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安汉先生生平简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安汉(1896―1943),字杰三,陕西南郑县梁山人。民国时期人物,农林业科学家。早年就读于汉中联立中学,后赴法国留学并取得硕士学位,一生倡导科学救国、实业救国,回国后曾担任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参议、陕西省政府、建设厅第三科科长、陕西省立职业学校校长、黎坪垦区管理局局长等职;1931年组织西北实业调查团,对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青海等省的农、林、牧、水诸方面进行全面调查,撰写了《西北农业考察》、《西北垦殖论》等专著,为西部开发做出了杰出贡献,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安汉先生在1940年被任命为黎坪垦区管理局局长,主持了大规模的垦荒和建设工作。在他的领导下,黎坪垦区垦荒6万余亩,造林8万多亩,为垦民建房7000余间,建立了收养战争孤儿的教养院、正规小学、图书馆、医务所、公安部、邮政所等机构。收留、安置沦陷区难民六万多人,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做出了大的贡献。他还鼓励垦民办林场、建工厂,修筑公路百余里,使黎坪市场繁荣,成为抗战时期人民安居乐业的一处世外桃源。因此,安汉被誉为“西部开发第一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安汉先生在黎坪任上因拒斥贪腐得罪了南郑县长孙宗复和川陕甘边区总司令祝绍周,被他们设计了“包庇纵容种植鸦片”的罪名而遭到逮捕并冤杀,享年仅47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据传:安汉先生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杀后,汉中、南郑的百姓哀哭悲恸,天地动容,一夜间,汉中至黎平道路边的几百颗巴山松一夜间枯萎死去。汉江河汉中城段沿江的芦苇花一夜之间全部飘飞进了汉中城,雪白的芦苇花絮铺满了汉中的大街小巷,仿佛在向人们述说着安汉的冤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汉中人民忘不了安汉先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00年,被国家评选出的2000位对中华民族有贡献的历史人物,汉中地区也只有安汉先生和西汉时期的大探险家、大外交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博望侯张骞入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安汉先生的英灵如果地下有知,也能够含笑九泉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留学法国时期的安汉先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安汉先生在汉中的遗迹一共有四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汉中市南郑梁山镇龙湾村(吴家坪)安汉先生故居,1896年安汉先生在这里出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汉中市汉台区西大街中段;这里是安汉先生在汉中联立中学读书时和留法回来后工作时期在汉中的住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南郑县老黎坪村的黎坪垦殖区管理局旧址;这里是安汉先生任黎坪垦殖区管理局局长时工作、办公、生活住宿的地方,现在习惯上被人们误称为“黎坪安汉故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南郑区梁山镇梁山村五组,这里的山坡上长眠着安汉先生被害后的遗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3月11号,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家人终于有幸来到了老黎坪村安汉先生故居——黎坪垦殖区管理局旧址瞻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受家庭影响,我从小就对安汉先生被奸人陷害而蒙冤致死一事而耿耿于怀,为安汉先生惋惜不止,对安汉先生的为人和事迹非常崇敬。曾多次去黎坪,想目睹一下安汉先生生前工作、战斗、生活过的地方———老黎坪村黎坪垦殖区管理局旧址(安汉故居)瞻仰一番,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多次未能如愿。一直到今年的3月11号,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了却了这一心愿,我和家人去瞻仰了黎坪垦殖区管理局安汉先生故居。更增加了我对安汉先生的崇敬和怀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3月31号,星期一,清明节的前夕,我和骑友愚翁相约;骑自行车去南郑县梁山,一定要探访寻觅到安汉先生之墓地,进行悼念纪祀,以表达我们对安汉先生的敬仰和怀念哀思之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午时分,我们从汉中龙岗大桥骑行出发,前往梁山探访寻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根据我们掌握的线索,我们沿着南郑县石拱桥(乡)至梁山镇的老路一路寻访前行,奈何这条道路已多年未走过了,经过这些年的乡村建设和改造,原来的道路已变的面目全非了,十分难行,我们边走边打听了解,绕过了石拱桥地段,好不容易才走到原来的老路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可是从石拱桥(乡)到梁山镇的这条道路现在正在进行拓宽改造修建,灰大路烂路窄,非常难行,我们走走停停,边走边问,一路探访。可是这一路走来,很多中青年都说不认识安汉这个人,一部分老年人到是知道安汉先生的故事,但对具体的故居和墓地并不清楚,只知道在梁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毫不灰心,继续前行探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路上边走边问,沿途问了有上十家农户,最后在一个村口问到了这位妇女,她说她家也姓安,和安汉先生是一个安家,她指给了我们去安汉先生墓地的大致方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又向前走了几公里,问了几个路口的老乡,才知道安汉先生的墓地在梁山村五组的山坡上,经过几番周折最后才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安汉先生墓地的上山路口,一位老乡说;你们顺着这条小路向山上走,看到山腰里有些柏树的就是安汉墓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条上山的小道非常陡峭,很不好走,我们把自行车寄放在老乡的院子里,然后徒步上山,上得山来,果然在山腰里有一排松柏树,树下果然有几座坆莹,经过仔细查看,都不是安汉先生的墓,我们又在周围转了一圈查看,也没有发现安汉先生的墓碑,我们又扩大了搜索范围,在山坡上的刺荚荆棘中穿来穿去,弄的我们身上都占满了荆棘刺荚,我们都是年过古稀的老人了,累的我们气喘吁吁,满身大汗,把周边的山坡上又挨着查看了一遍,结果还是没有发现安汉先生的墓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万般无奈,我们只好一步步挨下山来,找到了梁山村五组的組长潘光龙,说明了情况并请他给我们带路,这是一位六十多岁老乡,他听了我们的情况和请求,很热情的答应为我们带路重新上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有了潘组长的带路,我们又精神徒增,重新跟着他踏上了上山的小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经过一段艰难的爬行攀登,潘组长带着我们登上了山腰上面一片较为平坦的坡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潘组长站在地边上,手指着前方对我们说:“前方山上有一片松柏树林的便是安汉墓了,你们自己去吧,我回去还有事”。我们非常感谢潘组长带路之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穿过这片坡地,我们终于来到了这片松柏林中的墓地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安汉先生之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此墓碑是1992年安汉先生的女儿安都新女士及其亲属为安汉先生撰刻立碑的。墓碑两边隽刻着十个大字;“天地有正氣 、 園林無俗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墓碑的背面,中央鐫刻著安漢先生的生平簡介。兩邊鐫刻著八個大字,右邊的是:“農墾前驅,左邊的是:“林學師表”。這八個字,是對安漢先生短暫而光輝一生的真實寫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由于去冬今春以来一直干旱无雨,空气干燥,我们上山之前,就有好几个村民对我们说,千万不能带火种上山,引发了山火那麻烦就大了。所以我们就在周围采来几束山花和青叶放在安汉先生的墓碑前,静默伫立良久,晞吁良久,叹息不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往山下走去,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我们是上山难,下山更难。山道陡峭还有沙石,我们穿着硬底的骑行鞋,更不好走,我们小心翼翼的终于下得山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下得山来,我们已是满头大汗淋漓、汗湿衣衫了。潘组长端来椅凳,让我们休息片刻再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骑友愚翁和梁山村五组的潘光龙组长在一起合影留念,以感谢潘组长的带路之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返程的路上,我们又顺道来到了安汉先生的老家故居———梁山镇龙湾(吴家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据说安汉先生祖上是南郑首富,家业很大。这里就是安汉先生的故居遗址,以前还有一些房屋遗迹,后来作为乡政府和乡镇水泥厂用地,再到后来梁山乡政府和石拱桥乡政府合并为梁山镇,办公地点也迁到了石拱桥,这里也就空闲置了起来。再也看不到安汉先生故居的原貌踪影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结束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次探访活动结束了,我们的心愿也算是有了一个了结。但我们还在沉思;安汉先生是位农林科学家、实业家、爱国主义人士。他的为人为事为陕南人民所敬仰、所怀念。他的悲剧发生在民国时期,故然是国民党的腐败和贪官污吏所造成的结果。但他的故事又发生在国共合作时期的抗日战争中,安汉先生开发西北,安置灾民和沦陷区难民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应该为中华民族所纪念,为人民所怀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安汉先生能和张骞同被入选为2000位对中华民族有历史贡献的人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汉中人民的骄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为此,建议政府部门能尽快的把黎坪垦殖区管理局旧址的安汉故居建设好并对外开放;把南郑梁山的安汉故居纪念馆、安汉先生的陵园修复建设好。以此来宣传、纪念我们汉中历史上的优秀人物和英烈,寄托我们的哀思。</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