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清明

逗逗先生

<p class="ql-block">一晃,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按照当地的习俗,每年 清明和七月十五两节提前一天,乡亲们纷纷驱车回村上坟烧纸祭祖,给不在了的亲人送些钱和供品,这是中国沿袭了多少年的一种习俗,是子女们怀念亲人的一种方式。</p><p class="ql-block"> 在我 小的时候对烧纸这个概念不是太懂,总感觉清明和七月十五上坟只是一个形式,既然人都不在了,烧那些纸扎有何用?只到如今爸妈二老相继离世了才真正明白了上坟的意义。</p><p class="ql-block">随着当今文明祭祖的开展,再加上政府有关部门出于对森林防火的考虑,再三强调禁止人们回乡上坟烧纸的习惯,今年回村上坟的乡亲们大都自觉积极响应乡里号召,把带回来上坟烧的纸扎鬼票趁早在自个院里或大门口就烧了,然后将烧灰用袋子装好带去坟头埋入土里,以示给逝去的亲人送去一份做儿女的心意。</p><p class="ql-block"> 清明节的前一天,是我们这里上坟的日子,要到祖坟前烧纸,给逝去的亲人送钱,这是中国的习俗,是孝顺子女悼念亲人的方法。</p><p class="ql-block">这一天,村里会在中午为大伙准备一顿午饭,好让回村的乡亲们吃饱上坟祭祖,这也表明村里乡亲对从外面回来的人一种浓浓的乡亲之情。</p><p class="ql-block"> 曾经给了我们姊妹几个生命并养育我们长大的人,永远地留在了老家这方故土之下,而这里是每年烧纸和他们距离最近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烧纸一般都由父亲带着我们几个到坟上,父亲会用供品和各种纸扎、鬼票等一样样打理的周周到到,并祷告祖宗们前来领取属于自己的那一份。</p><p class="ql-block"> 如今爸妈不在了,轮到了我们姊妹几个到坟头上烧前挂纸,点上香、摆上水果和馒头之类的供品,再 一张一张烧纸仔细拨着火苗, 生怕哪张没烧透。 从前觉得坟头的杂草碍眼,如今一根一根慢慢的都要拔干净,有时会种上几株小松树。</p><p class="ql-block"> 人这一辈子生老病死,最终都会归宿在广阔的田野里,叶落归根,入土为安,祭祀祖先的时候,我们姊妹几个纷纷双膝跪地,这也是与大地与亲人祖先进行一次深刻的链接。</p><p class="ql-block"> 祭祖仿佛有一种特有的轻松感,仿佛能量增强了,好象有种被祖上扶持的感觉。同时也会有一种归宿感,明白自己的根就在哪里,心不再漂泊无依,身后有人陪护,做事情也会更加地脚踏实地。</p><p class="ql-block"> 清明和七月十五上坟烧纸祭拜父母是对他们的一种思念,是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深深的不舍,所有都集聚在那忽明忽暗的火光中。没有感同身受,只有亲身经历,热泪盈眶无语凝噎,是传承和延续,这也是清明和七月十五这两个传统节日的意义所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