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平常放射拍片时,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拍摄的胸部正位片都是后前位,而很少有前后位,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和大家来探讨一下这其中的奥秘?</p> <p class="ql-block">第一点:肩胛骨的拉出,投影于肺野之外,便于诊断。当我们面向平板探测器(俗称板子)时,我们的上肢姿势是这样的:双手背放于髋部,双肘弯曲,尽量向前,两肩内转,尽量放平,并紧贴探测器。这样我们可以尽量的把病人肩胛骨拉出,投影于肺野之外。</p> <p class="ql-block">第二点:防止心脏的放大,诊断成心影增大。我们都知道心脏偏向于纵隔前方,如果拍摄用后前位那么心脏相对于探测器较近而远离球管,这样就不会造成心脏的相对放大,如果尽可能不会诊断成心影增大。如果拍摄用前后位那么心脏就会相对于探测器较远而较近球管,那么,就会造成心脏的相对放大,很有可能诊断成心影增大使报告出错。</p> <p class="ql-block">侧面观心脏靠前</p> <p class="ql-block">第三点:减少后肋对肺部病变的影响我们的肋骨是后肋骨间隙小,肋骨密度较高;前肋骨间隙大,肋骨密度低。后前位拍摄时后肋相对于探测器较远可使后间隙相对放大,这样减少后肋对肺部病变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第四点:方便需要搀扶的病人以及驼背病人</p><p class="ql-block">走路不稳需要人搀扶的病人或者是驼背、身体不直的病人,我觉得后前位更加的方便他们,走路不稳的病人可以扶着板子而避免摔倒,而驼背的病人不会应为驼背而拍不好胸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