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普陀山,佛教圣地,脚步再次踏入这片神圣的土地,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虔诚的力量。耳边仿佛还回荡着昨夜的歌声,但岁月匆匆,历史的尘埃早已落定,我们不过是这世间的过客。</p><p class="ql-block">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山河皆可平。人生未必圆满,但放下执念,成全自己,不为无意义的事纠结,专注于内心的富足,追求正念与智慧,让自己变得更好。</p> <p class="ql-block">入住了宾馆,首先想到的是来杯好茶,然后,阳台上,茶席铺开,趁着水未开,慵懒的靠在椅子上,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感受着海天佛国的澎湃,耳边仿佛传来刚才路上小贩热情的讲解:“这位观音保平安,那位观音招财,这个买回去能保健康……”</p><p class="ql-block">《茶在杯中,冷暖自知。人在人间,不染不执。》,维摩居士继续说道:“非凡夫行,非贤圣行,是菩萨行。”</p><p class="ql-block">菩萨不同于凡夫,也不同于圣贤,而是行于中道。只不过我们这些因位上的菩萨看不出来。</p><p class="ql-block">菩萨在哪里?不是庙里塑的,不是梦里头的,而就在身边。只是我们看不出或不愿去看。我们总想着神在远方,却忽略了眼前,忽略了身边人。</p><p class="ql-block">如果有一天,一个衣衫褴褛、手摇破扇、疯言疯语的人——像济公那样的活佛,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会认出他吗?恐怕我们跑得比谁都快!还是庙里的塑像看着庄严,画里的形象看着慈悲——那是凡人心目中“该有的”菩萨模样嘛。</p><p class="ql-block">菩萨在人间行走,而不同于凡夫。真正的菩萨不会自称菩萨,也不会刻意表现自己的不凡,而是老子说的“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就像普通人一样。</p><p class="ql-block">我们境界未到,便看不出。悟了,好像未悟;得道,好像未得道。这是中道。真正的菩萨,不会让你一眼就认出,否则,那就不是真菩萨了。</p><p class="ql-block">凡夫像在水里载浮载沉,被情绪和物欲牵着走。圣贤像站在岸上,看着水里的众生,不愿涉险。菩萨则下水救人,但自己却不会被水淹没。</p><p class="ql-block">真正的菩萨,“入世不迷,出世不离”。他们也吃饭、睡觉、上厕所、生病,和普通人一样生活着。但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和别人不太一样。</p> <p class="ql-block">泡茶,亦是菩萨行。</p><p class="ql-block">烧水、备具、烫杯、投茶、注水、出汤、品茗、收具,这个过程讲究“得其自然”。</p><p class="ql-block">凡夫泡茶,随便抓点茶叶,水一开就冲,茶苦了就怪这怪那。</p><p class="ql-block">高手泡茶,讲究规矩,充满仪式感,茶汤是对的,心境却未必自在。</p><p class="ql-block">而真正懂茶的人,随手拈来,恰到好处。讲究,不刻意,随性却有分寸,一切都化为日常。规矩似乎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这是中道,也是菩萨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