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风浩荡开胜景,扬帆破浪正当时。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筑牢教育强国根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4月3日,由“国培计划(2024)”——新疆自主学习模式试点研修项目、伊犁州霍城县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工作坊主办的“用课程 做德育”小学道德与法治与德育有机融合的研训项目正式启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来自霍城县各学校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共30人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为期两年的学习之旅。</p> 高瞻远瞩·启迪未来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特邀霍城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何雁飞、自治区袁梅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袁梅以及清水育英小学党支部书记王强等领导莅临指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教研员何老师为开班仪式致辞,她强调:成立工作坊是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实践,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举措。希望全体教师以匠心深耕课堂,携手打造思政教育新高地,为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力量!袁梅老师激励老师们抓住工作坊这个平台,努力提升业务能力,遇见更好的自己。</p> 解码成长·锚定方向 <p class="ql-block"> 霍城县小学道德与法治工作坊坊主吴晓丽老师就本次研修主题《用课程•做德育——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德育活动的有机融合》从研修主题、研修依据、研修安排、研修目标、实施过程与研究团队六个方面对研修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在吴老师的解读中,教师们对于“用课程 做德育”研修方案有了全面的认识,明确了工作坊今后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p> 聚焦素养·赋能课堂 <p class="ql-block">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将德育活动融入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是落实这一任务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和行为习惯,促进其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成为有道德、守法律、能担当的社会公民,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做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 工作坊导师陈丽萍老师带来《小学道德与法治与德育课程的有机融合》的讲座。陈老师以“真生活、真任务、真德育”为核心,结合案例解析、实践操作与互动研讨,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教育创新的新窗口。</p><p class="ql-block"> “三真课堂”的理念,让我们重新思考教育的原点,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种;不是塑造“考试机器”,而是培养“有血有肉”的社会公民。</p> 认真聆听 <p class="ql-block"> 本次研修旨在将课堂教学与课外主题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以及德育学科课程与德育活动课程的整合,扎实推进道德与法治这门国家课程在学校层面的常态化实施,努力达成课程育人功效的基础上,尽力追求班级(学校)德育的课程化。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育人功能,有效提升区域内思政教师的育人水平,从而实现霍城县思政课程体系化提供人才保障和资源支持。</p> 收获满满 <p class="ql-block">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教育回归本真,做有温度的引路人。我们将以此次研修为起点,践行"三真"理念,期待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与学生共同书写教育的新篇章!用课程的温度培育有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为边疆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霍城智慧!</p> <p class="ql-block">供稿:马丽芳</p><p class="ql-block">初审:再米热</p><p class="ql-block">终审:吴晓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