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画家陈明谋,福建省德化县国宝乡溪口村人,解放前两年即在福建师大美术学院的前身福建省立师专艺术科任教,直至1987年于福建师大美术学院退休。他德高望重,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资深会员,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书画室首任副主任,福州市国画研究会副会长等多项社会职务。他学贯中西,技艺全面,油画漫画水彩水粉木刻皆有作品出版,而最擅长的是国画中的写意画!他正像福建省花鸟画协会主席刘秉贤先生在评论中所说:“像竹子一样清瘦刚直,虚心守节,平日待人谦和恭让,人前人后从不炫耀,对待后学循循善诱,以平常心看待平常或不平常的时光,以永远的微笑迎接着明天。陈老夫妇共同携手相濡以沫,以他们的高尚修行从容地延续人生,以人品滋养着画品,以画品映证着人品。陈老可谓德高望重,身兼省市多项社团职务,但他从不为功名所惑,依旧笔耕不已,以他的人品、学识续写着明日的不凡。" 《新绿》1989年陈明谋画<div><br></div> 《麻姑祝寿》1989年陈明谋画<div><br></div> 先父一生后期有一批作品结集画册出版,但有更多作品流散于社会各地!由于当时经济条件有限,许多作品连像片都沒留下,就送走了!什么痕迹都沒有!十分遗憾!这十几年来,在一些热心的亲朋好友与拍卖行帮助下,才陆续看到近两百张画作图样!<div> 今年3月19日,是先父逝世十五年忌日(计新历),我将这些新见的遗作整理编号为第一辑,发表在美篇里,供更多读者分享研究。3月29日,农历三月初一,是先父一百零五周岁诞辰(以农历计)!我又将新见1990年前的部分作品整理为第二辑,仍发表于美篇,並将继续收集整理发表。明天是清明节扫墓,特发此第三辑。我们子女期望能够以此实际行动告慰父母在天之灵!<div><br></div></div> 甲子秋日《梅石图》1984年 甲子秋日《梅石图》1984年-1 甲子秋日《梅石图》1984年-2 甲子秋日《梅石图》1984年-3 甲子秋日《梅石图》1984年-4 甲子秋日《梅石图》1984年-5<div><br></div> 福建广播电视报创刊六周年庆1984年与郑乃珖先生合作<div><br></div> 《与时俱进向辉煌》陈明谋杨启舆陈德宏檀东铿粱桂元陈初良吴桐森合作蒋平畴题1991年<div><br></div> 《足足有余》曹三长郑蔚青陈明谋合作于1997年<div><br></div> 海峡两岸书画名家2003年合影 海峡两岸书画名家2003年合影及合作作品<div><br></div> 竹柏长青—福建日报生活窗百期纪念<div>陈明谋 杨启舆 翁开翁 曹三长合作1983年12月</div><div><br></div> 《鼓起新时代的浪潮—鲁迅先生在厦门》存于厦门大学 <div>吴忠翰 陈明谋(套色木刻)</div><div><br></div> 《高标逸韵水云间》1998年陈明谋郑蔚青合作 《高标逸韵水云间》-2<div><br></div> 《高风亮节》1995年<div><br></div> 《竹报双安》1994年<div><br></div> 《春韵》1996年陈明谋郑蔚青合作<div><br></div> 《劲节芳心》1998年陈明谋郑蔚青合作<div><br></div> 《一树梅花天地春》1998年<div><br></div> 《坚贞拔俗之质》1998年<div><br></div> 《果熟》 赠中山大学康北笙教授<div><br></div> 《果熟》 赠中山大学康北笙教授-1<br> 《果熟》 赠中山大学康北笙教授-2<br><div><br></div> 《春雨戏禽》1994年<div><br></div> 《海阔天空》1992年<div><br></div> 《戴云翠影》1996年 拍15000元<div><br></div> 《拾贝》1992年 <div><br></div><div><br></div> 《迎春曲》1993年<div><br></div> 《苍韵竞秀》1993年 《苍韵竞秀》1993年-局部1 此辑于清明节发出后,得到福建省教育厅师资处原处长苏文锦先生发文高度赞赏,深受感动!现转发补记于此,谨表衷心谢意!<div>“@陈笑晴 @陈欢 <br>清明时节,再次看到你们父亲陈明谋老先生的系列画作,倍感亲切,更加怀念陈老先生!也深感陈老先生的艺术创作和人格魅力之伟大,以及他对瓷都德化的贡献和对在榕德化乡亲的关怀,写了一点心得,以表示怀念之情,得到你们兄弟的赞扬,过奖了,谢谢你们!祝阖家清明安康!”<br></div><div> 苏文锦先生担任过福建省信息技术管理学院院长书记,德化驻榕乡亲联谊会会长,热心瓷都德化发展事业,扶持乡贤,德高望重,无私奉献,令人敬仰!<br></div><div><br></div><div> “作为陈明谋老先生的晚辈和老乡,我非常敬仰陈明谋老先生,敬佩他的艺术与人格。<br><br> 陈老的艺术创作堪称"通才"典范:早年扎实的西画功底(油画、水彩、木刻)赋予其作品严谨的造型与空间表现力,而最终回归国画写意,恰是文化根脉的觉醒。其写意画以书入画,墨竹兰草尤见风骨——疏朗劲健的笔触中暗含金石韵味,淡雅设色间透出文人画的清逸,却又因西画修养而独具现代构成意识。这种"传统为体,多元为用"的创作路径,正是20世纪中国画转型的珍贵个案。<br><br> 陈老先生毕生践行"画格即人格"的准则:教学上,他如戴云溪口村的潺潺清流,以"不言之教"滋养数代闽籍画家;处世中,其虚怀若谷的竹品与相濡以沫的琴瑟和鸣,构筑起传统文人在当代的精神范式。尤为可贵者,身处美术界职务纷繁之际,始终保持着"笔耕砚田"的纯粹,这种对艺术本真的坚守,在功利浮躁的时代更显璀璨。<br><br> 作为德化之子,陈老艺术中那份清峻澹泊的气质,恰似戴云山雾霭与瓷都窑火的化合——既有陶瓷般的温润内敛,又不失山岩的刚健气骨。其人生轨迹印证了"地灵人杰"的古训,为家乡后学树立了"走出大山而不忘根本"的文化标杆。<br><br> 谨以此文致敬陈明谋先生。后学当铭记:艺途漫漫,惟德艺双馨者,其名不朽!</div><div>-----------------------苏文锦</div> <b>(未完待续)</b> 苏先生评论写得太好了!高屋建瓴,情真意切!言简意赅,切中要的!如此高度赞赏,让我等后辈愧不敢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