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游埃及之结束篇:何为埃及

GELILA

我们在卢克索下船后入住的是一个花园酒店,尼罗河畔,环境优美。 酒店夜景 晨景:仿古建雕塑。 独栋式客房 敞开式酒吧餐厅 热带景观 布置草地餐厅 <p class="ql-block">2月11日</p><p class="ql-block">卢克索的尼罗河西岸多陵墓,尼罗河东岸多神庙,而且是大型神庙—— 一条3公里长的狮身人面像神道连接着两座埃及最著名的古神庙:南头是卢克索神庙,北头是我们今天来看的古埃及神庙No.1 卡纳克神庙。</p><p class="ql-block">入口塔门,这个塔门并不是3900年前始建时的建筑,而是公元前4世纪时的法老后建的。高43米,超过卢克索其他神庙塔门的20多米高度。门前大道两侧是公羊狮身像。</p> <p class="ql-block">第一庭院内仅存了圆柱等遗迹,后面是第二塔门。这个塔门早建于第一塔门,是新王朝时期三位法老接力完成的。整个卡纳克神庙共有10 座塔门,是不同时期的法老根据自己的想法建造的,正如神庙也是历经了1300多年的建造过程,由50多个法老先后扩建改建修缮才完成的——何为工程浩大,千年工程,这里可谓登峰造极了!</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当然是功不可没,他当然会在塔门前为自己立两座巨大的雕像,也没忘了让王后站在自己两腿间。</p> 塔门柱上的壁画浮雕,表现法老在阿蒙神的支持下征服西亚所罗门等王国以及向神进贡的场景。 <p class="ql-block">穿过塔门,就是神庙的精华部分——多柱厅。身陷134根巨柱的大阵仗中,倍感自己的渺小和古人的伟大。</p> 大路两边的12根巨柱更大些,高21米,周长10米,柱头是开放式纸莎草柱头。 后面的122根巨柱稍小,也有15米高,8.4米周长,是闭合式纸莎草柱头。 多柱厅原来是有屋顶的,后来被地震震坍塌了,但有些石制砂岩窗还顽强的挺立在房梁上,为我的镜头带来更多的摄影元素。 我在巨柱间转悠,捕捉有趣的光影图。 房梁柱头和柱身上下,遍布着彩色的浮雕画和象形文字。 明暗处,雕像壁画争夺目。 换个角度看多柱厅,似未完工露石块。 方圆雕刻很精细 卡纳克神庙还是现存方尖碑最多的神庙,有3座,是3000多年前的十八,十九王朝的三位法老建立的。 方尖碑所处位置显要,在神庙各处都可将其入画。 这座30米高的哈特谢普苏特女王方尖碑保存的最完好,因为她过世后,继任法老嫉恨此方尖碑上女王标榜自己是阿蒙神女儿的文字,就垒墙将此方尖碑大部分遮蔽起来,只留出上部几米歌颂阿蒙神的部分未遮蔽。未曾想如此一来反而让此碑受到了保护。 圣湖,很少见在神庙中有这么大的池塘,据说是为祭司们在祭祀等大型活动前沐浴净身所用。绿水为这里土黄色的基本色增添了生命的光彩。 否则,这里的绿色就少的可怜。 残存的门楼,遍地的碎石,这才是未修复前的真迹。 这本是一排法老的雕像,但断裂的如此相似就有点象靴子展览了。 坚实的架构 残破的雕像 孤独的完柱 阿蒙神和妻子的雕像。这整个神殿都是献给他的,但不知何故没让他站上高处,却只在这里当个不大的守门人。法老们的雕像都比他大呢。 精雕细刻,色彩犹存。 基础 石砖 残存的黑色坐像 高调的法老 低调的神明 公羊也是阿蒙神的化身,据说阿蒙神早上是公羊,下午变身为圣甲虫(俗称屎壳郎),晚上才变为人形。 所以这里的这个圣甲虫雕像就被人围着转圈了,据说转7圈能带来好运。一直以为只有佛教有绕圈仪式,没想到在这里也碰到了类似习俗,只是绕行方向有不同,这里是逆时针转圈。 神庙里转了一圈,还是多柱厅这里最有料:建筑,壁画,环境可以一框收入。 行到此处,看到埃及古神庙最辉煌的点——卡纳克神庙确实是埃及甚至是世界最大的寺庙群,规模大,建造时间长,世之罕见。古埃及的法老们在建庙这件事上真是做到了乐此不疲前仆后继,其喜好程度估计是超过了建自己居住和办公的宫殿。当然,敬神明是一方面,为自己标榜正统歌功颂德恐怕是更重要的缘由。心照不宣,不约而同,1300多年间的法老们通过建庙想宣称的无非是一句话——朕是神明之子,尔等皆需听命。<div>为什么这个神庙会成为延续1300多年的旷世浩大工程?我想拉美西斯二世一定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虽不是始作俑者,但他是最重要的扩建者,他一生中不仅扩建了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还创建了阿布辛贝神庙等大型殿堂式建筑,是好大喜功搞浩劫工程的典范。然而神奇的是,这种耗尽国力榨干民脂的事并没有影响他的统治,他反而成了统治时间最长,人生最长寿的法老,因而也成为了后世法老们效仿的榜样。在拉二身后的八九百年间,那些法老们估计都想通过对这个神庙的续建来获得和拉二法老一样的好运气,成为同样长寿长统治的法老——不过,抱歉了,阿蒙神没赐给他们那么大的本事和那么好的运气,他们大都白费心思了。<br><div><br></div></div> 卢克索博物馆是我们此行最后一个景点。这个1975年开馆的博物馆不大,比开罗的两个国家博物馆小多了,导游说现在游客来看的很少,不过我还是要来看看。<div>这些门前的雕像都是真品,随便一个都是两三千年前的古董。</div> 塞索斯特里斯三世的花岗岩头像,3800多年前的艺术作品,保存的完好才能收入博物馆,否则可能让其在外面风吹日晒了。 图特摩斯三世法老的彩色浮雕像,公元前1490-1436年的作品,比在外面看到的同类作品品相好多了。 图特摩斯一世和三世法老的王名圈,估计是从某个神庙墙上挖下来的,色彩依然保持鲜艳。 雪花石膏雕像:鳄鱼神护佑阿蒙霍特普三世,公元前1400年。 雕琢的十分精细。 供奉鳄鱼神,黑色花岗岩。法老的上半身可能被仇家砸断了,但鳄鱼神的形象没人敢动。法老的脚好大,穿的夹脚趾鞋很有趣。 游客真的不多,来此的一定是对埃及古文明的真爱。 拉美西斯六世雕像,这个法老本事不大,却要让艺术工匠师把自己塑造成孔武有力征伐有功的样子,王冠式样少见,俘虏和狮子的显现及隐入处理很高明,夹脚趾鞋表现到位。 这是两三千年前建筑工匠们的基本工具,用于神庙和陵墓的测量和施工。 测量和找水平的施工工具。 终于看到青铜艺术品了,可能是铜镜。工匠在下面的人物雕塑上下足了功夫。 彩色浮雕的残片集成,既有表现法老和神明的关系,也有表现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当然,能上墙的一定是欣然劳作,一片祥和的场景,至于在浩劫工程中奴隶和平民们的家破人亡哀鸿遍野是断不会被书记官记载,被工匠们刻画的,所以我们这一路也是看不到的。<div>所以,我们这一路看到的无论是宏伟巨制还是精雕细刻,都大致相似,看到最后难免有点审美疲劳了,呵呵</div> 何为埃及?这个大题目虽不能通过这10天的走马观花予以解答,但经此行我对古埃及还是有所了解:之前对古埃及的朝代基本懵,现在知道有古中新三个王国时期;之前以为法老们都是有神力的神人,现在知道有神力的也不过寥寥数人;之前以为埃及古迹有外星人助力的神秘,现在看还是劳动和经验创造了一切。古埃及文明创立时间早(约5000年前),辉煌时间长(约2000-3000年),是其他古文明不能比的。这是埃及人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很多值得骄傲的好东西传承下来了,无论是传往东还是传向北,反正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我在波斯和意大利都看到了这些传承的印记,依稀,足迹,人类就是在沟通碰撞和互相影响中进化和发展的。<br>有了不起的祖先是幸运的,做无愧于祖先的后人是需要加倍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