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早起来,陪儿子写作业,他突然问我一道题,“色”字的偏旁是什么?我毫不质疑说“危字头”,但儿子说不是,他查过这个字,他忘记了,反正不是“危字头”。不服气的我于是我取出字典,决定要查证一下。</p> <p class="ql-block"> 碰巧家里有两本字典,一本是2012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华字典》,另一本是201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学生字典》,我俩一人一本开始证明自己的正确性。本以为是再平常不过的学习环节,没想到因为“色”字的部首查法,两本不同出版社字典给出的答案竟大相径庭,《新华字典》将其归为危字头,《新编学生字典》却认定是色字旁,儿子问我,到底哪个说的对?瞬间让我这个做妈妈的陷入了两难。</p> <p class="ql-block"> 一直以来,字典在我心中都是知识权威的象征,尤其是《新华字典》,承载着几代人的学习记忆,按道理它的解释应不容置疑。可人民教育出版社,同样是教育出版领域的金字招牌,权威性也毋庸置疑。在儿子充满疑惑的目光下,我只能凭借对“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信任,给了他一个看似笃定的答案,可我的内心却满是困惑与纠结。</p><p class="ql-block"> 这小小的查字典插曲,也让我深刻感受到现代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之快。曾几何时,字典是获取知识最可靠的途径,那一本本厚重的工具书,被视为知识的“圣经”。可如今,新的词汇、新的释义不断涌现,就连部首查法这样基础的知识,也出现了不同观点,好像突然一下连字典都不靠谱了,太让人为难了。</p> <p class="ql-block"> 知识的更新换代,到底是好是坏呢?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它无疑推动着人类认知的进步。新的研究成果、新的思维方式,不断打破旧有的认知边界,让我们对世界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但另一方面,知识的快速变化也带来了不少困扰。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纠正旧有的认知,这对于成年人来说尚有些吃力,更何况孩子。就像这次查字典,到底该以哪本为准,说不定连编写字典的专家都难以给出绝对的答案。</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我只能告诉儿子,我们不能盲目迷信权威,也不能固步自封,要有自己的辨析能力,这次我们暂且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依据,因为妈妈的认知里没有不相信他的道理,但是你的未来会比妈妈懂得更多,如果再出现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有能力,不妨多花点时间,查证更多的资料,也可以质疑权威,学会在不同的观点中寻找真相。同时,对于知识的更新,既要尊重传统知识的积淀,也要勇敢接纳新知识的洗礼。也许,这就是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应有的学习态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