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蹴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朝较为兴盛,是一项十分有趣的古老体育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要利用周围环境资源开展多样的幼儿体育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缘起</p>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幼儿更深刻地了解与感受传统节日文化和习俗,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我们清明节开展了以“蹴鞠”为主题的活动,为孩子构建一个跃动精彩的童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初遇蹴鞠</p> <p class="ql-block"> 清明节马上就要来到了,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了解清明节的习俗,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件新玩具。孩子们看着这个新奇的“球”,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这个圆圆的是什么呀!叫什么名字呢?</p> <p class="ql-block">好像是用竹子做的,摸上去硬硬的。</p> <p class="ql-block">中间怎么是空的?</p> <p class="ql-block">和我们平时玩的足球有点像哦!</p> <p class="ql-block"> 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蹴鞠在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与“鞠”初相遇</p> <p class="ql-block"> 从发现“鞠”→孩子的讨论→想知道更多。整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对“鞠”的浓厚兴趣,并以幼儿的兴趣为切入点带领孩子们走进“鞠”。就这样,美好的故事在孩子们的疑问和探索中自然地发生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蹴鞠大调查</p> <p class="ql-block"> 陈鹤琴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两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这段话道出了“幼儿园和家庭同步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这个圆球原来叫蹴鞠!</p> <p class="ql-block">蹴鞠是用竹子或者木条制作的。</p> <p class="ql-block">蹴鞠可以用脚、背、肩膀、头等部位运球,不能用手碰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别“鞠”一格</p> <p class="ql-block"> 蹴鞠的样式不似足球单一,有绳捆扎成球的、皮革制成的、手绣制的蹴鞠等等,种类繁多。这不,孩子们也不甘示弱地设计了自己的蹴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起来蹴鞠</p> <p class="ql-block"> 清明雨细润泽的不仅是土地还有童心对文化的渴慕蹴鞠翻滚跃动的不仅是春意更有教育回归本真的初心。</p> <p class="ql-block"> 清明,是慎终追远的时节,亦是万物生长的开端。愿这场蹴鞠之约,让幼儿懂得:传统不是尘封的旧物,而是可以奔跑、欢笑、创造的鲜活力量。在“寻本真之源,品成长之趣”的路上,我们与孩子共赴春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