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雪域高原 【纪念西藏游十周年】

潘希迁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今年6月,是第一次自驾游西藏十周年。回首往昔,行走在雪域高原的情景仍历历在目,那是一场与天地对话的旅程,雪山与云朵并肩,旷野与信仰相融。那些在高原上吹过的风,踏过的雪,看过的景,都成了生命中最难忘的片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题记</b></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5年六月,我们两台车一行六位花甲老人自驾游去了一趟西藏。这也是我们第一次进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去一趟西藏已经是是很平常的事情了。但在十年前,许多人说到西藏,都认为那是一个遥远的地方,并且有一种神秘感和恐惧感。因为平常听到的都是高原反应、道路艰险等令人打怵的说法。其实,我们一路走来,体会就是除了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等身体状况较差的人外,一般人只要做好功课,准备充分,都能顺利的完成任务,并没有传说的那么可怕。</span></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网络图片)</p>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般认为一个完整的西藏游路线,应该包括 四川西部和青海的可可西里部分。川西指的是甘孜和阿坝两个州,这两个州大部分都是藏区,民族信仰、生活习惯和风土民情,大都和西藏一样,只不过川西藏族的语言以及生活习惯有些汉化。青海的可可西里,从地形上看,它在昆仑山以南,自身就是藏区,只是历史上人为的把它给分开了。</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318国道川藏段,需要翻越多座5000米以上高山,沿途陡坡悬崖,山高路险。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正因为如此,318川藏线才获得了中国最美“景观大道”的称号。</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真正的考验,还是青藏公路从拉萨经可可西里到格尔木这一段。这一长达1200公里的路段,平均海拔4600米,特别是从那曲到昆仑山口这700公里,处于永久冻土地带,人迹稀少,食宿困难。道路貌似平直,其实坑洼较多,颠簸严重,对车辆损伤较大。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段路程极易出现高反,氧气瓶是必备之品。</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西藏自驾游,一般有两条线路,川进青出或南进北出。川进青出,能领略到可可西里的大自然景观,顺便游了青海。南进北出,即从318国道进,从317国道出。这是一个完整的西藏和川西的游览路线,特别对于在成都租车游的人来说,这也是最佳路线。(下图中红线是南线318国道,绿线是北线317国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川进青出的青出线路,是从那曲到格尔木市,这段路程830公里,车子要跑十五六个小时,途中很难找到食宿的地方,这也是一段最考验人的耐力的旅程。出了昆仑山口,一路下坡到了柴达木盆地的格尔木市,这里的交通和食宿条件就非常好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格尔木市有处将军公园,是为纪念慕生忠将军及筑路大军修建青藏公路、青藏铁路的功绩而建,园内的标志性雕塑展现了独特的精神内涵与艺术风格,是格尔木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市民休闲场所。1953年,进藏解放军粮食紧缺,慕生忠任西藏运输总队政治委员运粮进藏。因运输中人员和牲口损失大,他申请修路。1954年,他任筑路总指挥,带领筑路大军仅用7个月零4天,打通格尔木至拉萨的青藏公路,结束进藏依靠骡马牦牛运输的历史,被誉为“青藏公路之父” 。</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言归正传。从山东经西安成都一路前行,到达川西泸定县,这次西藏游记的起点就从318国道旁边的大渡河泸定桥开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泸定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于第二年四月投入使用。其建筑结构为悬挂式铁索桥,由桥身、桥台和桥亭三大部分组成。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铁链做底链,4根分两侧做扶手,共有1万2千余个铁环环环相扣,全桥重40余吨,两岸桥墩为木结构古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站在泸定桥上,大渡河的波涛在脚下翻涌,铁索冰冷坚硬。这座桥,是红军长征历史的见证,更是共产党人不屈精神的象征。晚上住在大渡河边的民宿,涛声滚滚,思绪如潮,想起了毛主席的那首《七律·长征》,“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薄走泥丸。”感慨万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泸定桥向西北140公里,就是著名的塔公寺。塔公寺位于康定市塔公镇塔公草原,是甘孜州著名的萨迦派(花教)寺庙,有“小大昭寺”之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塔公寺背后山上大片五彩缤纷的“经幡”,与转经筒长廊相互映衬,形成了一道靓丽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风景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塔公草原沿中国熊猫大道北上100公里,便到了丹巴县。丹巴属高山峡谷形地貌,日照充足,风光秀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里是大渡河的上游,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时路过这里,并成立了苏维埃政权。丹巴全境峰峦叠嶂,峡谷幽深,山有多高,水有多高,藏寨就有多高。甲居藏寨,就是代表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下图中的高塔就是著名的丹巴碉楼。丹巴碉楼每一座都经历了上百年风雨,棱角分明的巍然屹立。丹巴梭坡乡有世界著名的古碉群,被誉为“千碉之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沂蒙到丹巴,跨越山川,“沂蒙三姐妹”一同奔赴这藏寨之约。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别样的魅力,藏寨的质朴与热情,如同家乡的温暖,令人沉醉不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山上向下望去,那蜿蜒的盘山路似一条沉睡的巨龙,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云雾如轻纱,缠绕于山峦间,心也跟着这缥缈之景,飘向了远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丹巴遇到成都来的旅游出租车司机,主动为我们当起了向导。在这里再一次向这位小兄弟表示感谢!好人一生平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丹巴一路西行赶到了雅江县城,住到了县武装部招待所。趁黑天还早,领略一下小城容貌。雅江县处在环贡嘎、稻城亚丁、格萨尔故里康巴文化旅游圈交汇点 ,是国道318沿线文化和自然景观重要的摄影旅游线路之一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理塘大牌楼——318国道川藏线的著名标志。大牌楼位于理塘县成,为“西天取经”必经之地,也是游客打卡之地。这里海拔4100米,理塘人自称是海拔最高的城市。其实到了藏北地区一般的县城都在4500米以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到了4000米的高度就有点高原反应的感觉了,几个人都说脑袋有些涨,眼睛有点鼓。預料之中,也没害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金沙江大桥,川藏分界线,过了桥就是西藏界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初次跨越5000米高山,感到很新鲜。特别是在山顶遇到了从广州骑自行车来的六名平均年龄65周岁的老骑友,更是令人惊叹不已。东达山是川藏南线上的重要山脉,位于西藏昌都地区左贡县境内,垭口海拔标高5008米,实际海拔5130米,是川藏南线上海拔最高的垭口之一,被誉为“生命禁区”。这里一年四季都有雪,山的一边是奔腾的澜沧江,另一边是左贡。站在垭口,经幡在稀薄的空气中狂舞,雪山、草甸、冰川在脚下铺展,风景壮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行车要礼让行人,礼让牦牛也是必须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著名的天路七十二拐,也称怒江72拐,是川藏公路南线318国道邦达镇至八宿县城间的一段盘山公路,中途经过怒江,是海拔4618米业拉山盘山公路的一部分。从最低点海拔3100米攀升到最高点海拔4651米的业拉山口,再盘旋下降至海拔4100米的邦达镇,全长约12公里,坡陡路险,弯道众多。这个路段对司机驾驶技术和车辆刹车系统都是一个严峻考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72道拐下面就是涛涛怒江。怒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安多县境内的将麦尔岗多楼冰川,在中国境内流经西藏东部、云南省西部,出境流入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沿江公路上面探出的岩石,活像一张张老虎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路上,遇到一些虔诚的朝拜者。在西藏,有一种信仰,叫一生朝拜。叩等身长头是藏区佛教信徒的一种拜佛仪式。他们佩戴护具,口中念念有词,从家乡三步一叩向拉萨进发。三步一叩就是双手合十走三步然后全身匍匐在地,额头轻叩地面,算完成一个动作。这样周而复始,勇往直前,直至拉萨。如果没有虔诚和坚定的信仰,是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的。</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朝 圣 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我知道你到哪里去,却不知道你从哪里来。三步一叩,五体匍匐,风餐露宿,饥饿寒霜。你用简单的动作,重复了人生的一天、一月、一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我知道信仰就是力量,却不知道力量的源泉。没有食物,不带行囊,念念有词,口诵真经。你用虔诚的躯体,丈量了雪域的村庄、河流、高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然乌湖,位于昌都八宿县境内,紧靠318国道,海拔3850米,面积22平方公里,为藏东第一大湖,号称能够同阿尔卑斯山相媲美。然乌湖是川藏线上的重要景点,湖水清澈湛蓝,在不同季节和天气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光影变化。周围雪山环绕,山峰巍峨,山顶积雪终年不化,雪山倒影在湖水中,宛如仙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从然乌湖向东南方向便是滇藏公路,来古冰川就在附近。由于去来古冰川方向修路,便在皑皑白雪的山顶跑了一圈,感觉收获不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滇藏公路德姆拉山口,海拔5000多米,紫外线特别强。虽然衣服穿的不少,身上还有一种灼热的感觉。六月的白雪,阳光照耀,明亮刺眼。在这里必须要戴墨镜的,否则就有雪盲的可能。我这近视眼没办法,只能豁出去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时隔八年后的2023年5月,我和老伴又来到了德姆拉山口。重游旧地,老伴在风啸雪飞中兴奋的来了一个大鹏展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3年5月,风雪中的德姆拉山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德姆拉山口回返,向西来到了波密县,波密县城海拔2700米,气候温暖湿润,是西藏地区的粮食主产区之一,被称为西藏“小江南”。波密也是西藏游重要的中转站和休整地。从县城向南,100多公里就到了墨脱县,向西沿318国道奔向林芝和拉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波密的旅游服务业比较完善,食宿方便,价格适中。开旅馆酒店的大都是四川重庆人,他们大都在这里打拼了一二十年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六月份,藏区已经开始宰杀少量的牦牛了。新鲜的牦牛肉,炖出来味道特鲜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波密向墨脱途中。墨脱县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与印度毗邻。平均海拔1200米,县城海拔1100米。印度洋吹来的暖湿气流给墨脱带来了大量降水。墨脱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由于坡陡雨多,公路经常被大雨冲垮,轿车很难通行。从波密县城到墨脱县城100多公里路,SUV一般要走三个半小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独具匠心的公路护坡,砌墙不用水泥而是用钢筋网来固定大石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驱车行于盘山路上,青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似是披着薄纱的仙子,缥缈又神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南行25公里,来到了嘎隆拉隧道,过去就是墨脱县境内了。可惜穿越隧道后大雾弥漫,无法前行,只能留下遗憾返回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嘎隆拉隧道是墨脱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全长3310米,平均海拔3700米,隧道坡度为4.1%,是国内坡度最大的隧道。隧道进口设计高程3775米,出口设计高程3647米,最大埋深达800多米。2008年9月,武警交通部队300名官兵开始建设。2010年12月15日,顺利贯通。2013年10月31日,波墨公路正式通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波密西行90公里,就是通麦天险,又称“通麦坟场”。通麦天险位于波密县城和八一镇之间,是川藏线历史上最出名的“事故危险区”。从通麦大桥到排龙乡的路段全长14公里,集险、窄、陡、泞于一体。一边是帕隆藏布江,一边是深渊、高山滚石、泥石流等,路窄导致错车空间极小。这里号称“亚洲第二大泥石流群”,沿线山体土质疏松,附近遍布雪山河流,一遇风雨或冰雪融化,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故通麦、排龙一线有“死亡路段”之称。由于路况艰险,建成通车后,发生了数千起车毁人亡的严重事故,如2012年6月16日夜间,一辆依维柯中型车在经过通麦天险的老虎嘴路段时,掉入帕隆臧布江中,10名乘客全部遇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前面出现了塌方,耐心等待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前方就是排龙大桥,所有车辆都在排队等候过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武警把守的排龙大桥。大桥只能单向通过,上午西去,下午东来。所以应当提前做好功课,避免路上憨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通过通麦天险,便是柳暗花明。看到金黄灿烂的油菜花,大伙的心里充满了喜悦,忘却了紧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游览南伊沟风景区。南伊沟是西藏林芝市米林县的一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平均海拔2500米,年平均气温8.2℃,年降水量675毫米左右。沟内植被丰富、水草丰美,有保护完好的天然原始森林和植被,既有高大的针润叶混交林,又有牧草丰盛的草甸,被誉为“地球上最高的森林浴场”,“地球上最高的绿色秘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南伊沟所处的米林县南部区域处于边境地带,在历史和地缘政治方面都有着特殊意义 。中印两国实际控制线在南伊沟景区的边上 ,在景区里就可以看到我国的边防哨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出了南伊沟,向鲁朗奔去。鲁朗是藏东南的“绿色长廊”,雪山、森林、溪流交织,是徒步天堂。鲁朗小镇被青山绿水环绕,周边还有高山牧场、贡错湖等,可欣赏到雪山倒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鲁朗风光美,石锅鸡飘香。鲁朗是一个因旅游而新兴起的小镇,318国道穿越中心。其实这里当地人口并不多,都是外地人在这里开饭馆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鲁朗的石锅鸡最出名,味道确实也不错,但价格也不便宜。仔细看应该是从四川运来的肉食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鲁朗去拉萨,途径米拉山口。米拉山口5013米,是拉萨-林芝旅游线上的重要休憩地,也是318国道的必经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米拉山口矗立着一座标有“雪域之舟”的西藏牦牛石雕像。在稀薄的空气中人们脚步虚浮,牦牛雕像却稳稳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它不只是一尊雕塑,更是高原精神的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到拉萨不能算到西藏。拉萨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平均海拔3650米,是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有布达拉宫、大昭寺、八廓街、西藏博物馆等人文景点,附近还有纳木错湖等自然景观。以布达拉宫、大昭寺为中心,方圆1.3平方公里的古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布达拉宫坐落于拉萨的红山上,公元七世纪创建。1645年,五世达赖决定重建,经过多年不断建造堆积,直到1933年,才成就了今天的布达拉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布达拉宫里面有许多重要文物,代表性的有: 释迦牟尼像,是布达拉宫最大的铜佛坐像,高约5米,铸造精美,工艺精湛。观音菩萨像,传说为天然形成,具有极高的宗教价值和艺术价值。五世达赖喇嘛灵塔,是布达拉宫灵塔中最宏伟的一座。塔身用金皮包裹,镶嵌大量珠宝玉石,耗费黄金11万余两,塔内藏有五世达赖喇嘛的肉身以及众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仅次于五世达赖喇嘛灵塔,塔身装饰华丽,同样使用了大量的黄金和珠宝,塔内保存着十三世达赖喇嘛的法体。布达拉宫还有丰富的壁画,大量的法器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宫内不准照相,只能在山顶室外留影做个纪念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沂蒙三兄弟游完布达拉宫信步下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游完布达拉宫,再游大昭寺。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位于拉萨老城中心,环外墙一圈的街道称为八廓,辐射出去的街道称为“八廓街”,又称八角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谁的地位高?如果从纯宗教来说,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如果从政治地位来说,布达拉宫是解放前政教合一的综合体,是西藏的政权领导机关,类似过去北京的故宫,政治意义更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昭寺外面虔诚的朝拜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朝拜者等身叩,有条件的铺上垫子,没条件的随地就行,讲的就是心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八廓街呈圆形,环绕着大昭寺,周长约1.5公里。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建筑大多为藏式传统风格,以土木结构为主,色彩鲜艳,门窗装饰精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八廓街作为藏传佛教信徒转经的重要路线,每天都有众多信徒手持转经筒,口念经文,顺时针绕着八廓街行走,形成独特的宗教文化景观。同时,八廓街上还有许多大小寺庙和佛堂,如仓姑寺等,为信徒和游客提供了朝拜和参观的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八廓街是拉萨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之一,店铺经营着各种具有藏族特色的商品,如唐卡、藏毯、藏香、珠宝首饰、民族服饰等。游客可以在这里购买到地道的藏式纪念品,感受浓郁的民族商业氛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5年,西藏繁荣平和的下面还有一股“藏独”的暗流,八廓街上的武警严阵以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拉萨向西南70公里,就是羊卓雍措湖,也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羊卓雍措简称“羊湖”,东西长130公里,南北宽70公里,湖岸线总长250公里,湖水面积638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441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天蓝蓝,水蓝蓝,天水共长一色,这就是羊卓雍错。我的微信头像用的就是下面这幅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羊湖向西南100公里,就是乃钦康桑峰冰川景点。乃峰是西藏四大神山之一 ,海拔7191米。此处景点又名红河谷,因电影《红河谷》在此拍摄雪崩外景而得名。宝贵的冰川,炸药一响,雪崩地摇,造成的破坏不可估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拉萨向西260公里,就是日喀则市,日客则的扎什伦布寺非常有名。历史上西藏有前藏后藏之分。拉萨布达拉宫是达赖的生活办公地点,主管前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是班禅的生活办公地点,主管后藏。二者既统一合作,又各自相对独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扎什伦布寺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寺内珍藏大量佛像壁画和文物,是历代班禅的宗教和政治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扎什伦布寺里的摩登朝拜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殿内地面镶嵌的名贵宝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猫眼宝石,闪闪发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拜谒完扎什伦布寺,驱车向藏北进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到沿路随处可见的兵站,想起了边境局势依然紧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雄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藏南与藏北的交界地带,是拉萨市唯一的纯牧业县。面积10000平方公里,人口四万。当雄县城是自驾游去纳木错湖必住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纳木错湖景区大门在望,其实从这里到湖区还有好几十公里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纳木错湖,海拔4718米,面积1920平方公里,最深处120米,储水量768亿立方,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纳木错,藏语“天湖”的意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纳木措,一片圣洁的蓝,是神遗落人间的眼眸。骑上白牦牛,踏入浅滩,湖水漫过蹄脚,凉意沁心,喜上眉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游完纳木措湖,向那曲市出发。那曲市是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地处西藏北部,青藏高原腹地,是西藏的“北大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交界,下辖10县、1区,常住人口为50万人,总面积353000平方公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住宿那曲市,逛一逛那曲市的“虫草一条街”。这里虫草贩子三五成团,神神秘秘,就像我们老家当年的“牛经纪”。那曲交通偏远,又是高寒地带,所以蔬菜水果不仅稀少且特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唐古拉山,是西藏与青海的天然分界线,也是长江的发源地。山口公路海拔5231米,氧气含量只有内地沿海的六成,所以一般人路过唐古拉山口,都会有明显的高原反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天苍苍,地茫茫,放眼望去,满目荒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冻土地带公路散热器,世界首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可可西里保护区的藏羚羊,悠然自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跨过了唐古拉山,就算离开了西藏。穿越了可可西里,翻越了昆仑山口,到达了柴达木盆底,车子离西藏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漫步在青海茶卡盐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藏游一行六人在青海湖鸟岛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后 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晃十年,花甲变古稀。许多事情过去就忘,唯有西藏之行还牢记心怀。回首雪域,仰望昆仑,心中难忘那山、那雪、那水、那人,还有那悠然自得的藏羚羊……</b></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