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追思

汗青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至清明,这句诗便在心头萦绕,将我们引入这个独特而深沉的节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清明的来历,可追溯至遥远的春秋时期。相传晋文公重耳流亡途中饥寒交迫,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的肉煮汤给他喝。重耳即位后却忘了介子推的功劳,待想起时,介子推已隐居绵山。晋文公为逼他出山,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宁死不屈,与母亲抱树而亡。晋文公懊悔不已,为纪念介子推,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之后又逐渐演变成清明。这段故事,赋予了清明最初的人文色彩,让这个节气承载着感恩与缅怀。</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清明,既是节气,也是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含义。从自然节气看,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谓“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它是大自然给予农耕的重要提示,象征着生命的蓬勃生长与希望。从人文角度而言,清明是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时刻,它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让人们在岁月的流转中不忘根本,铭记家族的传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清明的背景下,自然万物呈现出蓬勃的生机。田野里,油菜花金黄灿烂,麦苗嫩绿欲滴,桃花、杏花争奇斗艳,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画卷。然而,这份盎然的生机,却与人们内心深处的哀伤形成鲜明对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清明踏青祭祖,是传承千年的习俗。踏青时,我们漫步在春日的田野,感受着微风的轻抚,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这不仅是身体的放松,更是心灵的慰藉,在自然的怀抱中,我们体会到生命的力量与美好。而祭祖,则是一场庄重的仪式。在祖先的墓前,摆上鲜花、祭品,燃香鞠躬,寄托着我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那一刻,记忆如潮水般涌来,曾经的欢笑与温暖仿佛就在昨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怀念亲人的感受,如同春日里的细雨,丝丝缕缕,连绵不绝。心中有痛,却也有暖。痛的是再也无法与他们共度时光,聆听他们的教诲;暖的是他们的爱与关怀永远留在记忆深处,成为我们前行的力量。站在墓前,我们仿佛能跨越时空的界限,与亲人对话,诉说着生活的点滴。这种怀念,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清明,是一个充满诗意与深情的时节。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回望过去,感恩生命,也让我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汲取力量,勇敢地迈向未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