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华文明五千年,文化传承五千年。盘古开山,精卫填海;女娲补天,伏羲禳福。上下五千,文运开泰。俟殷商承祉,孔丘老聃道德论语;史河中柁,文擎四海、教化八荒。引芸芸磅礴之势以前行;举生生不息之众以扬弘……</p><p class="ql-block">夫文化之传承启动文明,文明推动社会政治经济全面发展。</p> <p class="ql-block">三月初三日,上巳节。源自先秦,盛自魏晋;多在江南,始称祓禊。初,人们在此日沐浴清洁,意在洗除一年的晦气,祈求免除灾难,以及求子得福,禊禳安康。</p><p class="ql-block">至魏晋,渐向文化逸乐、游憇饮宴。暇以修禊,曲水流觞、饮酒作赋。并正式定此日为上巳节。</p> <p class="ql-block">魏晋时代,上承汉下接隋唐,乃汉文化历史重要节点。</p><p class="ql-block">大汉自刘秀中兴二百年。至东汉末年朝廷黯弱,天灾八荒,民不聊生。兵戈四起,群雄攘扰。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大魏,汉亡。221年蜀汉立,刘备称帝。229年东吴立,孙权称帝。就此三国战起,分争天下。</p><p class="ql-block">公元263年,魏邓艾下成都。蜀汉帝刘禅谗信权宦,姜维兵败。请降,蜀汉亡,享国42年。</p><p class="ql-block">266年,司马炎承父昭命,夺曹奂玺绶。改朝晋,魏亡,享国46年。</p><p class="ql-block">280年,晋司马氏兵过长江直下建康,一路披靡,吴主孙皓降。东吴亡,享国51年。</p><p class="ql-block">公元316元,北方匈奴崛起,刘聪大军攻克洛阳,西晋末帝司马邺降。西晋亡,享国50年。</p><p class="ql-block">317年,司马昭后裔睿举义中兴,据建康(今南京)称帝。国号晋,是为东晋。东晋自开国至消亡一百余年均与北朝五胡十六国并存,朝不名朝,国无宁日。国土崩析,外族蚕啖。公元420年,刘裕叛国起兵占领南京,末主马司德文禅位,刘裕称国为宋。自此,南北朝诸国纷乱中华(公元317~589)长达272年之久,直至公元589年北周杨坚一举平乱,翦灭诸胡,统一中华。中华民族方始为中国,长治久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魏晋时代主指公元220魏立,至316年(西)晋亡这94年。年代虽短,但在国史是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文化节点。西晋以后,随着北方军事的倾轧,中原文化消失殆尽且趋转型;游牧民族大迁徙挟使南北文化异向。尤其在公元317~589之漫长的272年,也就是东晋、南北朝并行时期,天下大乱,是中国历史上最复杂最衰败时期。国家不国,社会动荡。体制不存,道法不纲。腥风血雨辗压下,儒学衰落。士族文流多不重道,逸于旁门左道。旷大之士不甘隐避,皆托之放逸,遂渐开清雅闲淡之风。两晋的社会问题重要围绕在世族上,</p><p class="ql-block">世族是构向社会发展之主动力,官学不振下,趋使大族学术兴盛。其尤盛于江南,如家族、士族藏书院、私学等,尤其在这一时期发展很快。</p> <p class="ql-block">魏晋时期文化鼎盛,大批士子名流层出无穷。社会渐向性发展,如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农业专著;祖冲之发现的圆周率精准至小数点后7位,领先世界一千年。文化方面士族启动“书博士”,文化流层渐上而擎领社会。文化成就这一时期凸現,“二王”的行书;钟繇、胡昭的楷书;顾恺之的《女箴图》、《洛神赋图》。</p><p class="ql-block">石雕造像术这一时期成就颇具辉煌,中华的四大石窟均起自魏晋南北朝时代。</p><p class="ql-block">社会蹀错前行,名流层出不穷。颇具盛名的竹林七贤、陶渊明、王羲之等大贤均在这一时期涌現,渐淡政风却成就繁荣了文化的发展……诗文出現了五言绝律;赋文推向高层次,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骈文……</p> <p class="ql-block">流行千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就是魏晋时期官方依先秦遗风制定的一项隆重民间盛事。值此日,官方布休。士族达官、文流阶层每以娱聚为乐,饮酒畅怀、作赋吟诵,且以曲水流觞为趣……至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乱世,大都成为文人墨客的节日。因连绵硝烟文化层流阻断,人们难有聚日。故竭力取重此日以为朋亲友联,畅饮畅怀视为快事。或藉此吞吐、发泄郁闷与对社会的不滿;抑或是构思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对人生短暂的叹息……总枢以赋文字面表达。兰亭集序正是此时文创的开河,也是此种形式的一个缩影。在这里,王羲之表现的是绝世美书,而表达的却是胸怀。我们不仅仅珍视此书,更关情的确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操。他的序文内容博大精深,涵蕴人生、思想、哲学、道义、文化、政治等诸方面理念,纵万象以略辟;总千秋以一梳!带去尘寰的是历史的感叹;留给世间的是现实的思考。如此双绝,只应天缄;凡间承露,点滴一二,亦为幸事。其乐淘淘,何其快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乙巳年三月初三绌文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