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拍摄时间:2025.03.27</p> <p class="ql-block"> 它山堰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建于唐太和七年(833年),是一座由大块条石叠砌而成的拦河江河滚水坝,与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并称为中国四大古代水利工程,世界灌溉工程遗产。</p><p class="ql-block"> 因其地处它山与绛山之间,故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中国智慧与中国故事得到世界认可</p> <p class="ql-block"> 它山堰由县令王元暐主持建造。堰全长113.7米,宽4.8米,高5余米,由150余块石条石砌筑而成。其砌筑所用石块长2至3米,宽0.5米至1.4米,厚0.2米至0.35米,堰顶可以溢流。</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 春风又绿江南岸</p> <p class="ql-block"> 它山庙,始于北宋,现为清至现代,坐北朝南,前后三进各三开间。祀庙神王元暐及功臣“十兄弟”。</p> <p class="ql-block"> 为民清官,后世景仰。</p> <p class="ql-block"> 义士十兄弟,慷慨赴身死。</p> <p class="ql-block"> 它山庙战斗处,1942年夏秋之际,四明山三五支队从三个方向进攻它山庙,重创日寇。1943年初,宁警三支六大队(“林大队”)趁日军换防之际突袭它山庙据点,日军从此不敢在此设防。</p><p class="ql-block"> 难忘岁月,铭记于心。</p> <p class="ql-block"> 光溪桥,亦名许家桥,南北向横跨于光溪上,为一座单孔石拱桥。该桥始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光溪桥平面略呈“H”形,全长39.95米,宽4.5米,高7.8米。桥面两侧设实心栏板,望柱,其中桥面上为4只狮子望柱头。曾作为它山堰水利枢纽工程的附属设施。</p> <p class="ql-block"> 光溪桥南端与官池塘遗址相连</p> <p class="ql-block"> 走过三关六码头,难忘脚下回乡路。</p> <p class="ql-block"> 鄞江古镇</p> <p class="ql-block"> 纳淡闸</p> <p class="ql-block"> 洪水湾古塘遗址</p> <p class="ql-block"> 无论走到多远,老屋都是安心之处。</p> <p class="ql-block"> 悠悠鄞江水,难忘故土情。</p> <p class="ql-block"> 鄞江桥,始肇于北宋,架大江之上,潮起潮落,屡圮屡修。桥上商贾云集,桥下风帆竞发。这座承载着古老的风骨和乡民浓浓情感的交通要道,在1979年被无奈拆除,改建成水泥平桥,成为如梦如幻的遗憾。从此,恢宏雄伟的鄞江桥淡出人们的记忆。欣逢世纪交替,经济社会蓬勃发展,鄞江镇上要求重建鄞江廊桥的呼声年复一年。2006年,结合它山堰保护规划的编制,以后五六年间的反复酝酿,终于在2012年春,铺开了重建鄞江廊桥的蓝图,在2014年3月,悬匾结彩,全面竣工,重现水乡灵韵的地标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鄞江桥,老宁波心头的牵桂。</p> <p class="ql-block"> 鄞江桥,与岗山岭山的巍峨、澄浪潭水的柔美,浑然一体。又与桥旁古色古香外形的鄞江古镇陈列馆组成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p> <p class="ql-block"> 水泥平桥</p> <p class="ql-block"> 鄞江陈列馆,展馆展示了鄞江桥的前世和今生。</p> <p class="ql-block"> 部份文字摘自景区介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