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图片: 苏 皖</p><p class="ql-block">美 篇 号: 7684170</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的实习工资,凝结着孝心与责任;九十年代的通宵机房,见证着专业信仰。当跨专业壁垒化作星辰导航,荣誉背后是缺席的亲情。这是一代人在时代巨变中的精神图谱:以专业为锚,以信念为帆,在时代浪潮中书写着我们的担当。 </p><p class="ql-block"> — 题记</p> 第一天 <p class="ql-block">第一天:萌芽——新人破土的时刻</p><p class="ql-block">1983年6月,在完成大学课程学习,即将奔赴工作岗位的时刻,我突然病倒,经过一个月治疗,再回家养病几个月,方才痊愈。12月13日,我赶往单位报到,当天即领取了当月实习工资四十五元,隔天,我寄回家十五元,剩余的工资,置办一些生活用品,购买饭菜票。第二个月始,我办了一张存折,每月工资存银行三十元。一年后,家里砌房,取出一把寄回了家。</p> 第二天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拼图——团队协作的艺术</p><p class="ql-block">刚参加工作时,我所在部门是单位的生产、经营和技术管理枢纽,共九人,七人年龄大我二十多岁,一个大我八岁。每天早晨我总是第一个到岗,打扫卫生,打好开水,整理报纸期刊;白天承担了本部门发起的所有会议的会务,或随时补缺代表部门参加单位其他各种会议;晚上在办公室学习、加班,接听处理外地项目组打来电话。竟然,我成了同事心目中不可或缺的人物。</p> 第三天 <p class="ql-block">第三天:沙漏——时间管理方法论</p><p class="ql-block">1985年底,我开始从事技术经济专业工作,也注定了忙禄的职业生涯。设计院是团队作战,任何项目都有十几个专业、好几十人来共同完成,技经专业属于关键工作路径的最后一环,几乎所有项目都需要加班加点。当时正处于与国际接轨时期,新的理论和方法不断被引进,惟有刻苦钻研才能适应工作需要,那会儿通宵工作成了常态,甚至有一年在机房度过了除夕之夜。</p> 第四天 <p class="ql-block">第四天:桥梁——沟通破壁实战录</p><p class="ql-block">设计院专业之间的矛盾,大多产生于上游专业条件不准或不及时,从而导致下游专业的工作返工或延期。作为工作链条上最后一环,我从事的专业深受其影响。我的对策:一是花大量时间学习相关专业的知识,成为多个专业的行家里手,主动帮助相关专业完善条件;二是刻苦钻研本专业的技术,成为本专业的专家高手,把自身工作做精、做好,把时间更多的留给上游专业。</p> 第五天 <p class="ql-block">第五天:阶梯——晋级成长启示录</p><p class="ql-block">1993年,我成为所在单位文革后毕出的大学生中第一批高级工程师;1994年获单位 “十佳职工” 称号;1995年获市 “先进工作者” 称号…这些荣誉的获得,说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当然也有代价,在家庭最需要照顾的时候,我却连轴转似地奔在全国各地的现场,即使不出差,大多也是在办公室加班,以至于有段时间,幼小的女儿见到我,如见陌生人一般。</p> 第六天 <p class="ql-block">第六天:晴雨——情绪管理指南</p><p class="ql-block">2000年临近春节,大雪纷飞,恰逢江淮地区多年不遇的极冷天气,在一阵极度忙碌后,我突然病倒。想起十七年前大学毕业时生病住院的情景,这次完全不同的感觉,因为,眼下有一支队伍要带领,有一个专业要顶上,有一位女儿要陪伴。惟有收拾好心情,积极配合治疗,身体好转后尽早投入工作和生活,为自己的事业和家庭而努力拼博。事实证明,拥有信念无坚不摧。</p> 第七天 <p class="ql-block">第七天:星光——职场传承者说</p><p class="ql-block">曾记得,这是我在大学最喜欢的课程之一,这要感谢著名学者万君康老师。当我稍感彷徨时,蔡振国老师邀请我从事这个新兴专业的工作。后来在十多万人参加的全国首次专业资格考试中,我取得第六名。再后来,我成了省和行业本专业的辅导老师,继而成了全国协会的专家。一路走来,要感谢的人很多,怀念人也挺多,有生前一直谦称是我学生的同事、“时代楷模”邱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