哪!有朋友看了这视频及我的留言说:“这种跨越生死的对话,让悲伤化作温暖的传承,让告别成为另一种形式的久伴”。还有很多朋友说,他们是从头至尾流着泪,看完这篇文章和视频的。我相信天堂里我的父亲和逝去的亲人们,一定能听到这心声,并会感到无比的欣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5年4月6日于重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