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独驴🫏游记:生命的意义 和 灵魂的归宿

老独驴🫏

<p class="ql-block">“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中国人对死者的哀思。</p><p class="ql-block">但是西方世界对“死亡”的理解有所不同。法语的墓地一词源于希腊语”母亲的场所”,人们尽可能将死者埋葬在女神神殿旁,以求呵护安息。大地是女神的化身,埋葬入土象征着生命回到母亲怀抱,同时又意味着生命终将如同植物发芽一般再生。</p><p class="ql-block">我几年前曾多次在法国的“拉雪兹神父墓地”“蒙马特公墓”和巴黎圣母院、圣心堂,先贤祠参观,法国的墓地并不如国人墓地之香烟缭绕阴森逼人,很多是鲜花锦簇游人休闲。许多的雕塑绝对是博物馆级的大家作品。我曾拍下了许多照片,在这里挑选几张供朋友们欣赏。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法兰西思想的源泉。这里埋葬的名人,是丰富了全人类思想的思想家、艺术家、哲学家,是卢梭、伏尔泰、雨果。现实世界的名利,随时间长河的流逝,消失的无影无踪,存在人们记忆中的,往往都是丰富多彩的人文精神。</p><p class="ql-block">清明节我们在口颂“尘归尘,土归土”之时,在我们将菊花献与逝者之时,没有痛哭只有追思。正如著名法国作家司汤达(红与黑)在他的墓碑上所刻“生存过,恋爱过,写作过”。</p> <p class="ql-block">圆顶教堂墓地的一代伟人 拿破仑。</p><p class="ql-block">1805年,法军将士们簇拥着拿破仑的骨灰灵车从他亲手建立的凯旋门缓缓通过,在英雄逝世19年后将其迎回祖国。在这里回应了拿破仑对他将士的诺言:你们将由凯旋门荣归故里。</p> <p class="ql-block">在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王尔德的墓地是有特色的。和其他伟人方方正正的墓碑不同,他的墓碑采用了狮身人面的形象环绕在墓碑四周,籍着厚厚的书本仿佛会随时从墓碑之中飞出来。</p><p class="ql-block">因他生前曾说过“少女的红唇,是最好的墓志铭”,结果,引来无数朝圣者献出红唇香吻,为此,玻璃围栏上还专门贴出了警告。这也成为该墓地的一大特色。</p> <p class="ql-block">著名画家杰里科(1791-1824)手持画笔,悠然目视前方,满怀幻想。墓碑上镶崁着法国浪漫主义名作”梅杜萨之伐“。</p><p class="ql-block">一条小小的简陋木筏,承载着100多人的生命。海上天气无常,时而艳阳高照,时而狂风恶浪,很快吃的没有了,能喝的淡水也没有了。饥饿、绝望、恐惧吞噬着每一个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长期漂流在海上的竹筏坐满劫后余生的船员,将生之希望和死之恐惧在画面上淋漓尽致,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span></p> <p class="ql-block">托玛斯.库悌尔(1815-1879)。著名油画《颓废的罗马人》的作者。在罗马的祖先们建造的威严、井然的建筑中,罗马的男女们开始过着纵情酒色的生活。巨大的罗马立柱间耸立着先贤们的大理石雕像,这颓废的景象隐喻了罗马帝国日后将亡的结局。历史确实是这样的罗马帝国的衰败并非源于早期的穷兵黩武,而是根源于后来的繁荣稳定导致的罪恶丛生、道德沦丧。</p> <p class="ql-block">巴尔扎克之墓。</p><p class="ql-block">雨果在安葬仪式上说:“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在他进入坟墓的这一天,他同时也步入了荣誉的宫殿”。</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没有喧嚣,没有浮华,只有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历史的敬畏。西方公墓是安息之地,也是历史的博物馆。如果你也向往这份宁静与深邃,来拉雪茲神父公墓走一走,感受伟大灵魂的呼吸,发现生命意义的深远。</p> <p class="ql-block">我更喜欢看那些独特有趣的墓地</p><p class="ql-block">有音乐家留下的一段话…</p><p class="ql-block">有很多留下夫妻的合照…</p><p class="ql-block">有艺术表达的封面…</p><p class="ql-block">有各种各样的雕塑…</p><p class="ql-block">去做点有意思的事情,即便没钱;</p><p class="ql-block">喜欢唱歌就大声歌唱,哪怕难听;</p><p class="ql-block">沉浸于无休止的写作,无妨雅俗;</p><p class="ql-block">付出去全身心的喜欢,切莫保留;</p><p class="ql-block">这样的人生似乎才更有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