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祖庙大门</p> <p class="ql-block"> 佛山祖庙位于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路21号,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庙宇,于1996年11月20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它被评为佛山新八景之一,如今已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其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原售票口</p> <p class="ql-block"> 佛山祖庙又名“北帝庙”或“灵应祠”,供奉道教中的真武玄天上帝。其历史可追溯至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是中原移民南迁岭南后,将北帝信仰带入此地的产物。经过明代洪武五年的重修,至清代初年,祖庙逐渐发展成一座体系完备、结构严谨且极具地方特色的庙宇建筑群。占地3500平方米的祖庙建筑群,沿南北中轴线依次排列着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及庆真楼等建筑,整座庙宇以木石为主要材料,斗拱梁架皆由坚实木材榫卯而成,屋脊装饰着精美的石湾陶塑,墙壁镶嵌着砖雕与灰雕,殿内陈列着木雕、石雕、铁铸、铜铸、锡铸等艺术品,堪称一座艺术殿堂。</p> <p class="ql-block">原佛山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售票大厅</p> <p class="ql-block"> 佛山祖庙原来的售票窗口现已关闭,取而代之的是位于祖庙北面原佛山图书馆里的售票大厅,距祖庙正门约50米。</p> <p class="ql-block">万福台</p> <p class="ql-block"> 建于清初顺治十五年(1685年)的万福台,以其歇山顶、无斗拱的独特设计,面宽三开间、进深二开间,分为前后台,前台三门敞开,专供演戏之用。作为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保存较好的古戏台,它见证了佛山作为粤剧发祥地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灵应牌楼</p> <p class="ql-block"> 灵应牌楼建于明景泰二年(1451年),当时祖庙被敕封为灵应祠,牌楼上正面刻有“灵应”二字,背面则书“圣域”,皆以金箔装饰。这座三楼三层式的牌楼设计严谨,结构精密,第一层为歇山顶,第二、三层为庑殿顶,檐柱间大量使用斗拱,飞檐叠翠,气势非凡。</p> <p class="ql-block">钟鼓楼</p> <p class="ql-block"> 钟鼓楼位于祖庙三门前的东西两侧,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矗立于2.6米高的青砖平台上。除了承担“晨钟暮鼓”的传统功能外,钟鼓楼还起到了壮丽庙貌、激励忠义的作用,成为祖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三门前的锦香池</p> <p class="ql-block"> 锦香池开凿于明正德年间,初为土池,后于清雍正年间改为带石雕栏的石池。池中巨大的石刻龟蛇,象征着真武大帝的原身,仿佛随波起伏,为祖庙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庄严。</p> <p class="ql-block">三门</p> <p class="ql-block"> 建于明景泰初年(1450年)的三门,是整座祖庙的门面。其面宽九开间,长达31.7米,顶部装饰着一条高达1米多、长达30多米的手工艺陶塑人物瓦脊。檐下通栏贴金木雕花衽,整个建筑考究华丽,令人感受到壮丽与威严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前殿</p> <p class="ql-block"> 前殿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采用歇山顶式建筑风格,正脊上有清光绪年间制作的双面陶塑人物瓦脊。檐下如意斗拱层层相叠,雄伟壮观,展现了古代建筑工艺的高超水平。</p><p class="ql-block"> 正殿建于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同样为歇山顶式建筑,正脊装饰着清光绪年间添加的陶塑人物瓦脊及神仙走兽。殿周三面围墙,南面敞开,中间设有天井。殿内供奉着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制作的北帝造像和石雕神案,以及清代的大型贴金夹神像,使大殿更显威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庆真楼</p> <p class="ql-block"> 庆真楼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年),楼高三层,面宽进深各三间,屋顶为歇山顶,正脊上有光绪年间后加的陶塑人物瓦脊。梁架采用抬梁式结构,檐柱为花岗岩石方柱,整座建筑古朴典雅,彰显出浓厚的历史气息。</p> <p class="ql-block">佛山祖庙景区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 从全景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如今的祖庙景区已拓展为佛山祖庙博物馆,不仅保留了祖庙古建筑群,还新增了叶问堂、碑林、黄飞鸿纪念馆、珍藏阁展览馆、孔庙等建筑,成为佛山人祈福和了解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年间佛山地图</p> <p class="ql-block"> 这幅嵌于地面的巨大石刻地图,正对着祖庙景区正门,位于双龙壁前,生动再现了清乾隆年间佛山的全貌。通过这幅地图,游客可以直观地了解200多年前佛山的城市布局与风貌。</p> <p class="ql-block">叶问堂</p> <p class="ql-block">叶问塑像</p> <p class="ql-block"> 祖庙景区入口左侧便是叶问堂,这里供奉着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的塑像。叶问(1893年10月1日—1972年12月1日),原名叶继问,佛山南海桑园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武术家。他创立了公开授徒的教授方式,推动了咏春拳的普及与发展,其弟子遍布社会各阶层,包括将咏春拳和中国功夫推广至全球的李小龙。</p> <p class="ql-block">黄飞鸿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黄飞鸿坐像</p> <p class="ql-block">黄飞鸿</p> <p class="ql-block"> 黄飞鸿(1856年7月9日—1925年4月17日),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号飞鸿,幼名飞熊。佛山南海西樵岭西禄舟村人。清末民国武术家、中医外科名医、舞狮名家,洪拳大师。黄飞鸿三岁起随父亲学武,七八岁时,开始跟随父亲闯荡江湖,以卖艺为生。</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内陈列着黄飞鸿的生平事迹。黄飞鸿自幼随父学武,<span style="font-size:18px;">又得洪拳名师真传。</span>后在广州开设武馆,成为武术教练,在南派武术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影响。曾先后被聘为广州三栏行武术教练、广州水师武术教练、广东民团总教练,<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抗日保台战争中立下功勋。黄飞鸿还</span>在广州开设跌打医馆“宝芝林”,为百姓扶危救急。1925年4月17日,黄飞鸿病逝于广州。</p> <p class="ql-block">碑廊</p> <p class="ql-block"> 碑廊汇集了佛山历代碑刻,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对佛山历史感兴趣的游客可以在此细细研读,感受文字中的岁月沧桑。喜欢书法艺术的游客也可驻足于此,观摩欣赏碑刻中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孔圣园</p> <p class="ql-block">孔庙</p> <p class="ql-block">佛山历代状元榜</p> <p class="ql-block"> 孔圣园内设有供奉孔圣人塑像的孔庙,以及介绍佛山历代文武状元的展览。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广东共出了莫宣卿等九位文状元和朱可贞等五位武状元,其中文状元佛山占其五,武状元佛山占其二,充分展示了佛山自古以来文风昌盛、人才辈出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飞鸿街</p> <p class="ql-block"> 祖庙往北越过原佛山图书馆,便是飞鸿街,这里是佛山祖庙商圈最著名的美食街。街区内汇聚了佛山各地的传统小食,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游览完大佛山最负胜名的景点祖庙后,不妨漫步于此,品尝地道的佛山美食,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沿着这条美食街区向东前行百多米,便是佛山另一著名景点——岭南天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