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思念涌 缅怀恩师情

山左小牛

<p class="ql-block">自从欧阳中石恩师逝世之后,自己每年清明节都会深深的缅怀他老人家!虽然阴阳相隔已经四年多了,但其音容笑貌犹在眼前,亲切教诲仍在心间,许多往事时常会在脑海里一下子翻滚涌现!</p><p class="ql-block">早就知道欧阳中石先生是教育界的大家,是山东同乡,也曾在一些公共场合上见过他,但真正谋面说话,那还是<b>一九九O年春节</b>,在丁金东同乡的引荐下去其家里拜访的那次。每回拜见恩师,次次均有新的收获和提高,印象非常之深刻。但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尤为难忘,当时的心情是既激动高兴,又多少有些疑虑和局促、怕被冷落了。结果几句寒暄之后,自己便被先生的和霭可亲给温暖成了一见如故了。至今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啊!</p><p class="ql-block">自那之后,大约过了两年,经先生应允,自己便拜其为师学习书法。<b>拜师时,本想给他磕头行礼,但他愣是不让,说现今不兴这个了,心里有全都有了,只让张茝京阿姨拿了一杯茶给自己敬他,</b>就算拜过师了。因自己不是他办的正规科班弟子,而是属于那种<b>“开小灶”</b>的特收门徒,所以去其家里还是比较容易的,提前打电话约一下,如没有外出安排就成行了,一年少说也有三四次吧。</p><p class="ql-block">可能是与欧老在书法上有相近理念和共同语言的缘故吧,加上是同乡、师母也对自己非常认可(她曾说,你是唯一一个每次都带着作业请先生指点的学生,军队职务这么高、还能这么好学、肯学、会学是很难得的),故而,每次都是相见甚欢,相互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每次拜访老师,一般是半个小时,多则一个小时。期间,经常会遇到后来探访的客人,自己怕误了来人的事,便欲起身提前告退,但欧老总是不允,说时间你不占、别人也会占,尽量让按约定时间把想说的问题说完。</p><p class="ql-block">恩师对自己是厚爱有加的,自己从来没有张口向欧老索要墨宝,但他却主动给了不少,且分文不要。<b>二OO六年</b>在请恩师为自己的拙作<b>《心曲》</b>(诗词书画摄影)赐题书名时,<b>据在场的侯延峰乡友说,他在现场见先生题字的情况非常的多,都是一次写就交付,连给写三遍的这还是头一回,</b>可能自己是第一个得此待遇的人吧!恩师给予自己的亲和礼遇、无私教诲、指点示范,使自己耳濡目染,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习书方向更加明晰了,信心更足了。由于路子走的正,方法用的好,效果也就逐渐地显现出来了,因此会时常得到军地一些书家的赞誉。有几次恩师还当着在场学生的面,点评夸赞自己的作品,有一次恩师看了自己的两幅作品后,<b>“真不赖、真不赖、真是不赖啊”</b>的话连说了两遍,寻思片刻后,便起身为自己写了一幅嵌名号的<b>“泰岳永尊”</b>作品予以奖励。总之,恩师对己真是恩重如山啊!涌泉难报啊!</p><p class="ql-block">欧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大家、书坛泰斗、奚派高徒、国是贤才,尤其是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恢复普及书法教育上,那是极有建树、功不可没的。但就是这样一位被国家社会公认的大家,却称自己是一个<b>“杂家”、“教书先生”</b>。他待人极其谦和,除了唱京剧选段时用大嗓门外,不论在什么场合与谁交谈,从不居高临下,颐指气使,而是轻声细语,让人如沐春风、非常的舒服。若对方说话,都是恭而敬之,洗耳聆听,并不时点头,有时还会恰到好处地托住,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解疑释惑,诱导启迪,善于深入浅出地把深奥的问题讲的通俗易懂,令人钦佩不已、心悦诚服。欧老的面部表情似乎有些木讷,但思维非常敏捷,说话极有逻辑性,谈吐不凡,风趣幽默,妙语连珠,时常会在不经意处,让听者有一种振聋发聩之感。自己在与恩师三十年的交往中,学到的东西真是太多啦,其为人处世,堪称是温良恭俭让、德艺双馨的楷模。彼此之间结下了非常深厚的情谊,给自己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b>一是其风范令知者折服,二是其学识令同道叹服,三是其教诲令学生信服,四是其诙谐令听众诚服,五是其成就令国人佩服。</b></p><p class="ql-block">欧老病后住在石景山区金顶山路的<b>“北京西山疗养院”</b>,其子欧阳子石全天陪护在身边。自己前后去探视过四次,而且每次都是照常带上新写的作品,以祈愿恩师能很快地好起来,继续为自己授业,没承想,这个祈愿竞成了与恩师永别前所没能实现的最大遗憾!前三次是带车拉着师母去的,到那后,师母总是让自己握着欧老的手,她在耳旁念叨着:<b>先生您睁眼看看,张司令又让您给他检查作业来啦!</b>最后一次,因师母也生病住在了那里,便请其女儿欧阳启名陪伴去的,看着两位相濡以沫、慈善可亲的老人躺在病床上,心里甭说有多难受啦。尤其是,因欧老自入院后就不能说话了,师母住院后的精神也是时好时坏,有许多想要向他们说的话,竟然已无法表达了,特别是让自己终生遗憾和难以释怀的,是没有在恩师临终前与其见一面,只是到八宝山大礼堂参加了告别仪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恩师欧老》</span></p><p class="ql-block">谦和勤朴同百姓,知博著丰真先生。</p><p class="ql-block">普通不意人师表,平淡是奇世贤圣。</p><p class="ql-block">声情并茂教弟子,字正腔圆传学风。</p><p class="ql-block">墨腾云雨妙岱岳,笔走龙蛇辉京城。</p> <p class="ql-block">2020年11月11日上午9时,自己与爱人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到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参加了恩师欧阳中石先生的告别仪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恩师走好》</span></p><p class="ql-block">二零二零双十一,哀乐托思送中石。</p><p class="ql-block">先生乘鹤升天去,弟子捧绢立地泣。</p> <p class="ql-block">寿终德望在,身去笑容存。</p><p class="ql-block">亲切教诲铭心,音容笑貌永存。</p><p class="ql-block">欧阳中石先生千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