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姥姥

文哲

<p class="ql-block">最近在视频网上看到一名内蒙古的中学生,写的一篇作文《旧轨还乡》,回忆她的家乡,返回家乡的感受,以及家乡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浓浓的乡情,感动了万千网友。</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篇文章,我曾有过同样的亲身经历,使我想起了我的姥姥,引起了我的难忘回忆。在依稀的记忆中,我的姥姥姓张,她没有读几天书,没有工作,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具体名字记不住了。我的姥爷姓徐,在哈尔滨市蔬菜公司工作。姥爷解放前在老道外著名的《厚德福》饭店上班,他一辈子不会抽烟喝酒,只是爱喝点茶。</p> <p class="ql-block">姥爷做的一手好菜,每年春节期间亲人都回到姥姥姥爷家,姥爷就会大展厨艺,给我们这些小孩子做拔丝地瓜,一桌子美味佳肴,印象最深的拿手好菜是‘’纸包鸡‘’,香酥可口,满口余香,意犹未尽。在高度计划经济时期、食品短缺的那个年代,能够吃上一顿丰盛的家宴实属不易。姥爷去世后,去过很多高档饭店,都没吃过那么好的菜肴了。</p> <p class="ql-block">当时让我很感兴趣的是姥姥家有几副《厚德福》留下的筷子,非常精美,乌黑铮亮,姥爷说这是“乌木”筷子,放在水中会沉入水底,不会浮在水面,我们几个小孩,还特意把筷子放在洗脸盆子里做实验,果真,几双筷子都沉入水中。据说还可以检验食品里有没有毒,发现不利于健康的食物。</p> <p class="ql-block">一炷清烟,一杯香茶,一束菊花,一份思念,清明时节,逝者安息。</p> <p class="ql-block">我的姥姥是从旧中国走过来的传统女性,听她讲,她的老家是在辽宁省大连附近的大石桥。她梳着一头短发,干净利落,没有像其他老太太在脑后、梳一个头发嘎达揪。在记忆中她好像没有缠裹小脚,她慈祥的面容总是带着微笑,非常善良和慈祥,从来没有看见过她发脾气。</p> <p class="ql-block">她一生养育了五个子女,前面四个孩子都是女孩,我的妈妈是老大,当时家庭很困难,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妈妈很早就辍学了,承担起家庭的重任。下面有三个姨妈,我的老姨是老四,四个姑娘恰好坐一桌,所以我的老姨小名叫“满桌”,为了要一个儿子,姥姥又生了一个我的舅舅,终于如愿以偿。我的舅舅和我一样大,我俩同一年出生的,因为要男孩,所以取名叫“连生”,意寓连续生男娃的意思。在60年代初,国家遇上三年自然灾害,家里生活条件困难,所有生活用品都得凭“票”供应,包括布匹、副食、日用品。</p> <p class="ql-block">心中常怀感恩情</p><p class="ql-block">清明时节祭故人</p> <p class="ql-block">上小学的时候,隔一段时间我就去三棵树我的姥姥家,因为妈妈开工资了,我就要给姥姥、姥爷去送10元钱生活费,有时候妈妈👩会给姥姥姥爷带点农副产品如:土豆、苞米、豆角,偶尔妈妈也会买一点廉价的花茶给姥爷带着。一到星期天,清晨妈妈给我穿上整洁的白衬衫、蓝裤子,戴上红领巾,带好妈妈给的10元钱,自己去火车站,乘坐着绿皮火车,那是一列去哈尔滨上班的通勤“小票”车,车上都是上班的工人。在姥姥家和小舅舅玩耍一天,晚上再乘绿皮火车回家,每次回去姥姥都会给我买一个松软香甜的面包🍞,和蔼可亲的对我说:“外甥狗,外甥狗,吃了就走”,舅舅一直把我送到三棵树火车站,依依不舍的和他们告别。在那个年代,能吃上一个面包,那是非常快乐幸福的,多少年过去了,那个香甜的面包还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姥姥和蔼的面容浮现在我的眼前。现在麦当劳、肯德基各种美食太多了,无论什么好吃的糕点,也比不上姥姥的那个面包好吃,那是刻骨铭心浓浓的地爱!现在有些年轻人,他们体会不到那种感觉,很难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有了自己的住房,把姥姥接到我的家里住一段时间,以尽我的孝心,老年之后,她的牙不好,愿意吃些软的点心,我就经常给她买一些好吃的,水果,糕点,牛奶,小食品,姥姥有一个小包袱,那里面有她的全部细软和家当,她的有些散碎银两也在这里。每当我去看她,她就会把包袱打开,给我拿好吃的。不过,姥姥传统观念比较严重,在我家待的时间不会太久,她总认为妈妈女儿家不是自己的家,只有儿子家住的才安生。惦记自己旧房子、惦记她家里的花花草草,愿意回到她的家里,更舒服一些、更随便一些。姥姥的一生养育了五个儿女,相夫教子,她的一生是操劳的一生,她的一生很清贫、俭朴,没有吃过高档的宴席,没有穿过华丽的衣服,没有珠宝玉器,披金戴银,连金戒指、金耳环都没有见她佩戴过。</p> <p class="ql-block">姥姥的一生对我影响很大,她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经常告诉我做人、做事简单、朴素的道理,‘’做事要讲诚信,做人要懂得感恩‘’,教导我“不要占别人的一分钱便宜”,这些道理我都铭记在心中。姥姥质朴的爱,如同江河汇入大海,广阔而深邃,滋养着每一个孩子的灵魂。姥姥的勤劳、俭朴、善良美德,让我受益终身,至今我还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到改革开放了,生活条件改善了,她却走了,她的晚年没有享到太多的福,作为子女和晚辈真是抱憾终身。</p> <p class="ql-block">别梦依稀,有时候,冥冥之中,爸爸、妈妈👩、姥姥、姥爷的亲切面容会来到我的梦里,我知道,天上人间,好久不见,“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那是亲人们想念我们了、牵挂我们了。每年清明节、春节期间,我们一家老小都会去墓地看望他们,祭奠他们,告知我们现在的情况,寄托我们的哀思,激励我们不断奋力前行。让后代子孙不忘祖辈,尊老、爱老、敬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告诉后人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怎样做人,不辜负先辈的期望,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p> <p class="ql-block">光阴荏苒,往事如烟,我已经过了花甲的年龄。又一年的的清明节到了,写下这篇短文章,来纪念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和我的亲人们,越是年纪大了越是念旧,越是思念亲人,每每回忆这些亲切的、温馨的岁月和时光,心里感到很温暖。把这篇小文章献给我的亲人,来寄托我们的哀思,鼓励我们不断的更好地生活,迎接美好明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