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年味儿:岁月里的温暖传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童年的年味儿,是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它是贴在36孔窗户纸上的窗花,那鲜艳的色彩和精巧的图案,仿佛把春天提前迎进了家门;是贴在每一个入口处的对联,墨香与红纸相映,字里行间满是对新一年的美好祈愿 ;是那期盼已久的花棉袄、新衣裳,穿上它,就感觉自己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孩;是藏在凉房的白面馍、油炸馃,那诱人的香气,总能在不经意间勾起肚里的馋虫;是挂在凉房屋脊梁上的猪头、猪蹄儿,它们是富足与美好的象征,承载着一家人对生活的期待;是被父母藏起来为数不多的花炮,每一声清脆的炸响,都能点燃孩子们心中的欢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童年的记忆,就像刻在心底的烙印,不管时间过去多久,哪怕记忆力逐渐衰退,梦境也会将它牢牢记住。都说那个时候的年才更有年味儿,我想,是因为那个年代的人更有人情味儿吧。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期,人们却对人情世故格外重视。即便家里再穷,来了客人,也一定要倾尽所有,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所以,小时候的我们总是盼着家里来人,因为这样就能吃到白面馍,品尝到带腥荤的菜食。那些平日里难得一见、能端上桌的美味,总会在客人到访时出现,旁人见了,都会夸赞这家“会过光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能吃到杀猪菜、家里开始做豆腐、蒸馍馍蒸糕的时候,年的脚步便近了。那时的我们,不会去在意具体的日期,也没有日历可看,只是凭借着这些熟悉的场景和大人们忙碌的身影,来感知年的到来。尤其是当两个哥哥肩负起给村子里左邻右舍写对联的重任时,就像吹响了新年的号角,我们知道,年真的要来了。那时的我,就像个小跟班(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打酱油的),不过他们并不是每次都带我去。因为他们担心我年纪小,管不住自己,会经不住别人招待的吃喝诱惑。说实话,我心里确实很想吃,但他们不允许,我也只能强装不馋。毕竟父母之命不可违,即便穷,也要穷得有骨气,现在想想,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我们对过年的期盼,如同积攒了一年的热情瞬间被点燃。过年不仅能吃到各种好吃的,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那个时候有讲究,临近年关或是重要节日,父母不能打骂孩子,不能责备孩子。至于其中缘由,小时候的我并不清楚,现在想来,大概是为了营造一个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吧。所以在腊月初八后到正月十五这段时间里,我们几乎是自由的,可以尽情玩耍,享受着一年中“待遇”最好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说起杀猪菜,它可不像现在这样随时都能吃到。在过去,大多数人家都是等到腊月才陆续开始杀年猪。因为这一头年猪,就是第二年全年的油水来源。杀猪那天,自家吃一顿,再和邻居互相赠送分享,加上归还前一年借出去的,最后剩下的肉就不多了,而油和头蹄则成为了最后的珍贵储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大家都说,现在的年失了年味儿,其实不然。并非年味儿真的消失了,而是我们已不再是那个能尽情体验快乐的孩童,也没有了那么多闲暇时间去细细体会年的到来。现在的年,有着属于它独特的模样。它是亮在街头巷尾的彩灯,五彩斑斓,把城市装点得格外美丽;是鞭炮齐鸣、烟花绽放的璀璨星空,那绚丽的光芒和震耳的声响,宣告着新年的到来;是各家各户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美食,畅谈生活;是家族团拜时嬉笑打闹的激情,亲人们聚在一起,欢声笑语,传递着浓浓的亲情;是各大饭店除夕夜里都不打烊亮着的厨灯,为那些选择在外就餐的人们,带去家的温暖;是给老人孩子们包进红包里的真挚祝福,承载着关爱与期许;是正月十五闹元宵的热闹非凡,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彩旗飘飘,人头攒动,热闹的场景让人感受到节日的狂欢;是舞龙舞狮踩高跷时,人们眼中流露出的敬仰与兴奋,那精彩的表演,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说起踩高跷,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和两个哥哥在大雪地里踩高跷的趣事。那时,我们好不容易弄来粗树杈,就如弹弓叉那样的形状,就是比较粗可以支撑住人体的那种,两个哥哥自己动手简单制作,将树杈一头锯短,大约一公分,另一段做扶手,打磨光滑即可,但是两个树杈站立的地方夹脚,所以哥哥就会在中间缠绕布条或其他麻绳之类的东西进行加工,这样高跷就顺利完成。虽然做得粗糙,但丝毫不影响我们玩耍的兴致。在白茫茫的雪地里,我们小心翼翼地踏上高跷,一步一步艰难地挪动着脚步。哥哥们总是很快就能掌握平衡,在雪地里自如地行走,而我却总是摔得人仰马翻。每次摔倒,我都会气得直掉眼泪,但在哥哥们的鼓励下,我又会倔强地爬起来,继续尝试,直到湿了鞋袜。我们在雪地里互相追逐、嬉笑,雪花飘落在脸上,凉凉的,却丝毫感觉不到寒冷。那时的快乐,简单而纯粹,没有任何烦恼和忧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如今,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时候的村子,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模样,许多老房子被翻新或拆除,熟悉的邻里乡亲也渐渐疏远。但每到过年,那些关于年味儿的记忆总会涌上心头。后来的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家庭。每到春节,我们也会带着孩子一起贴春联、买年货,就像小时候父母带着我一样。孩子对过年充满了好奇和期待,看着他兴奋的样子,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日,小儿已成家立业,这两年里都是由他们俩操办年夜饭,继续传承着中国年的风俗,过年时,我们一家人一起准备年夜饭,虽然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白面馍和肉,但一家人齐心协力做饭的过程,充满了温馨。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味着传统文化与现代美食举杯祝福时,亲情更浓,生活更美。我深刻地感受到,年味儿从未消失,它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在岁月的长河中延续着。</p><p class="ql-block">正月十五,我们会去看舞龙舞狮和踩高跷表演。围观的大人小孩被那热闹的场面和精彩的表演深深吸引,眼睛里闪烁着光芒,不停地鼓掌叫好。看着这些场面,我不禁感慨,传统文化的魅力是无穷的,它不仅承载着过去的记忆,更是连接着一代又一代的情感纽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过年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次心灵的回归。它让我们停下忙碌的脚步,回顾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无论生活如何变迁,年味儿始终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牵挂,它见证着社会的发展,也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历程。更会陪伴我们走向未来越来越好的日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