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农谚有道,″ 清明难见晴 "。准着呢!近日,连阴带雨地就不少天了吧?只是,这个节气里的雨,有,也只是沾衣不湿、润物无声的毛毛细雨。</p><p class="ql-block"> 乍暖还寒,淫雨绵绵,又恰逢扫墓祭祖缅怀先人时节,物象世情,难免令人断魂。于是,自便有了杜牧七言绝句《 清明 》问世。只是,这绝唱之成,虽物象如此,竟真真没有断魂之冷冷清清、凄凄切切。</p><p class="ql-block"> 话说晚唐某年,安徽一带遭逢大旱,万物枯竭,民难聊生。池州城西有个古老村庄,因这里的人祖祖辈辈都乐于栽植杏树,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整个村庄便环拥掩映在杏林之中。每每春风送暖,这里就成了十里烟村一色红的人间仙境。叹只叹,今春大旱,别说姹紫嫣红人间仙境,活命都难了。</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村东而居的黄广润正为全家逃往何处方可讨口生计发愁时,忽而想起前些年的一件事儿。</p><p class="ql-block"> 一日,一位骑驴路经村庄的风水先生到他家讨水,喝罢漫不经心地环顾一下四围地势形貌后,有一搭无一搭地指着当院一处说:″ 此地有醴泉也!"然后作别,骑驴而去。当其时,黄广润以为先生也就顺口一说,自也不会当真,且年头多了早已淡忘。今儿,因水所困忽而想起。又忆及老先生那绝非凡人的仙风道骨模样,想来那底下当真有水?都旱到这般田地了,有一线希望,也定当作百分之百的努力。试试!于是,按依稀所记之处,动起镐锹来。挥汗如雨地挖了丈许,连点儿潮乎土都不见。就在他刨下意欲放弃的最后一镐时,只听哐当一声,刨在一块青石板上。出于好奇,拂净浮土,只见上面镌有″ 香泉 " 二字。撬开石板,下面果有一眼清泉。见状,黄广润喜出望外。勺出一瓢尝尝 —— 嚯!清洌甘甜且含淡淡酒香。闻声跑来的小女儿杏花喝了一口便兴奋地喊道:″ 皇娘娘也喝不到这样的水呀!"</p><p class="ql-block"> 黄家院里打出香泉水的消息不胫而走,不日传遍十里八村。乡人们纷纷提筒挑担,甚而赶着水车前来打水。说也神奇,那泉水竟越取越旺,泽被那方度过了灾年。</p><p class="ql-block"> 再后,黄家一个远亲造访,主客喝得高兴,竟把家里的酒喝没了 。不再买,没尽兴;买,酒铺又远。小杏花急中生智,以香泉水代酒,竟把父亲和客人喝得个高高兴兴酒意微醺。待客人走后,父亲问女儿,何处如此之快买得酒来?小杏花如实相告,竟让父亲茅塞顿开 —— 这香泉之水,不酿都含酒香。若用它酿酒,定当上品。于是,黄广润开起了黄公酒垆。黄公酒,因其浓香馥郁、绵甜爽口、回味悠长而美名远扬。</p><p class="ql-block"> 一年寒食,杏花雨缠缠绵绵里,一位身着官服的中年男子进了酒垆。当日,恰逢小杏花一人在家又值寒食动不得烟火,就只给客人惦掇了四个凉盘,上了一壶酒。客人呷了一口咂咂嘴儿问道:″ 小姑娘,你家可还有好酒?" 活泼、机灵,又略带几分调皮的小杏花见客人识酒,说道:″ 黄公酒一不醉无情之客,二不敬不邀之人。恕村女无礼,敢问客官尊姓大名?" 客官见小姑娘顽皮得可爱,便想以字谜难难她,随口说道:″ 半亩山林半亩地,一曲牛歌一卷文。" 谁知小杏花一听便知,连忙谦恭地致歉道 :″ 恕罪,村女不知杜剌史光临敝垆。" 杜牧见小姑娘竟又如此聪明伶俐,甚是喜欢,边解下随身佩玉相赠,边笑问道 :″ 这回能上好酒了吧?" 待小杏花一碗黄公酒奉上,一股醇香扑鼻而入直沁心脾,未饮已有几分醉意,竟忘却自己身份,端起酒碗一饮而尽,连连赞道:″ 天下美酒品过无数,唯此酒妙不可言。" </p><p class="ql-block"> 清明时节,春寒料峭,更加绵绵细雨连日不开,三碗黄公酒下肚,不由得杜牧精神大振、诗兴勃发。小杏花早闻剌史久负诗名,见机摆下文房四宝彬彬有礼地说道:″ 大人莅临寒垆,好酒岂能无好诗?民女斗胆恭请大人为酒垆题诗。"</p><p class="ql-block"> ″ 好个人小鬼大!" 杜牧边假嗔着小杏花,边拈笔在手,望望窗外细雨,沉思少许,一首永世留传的《 清明 》绝句,信手而成。</p><p class="ql-block"> 故事,多为演义。然,《 清明 》诗中之绝品,确为古今公认。诗中虽也有点出节俗特点的″ 路上行人欲断魂",但最撩人共鸣的,还是″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p><p class="ql-block"> 不是吗?逝者长已矣,存者何戚戚。生活还要继续嘛!对先人最好的缅怀与纪念,莫过于秉承前辈的遗志,踏着他们的足迹,把日子过得更好。</p> <p class="ql-block"> 生前人人说恩爱,死后各个欲搧坟。太过无情。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太过负恩。然而,为失爱殉情、为思恩醉生之类,亦不足取。清明节该怎么过,打样儿的又何止杜牧?</p><p class="ql-block"> 盛唐孟浩然,虽然也用 ″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 的诗句点题,但笔锋一转,依然重写东城柳翠、花落草齐、莺飞蝶戏、酌茗代醉等早春风光与文人情怀。就连中唐的白居易,不也在《 清明夜 》″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只有惬意而品不出一丝一缕凄凉吗?更有,″ 花色融,人竞赏,尽是绣鞍朱鞅。日斜无计更流连,归路草和烟。" 好嘛!清明时节的大好春光,让唐人都玩疯了。若非日斜,都不想回家了!</p><p class="ql-block"> 且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 兴助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踏青赏玩,宋人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p><p class="ql-block"> 哪里用得着逐朝依代列举?清明节从其肇始起,就与凄凄惨惨戚戚无关。缅怀不等同于沉沦,哀思不等同于哀伤,庄严不等同于愁苦,肃穆不等于悲痛,慎宗追远不等同于裹步不前,祭奠先人不等同于苦短人生。</p><p class="ql-block">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且因其自然节气与人文节日双重属性兼具而内涵别样丰富。</p><p class="ql-block"> 就其自然属性,它是廿四节气中的第五个,为春季六节中的倒属第二。若依孟、仲、季划分的话,清明自当属于晚春、暮春时节。然而,从四季物象上看,清明时节的江南虽已繁花似锦、草长莺飞;然而,中华先祖最先繁衍生息的黄河中下游,依然早春模样;塞外之地,还不乏残冬景象呢!就此,大江南北文人墨客笔下的清明,自也就少不了踏青赏游、秋千深院、放鸢郊野等早春景物的栩栩描画了。</p><p class="ql-block"> ″ 紫陌乱嘶红叱拨,杨柳高映画秋千。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看到没?这是年年游岁岁乐呀!</p><p class="ql-block"> ″ 纸鸢儿子秋千女,乱比新来春燕多。" 看到没?清明之乐,哪分男女老少!</p><p class="ql-block"> ″ 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飞上碧云天。” 看到没?那满天风筝,飞出的竟是地上的升平。</p><p class="ql-block"> "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 看到没?清明节里物情人事是怎样的浑然一体水乳交融!</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从清明雏形乍起的上古直至今天,踏青、赏游、荡秋千、放风筝,南方吃青团,北方吃油炸糕、豆面卷,历来都是清明重要节俗。</p><p class="ql-block"> 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该乐乐,唯不该深陷悲伤而不能自拔。</p><p class="ql-block"> 自2006 年清明节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清明小长假助推、高速公路七座以下小车免通行费政策出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意识的深入人心、旅游是朝阳产业理念的不断提升、消费已渐成国民经济发展第一驱动力大背景下节日消费场景的不断推新升级,早让清明成为春节后的又一个旅游高峰热档。</p><p class="ql-block"> 明白没?清明出游,不只应节令,还是贡献呢!</p> <p class="ql-block"> 任何传统节日,不只有其各自约定俗成近乎普世的内容、形式;更重要的,还各有其不容忽视更不宜更改的精神内核。一如清明节的问候,一般都迴避类似 ″ 快乐 "、″ 幸福 " 之类字眼儿,盖因其人文属性,此节必竟因祭祀而立。缅怀先辈,赓续根脉;宏扬孝道,醇厚家风。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思考,强化对家族责任的能动自觉。传承中华文化,增进民族认同。如此等等关乎清明必须的精神内质,倘专注于吃喝玩乐,不要说忘却,即便稍有淡漠,都是对这个节日的亵渎。因为,清明节祭祀主脉直可上溯到两千五百多年的上古时代。这一古老节日之所以能传承至今,就因了中华民族以祭祀文化为典型代表的家族认同、民族认同。谁人可以因乐而偏废?</p><p class="ql-block"> 君可见,随着国家的日益昌盛、民族的日渐崛起,以清明日为凭藉的普天华人认祖归宗的民族归属感、荣誉感,及由此而激发的向心力、凝聚力,一年盛似一年。其影响力、感染力、吸引力,甚而同化力,已在不同程度地渐次改变着世界,大有普天之下过清明之势。</p><p class="ql-block"> 君可见,一年一度的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以怎样的恢宏、庄重、礼乐、虔诚,呼唤、激励着普天下的中华儿女。在如此精神伟力面前,那浅浅的海峡,怎能阻断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p><p class="ql-block"> 君可见,近年海外华人团体、华人聚集地,每逢清明不失盛大的祭祖活动,不只让外国人为之动容,且已有不少国家的不少民众也开始因感动而仿效。更让他们懂得的是,有如此向心力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尤其不少国家华裔青少年自发组织的 ″ 故土寻根之旅 ",让世界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华民族的必然强大所在。</p><p class="ql-block"> 清明的人文情怀,清明的文化价值,清明的哲理启迪,是国人弥足珍贵的精神瑰宝;清明,也由此得与端午、中秋、春节并列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p> <p class="ql-block"> 行文至此,忽而想起不少人因对杜牧《 清明 》诗的景慕之切、喜欢之极所作诸多改写。虽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乃至散文诸多文体都有;但让人看好的,当属那改写者众说不一的《 小令 》——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变成长短句的《 清明 》,读来可否更有韵味?品来可否更觉幽深?此改,不只对名诗毫不减损,反觉增色。</p><p class="ql-block"> 改写《 清明 》诗,不由人又联想到创新清明节。</p><p class="ql-block"> 任何传统,都不应更不该拒绝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越是古老的传统,因了历史的局限性,在蕴其精华的同时,又必然杂其糟粕。这就理所当然地要求后人,在赓续传承中经实践检验,不断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实现传统更臻完美,更合时代脉动,更利进步之用的同时,让传统更具活力与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虽然当下已步入社会文明日益提高的新时代,虽然自新中国成立之日起就大力提倡破旧俗立新风,虽多数人也知道某些清明祭祀形式是因循迷信的自欺且危害生态;但,就是执迷不悟,行政监管也流于一阵风式的睁眼闭眼、带管不管。</p><p class="ql-block"> 以烧纸为例,且不说浪费多少资源,仅其对环境的污染、对市容的污损,每当清明前后几日的路口河边那一堆连一堆画出圈圈的纸灰,不只让环保头疼,也让路人捂鼻不迭眯眼不断。更有甚的是,为让逝去的也与时俱进地享受一下现代生活,烧纸活儿洋房、小车、手机也就罢了;有的孝子贤孙竟然烧上″ 小姐 "了!你也不怕先辈们在那边闹出家庭纠纷啊?</p><p class="ql-block"> 每年清明时节,都是火灾、尤其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多少森林、多少家庭,乃至多少负有责任的官员,竟因那愚昧的一把火,毁了幸福、毁了前程。听说没,就这几天的事儿,北京一大妈街头烧纸,竟火烧串儿车,七辆被毁。且不说可否触及刑法,只七辆车不也得赔个百八万的吗?</p><p class="ql-block"> 本是人人皆知的陋习,可近年因了对搞活祭祀经济、促进消费拉动的误读,此风竟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看吧!清明未到,成堆的烧纸、成袋子的纸元宝、花样翻新的各式应时纸活儿,大明大摆、花里呼哨地摆满街头巷尾。听说,冥币居然国际化了呢!成了外国人祭祖的抢手货。不由人不感佩中华祭祀文化的影响伟力,连糟粕都功能如此强大。</p><p class="ql-block"> 除此之陋,真就那么难吗?这不由地又联想起被三令五申严加管控的废旧电池对土地、水源的污染,竟也屡禁难止。稍动脑子,让经营电池的以旧批新,让用电池的以旧买新,收集起来的废旧电池由具备资格的企业拆解利用,事儿不就解了吗?这烧纸哪有国营大企业造的?把造纸小作坊一刀切掉,无烧纸可买,难不成有人还会去买稿纸、打印纸烧不成?那不成了上坟烧报纸,唬弄鬼了吗?</p><p class="ql-block"> 要说懒政庸政,一定有人不爱听不高兴。可这些陋习与举国致力的蓝天净土、绿水青山、新鲜空气之生态目标不正大相径庭吗?</p> <p class="ql-block"> 民间有这样一句话 —— ″ 活着不孝,死了乱叫。” 意在讽剌那些在百善孝为先这等关乎天理人伦的至道上都弄虚作假干面子事儿的丑陋。可世上就偏偏不绝轻养老重殡葬的现象。含清明祭祀在内的诸多祭祀陋习,多多少少都带有以上那句不屑的影子。要不,老百姓怎么自己也说 ″ 那都是做给活人看 ” 的呢?之于那些说哪个先人给托梦了,逢年过节不给烧点儿怕先人不悦让自己不顺之类,想来都因哪些地方对不住先人在世时的心虚所致。如此说来,那烧纸是给先人送钱吗?分明在抚慰自己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清明祭祀,大都称其为扫墓。这字眼儿,就已明明白白告诉人们正宗内容就是把先人的坟墓打扫干净,收拾利落,不致沦为日暮狐狸眠冢上的荒坟乱坟。就此,才有大多人们在清明前关乎今年还去不去扫墓的如下心里暗思抑或语言明确 ——</p><p class="ql-block"> ″ 那得去呀!坟都荒了,别人还以为这家绝后了呢!"</p><p class="ql-block"> 听着没?依然是生者的自我安慰而已。</p><p class="ql-block"> 既然如此,在把墓地清扫打理后,坟前献上一束鲜花,或碑上系一个花环,再或坟周合适位置栽上几株苍松翠柏,便是标志祭祀了!倘如此简单总还心存不忍,那就鞠躬磕头,哪怕坟上压几张俗称的坟头纸,也都尽在礼数,无可非议。</p><p class="ql-block"> 其实,倘路途遥远、时间有限、年迈体弱,抑或其他什么不便,以上简单都不必强求,如今的网上祭祀,也不失为上乘之选。</p><p class="ql-block"> 其实,倘条件允许,最佳祭祀方式当属族人煮酒围谈缅怀先辈,忆述家史不忘来路,宏扬家风勉励后人。</p><p class="ql-block"> 其实,倘情致足够才气也有,组织个清明诗社、清明词坛、清明读书恳谈,抑或清明笔会什么的,岂不乐乎?</p><p class="ql-block"> 其实,倘能热心并投身于国家层面,乃至民间各界的公祭大典,以对先烈先贤的追思唤起并提升固化全民族爱国主义情怀,以对人文始祖的祭拜激发并一统普天华人强烈民族归属感与向心力;那么,您的清明节过得可就大格局宽心胸了!</p><p class="ql-block"> 恰是:</p><p class="ql-block"> 四月春深,烟柳垂丝,杏雨沾襟。望家山黛染,岚浮远岫;苍穹碧透,云系青岑。陌上风熏,枝头鸟啭,牧鞭遥闻隔野林。当知是,正清明时节,寒食将临。 堪睹烟火陈规,化灰蝶纷飞扰寸心。幸新风拂面,菊馨家冢;文明化俗,松护千寻。碑畔追思,花前酹酒,一瓣心香胜万金。承祖德,但耕读继世,不负先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