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凌溪,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光听名字就能让人联想到山清水秀的美景。这里的确与清澈的溪水和巍峨的大山密切相关。凌溪境内有多条小溪,在村口汇集成一条小河,小河沿着山谷奔流而下,最终在镇上流入锦江。凌溪地处广东省仁化县长江镇,东与江西省大余县和洞乡交界,南与广东省南雄市百顺镇毗邻,西与长江镇学堂垇村接壤,北与本镇冷饭坑村邻接。自建国以来,凌溪的农村基层组织经历了多次变革:从人民公社时期的凌溪生产大队,到改革开放后的凌溪管理区,再到如今的凌溪村。目前,凌溪村下辖九个自然村(村民小组)。</p> <p class="ql-block"> 村民们到镇上赶集或去相邻村镇走亲访友时,虽然凌溪距离长江镇圩只有16公里,但在过去,人们不仅要走弯弯曲曲的山路,还得翻山越岭。随着国家推进道路硬底化建设,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今已达到小康水平,交通方式也随之更新换代——从前几年家家户户拥有摩托车,到现在几乎每家都开上了小汽车。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凌溪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1947年,中共五岭地委在凌溪高坪的云影庵成立,并开展了对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游击战。原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黄业、原江西省政协副主席刘建华、原北江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叶昌都曾在这里浴血奋战。尤其是叶昌,在担任粤赣湘边区人民解放总队第一支队长时,将刚出生二十天的女儿叶小雅寄养在群众家中。然而在1948年8月,国民党反动派对凌溪革命力量进行清剿时,将年仅九个月的叶小雅残忍活埋。叶小雅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年龄最小的烈士之一。在历次游击战斗中,凌溪本土也有许多参战人员光荣牺牲。凭借为新中国建立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光荣的革命历史,凌溪被划定为革命老区。</p> <p class="ql-block"> 土法造纸是仁化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凌溪有着几百年制作玉扣纸的历史。过去,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土法制作玉扣纸,这是当地百姓的重要经济来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玉扣纸因制作工序复杂、市场需求减少、经济效益相对不高,从上世纪末开始逐步淡出凌溪人的经济舞台。如今,村里还完整保留着一间土房造纸厂,每年生产一定数量的玉扣纸。这不仅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和传承,也为凌溪的乡村旅游增添了一个重要景点。</p> <p class="ql-block"> 凌溪常被外人称为世外桃源,不仅因为它地处大山腹地、远离城市喧嚣,更因为它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里有仁化县第二高峰——海拔1320米的南山,还有碧波荡漾的万亩竹林、形状独特的龙椅梯田以及底蕴深厚的宗祠文化。这些都吸引着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 解放前,凌溪人的最大梦想是当家作主,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梦想得以实现;建国后,凌溪人的梦想是解决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这一梦想也实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成为凌溪人的新梦想……进入本世纪后,凌溪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村里的公路逐步实现双车道、硬底化;每个自然村都通了汽车路;村民的土砖房被推倒重建,变成了一栋栋小洋楼;又脏又臭的旱厕改造成了干净整洁的水厕。村里设置了垃圾投放点,由专职的北控环卫保洁员对卫生进行日常维护,生活垃圾实现了集中收集和处理。环保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p> <p class="ql-block"> 曾经在村里担任过大队干部、从事过赤脚医生和为新生儿接生的接生婆等为人们做出贡献的人,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们。从去年开始,政府每月为他们发放生活补贴。今年八十多岁的刘慈聪老人,党龄超过六十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大队担任干部,曾一度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七十年代末因家庭原因退出干部队伍。从前几年开始,他也享受到了每月800多元的生活补贴。加上老党员和农村老人补贴政策的惠及,他现在每月有1000多元生活补贴,享受着退休公职人员的待遇。村里因病因残等各种原因造成的贫困户,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助下也住上了新房,走上了小康之路。</p> <p class="ql-block"> 看到家乡条件越来越好,一些在外打拼的凌溪人看到了发展机会,纷纷带着技术和资金回乡创业。例如,文章印小组村民李粤明,在目睹了家乡的巨大变化,意识到乡村旅游大有可为后,他利用多年在外务工积累的资金和技术理念,回到村里开展生态种养殖业。如今,他不仅种植了百合等高收入经济作物,还因地制宜、规模化地养殖了土鸡、土鸭和土鹅。虽然目前他的收入暂时不如在外务工时高,但能在家乡发展,兼顾家庭,他感到非常踏实,成就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又如新屋下小组村民张桂荣,早年在东莞务工,后来孩子长大,他便帮忙看护孙辈,充当免费的“高级保姆”。后来孙辈开始上学,不再需要夫妇两人一起接送,张桂荣便萌生了回家创业的念头。于是他回到村里,利用在东莞学到的技术开始酿造米酒。由于酿酒的米好、水好、手艺好,且价格合理(50多度米酒20多元,40度15元,30度六七元),他的米酒口碑很好。喝过他酒的人都说,酒很香、很纯。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尽管张桂荣酿酒时间不长,但他的米酒已经远近闻名。通过儿子的帮助以及他在东莞积累的人脉,他的米酒还通过快递销往了珠三角地区。</p> <p class="ql-block"> 凌溪村党支部书记黄金发介绍说,村里计划进一步完善生活和便民设施。每个村将规划建设停车场,完善村民活动室,增加一些娱乐健身设施,让村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进一步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美丽乡村建设让原本已经成为城里人的凌溪人出现了回流,他们纷纷回到村里,在自家宅基地上建起了楼房。梦在这里开始,梦在这里实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