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北谭氏民国家史篇录

冰雪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湘西北谭氏民国家史篇录</font></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澧州“澧县”谭氏徽珩公家族传承谱录)</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华民国湘西北大堰镇谭氏“钺”公后裔家族史录</b></h3> <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 style=""></p><p style=""></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前言</font></b></p></h1><h3> 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清朝灭亡(清朝历史1616—1912年·共296年)。<br>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民国执政的存在周期:是1912年至1949年,短短的30余年,政府更迭、各种势力轮番登场,波澜壮阔、热闹非凡、可谓乱世。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在大陆消亡。中国从此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执政掌权发展。<br>根据澧州(澧县),大堰垱镇谭氏“徽珩”公家族谱志录主题内容简化,分别按“明朝、清朝、民国、共和国”四卷。编辑成通俗易懂而直观“徽珩”公家族一至二十五代版本,供宗族人员阅读。湘西北谭氏家谱和族谱志及史书籍图表录等文献,系统记述谭姓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记录家族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家族史以遵循;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修谱传承原则(搜寻幸存的古迹)。谁和谁是什么血缘关系?分支始祖又是从古家族谱哪一代分裂出来的?是怎样一代一代耆儒硕老之言传到现在?本家族成员之间的复杂血统关系已经基本考证清楚。</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湘西北谭氏民国家史篇录</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目录》</font></b></div><h3><b>第一章、湘西北谭氏宗族辈行字派百字歌<br></b>·第一节、湘西北谭氏明朝版古谱原始宗族字派十代<br>·第二节、湘西北谭氏第七世祖谭仲义裔孙谭为清编纂续定十代<br>·第三节、湘西北谭氏第十四代裔孙谭祖纯,编纂续定四十代<br>·第四节、湘西北谭氏十八代裔孙谭永霖再编纂续定四十代<br>·第五节、湘西北谭氏第四次续谱编修更新修改宗族字派百字歌<br>·第六节、湘西北谭氏古今宗族字派辈分使用对照表<br>·第七节、第四次续谱宗族字派一百代字辈百字歌修改含意探讨<br>·第八节、第四次续谱编修族谱并编修了宗族字派<br><b>第二章、澧县大堰垱镇谭氏“钺”公嫡系后裔民国家史扎记<br></b>·第一节、清朝被民国推翻-民国执政简史录<br>·第二节、“钺”公嫡系后裔大堰垱镇谭氏民国家史扎记<br><b>第三章、“钺”公嫡系后裔民国传承世系图表录<br></b>·第一节、湘西北谭氏十六至二十世传承图表<br>·第二节、民国传承十八世至二十世家族史录</h3><b>第四章、“钺公”嫡系后裔大堰垱镇谭氏“绍清”公简述录</b><br>·第一节、“绍清”公历经清朝-民国-共和国朝代<br>·第二节、民国历代先祖传承图文录<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第五章、民国祭祠供奉先祖祠堂家庙·老宅·祖茔图文录</b></div><b><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weight: 400;">·第一节、先祖青泥潭老宅基地·典基碑·家庙图文录</span></div></b><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第二节、先祖钺公人生辉煌历程录</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第三节、祭拜先祖老宅及袓坟墓葬地谭家岭</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第四节、“钺公”嫡系后裔历代先祖供奉祠堂图文</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第五节、“钺公”嫡系后裔民国历代先祖归葬茔墓地址图录</span></div><b><font color="#ed2308">湘西北谭氏民国家史篇录<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ed2308">第一章、湘西北谭氏宗族辈行字派百字歌</font></b></div></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湘西北谭氏麟支钺公后裔澧县大堰垱镇谭徽珩家族谱录</b></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b> 导语:</b>本支族群嫡系湘西北麟支五世祖谭㻪之子谭钺后裔分支裔孙,时光如梭本支族群从江西吉安府迁徙到湖南澧州定居近七百余年。考证湘西北谭氏原始宗族行辈字派十代,经过三次续修宗族行辈字派,而编纂编续成宗族行辈字派一百字即一百代百字歌。共和国䢖国六十一年第四次续谱编修时,经澧县、临澧县、慈利县谭氏联席会议表决通过,修改了民国版宗族辈行字派百代百字歌字派。简称湘西北谭氏新宗族行辈字派百字歌,于2009年清明节三月初九己丑年戊辰月己卯日,在澧县、临澧县、慈利县谭氏宗亲联席会议上公示执行。<br>·第一节、湘西北谭氏明朝版古谱原始宗族字派十代<br>本宗族支派一世祖“添麟”公,採用類詩體五言句,為其後代規定了九個字輩,同自己的麟字相加一共為十個字,構成類詩體五言句,編纂了明朝版本湘西北譚氏原始祖譜宗族字派十代傳承。<br><div style=";"><b>【湘西北谭氏明朝版古谱原始字派十代】</b></div><div style=";"><b>麟 祥 友 涌 㻪, 钺 仲 阳 楚 为</b></div><b>·第二节、湘西北谭氏第七世祖谭仲义裔孙谭为清编纂续定十代</b><br> 湘西北谭氏第一次续谱编纂宗族字派为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戊午年)公元1618年,与古谱字派十代并合为两句续为二十代。<br><div style=";"><b>【湘西北谭氏明朝末年版第一次续谱编纂宗族字派十代】</b></div><b><div style=";"><b>《湘西北谭氏明朝版本古谱原始宗族字派十代》</b></div><div style=";"><b>麟 祥 友 涌 㻪, 钺 仲 阳 楚 为</b></div><div style=";"><b>《湘西北谭氏明朝末年版本第一次续谱编纂宗族字派十代》</b></div><div style=";"><b>士 学 佩 祖 训, 元 吉 永 绍 徽</b></div> 考证:</b>湘西北谭氏麟支钺公裔孙谭为清(卫庠生),是本支系七世先祖谭仲义(卫廪生)重孫。谭为清,生于,明神宗己亥年,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第一次续谱编纂湘西北谭氏宗族字派十代。古谱传承记载;谭仲义(卫廪生)湘西北谭氏七世——谭少阳,字,仁山(卫庠生)八世—谭楚良,字,新梧(庠生)九世—谭为清,字,向之(卫庠生)湘西北谭氏第十世。<br><b>·第三节、湘西北谭氏第十四代裔孙谭祖纯,编纂续定四十代</b><br> 第二次续谱编纂宗族字派,清仁宗庚申年(嘉庆五年)1800年春。<br><div style=";"><b>【湘西北谭氏清朝版第二次续谱编纂宗族字派四十代】</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敦 本 弘 家 政, 崇 文 裕 国 辉。</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丕 承 思 德 峻, 佑 启 冀 光 熙。</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世 远 宗 宜 敬, 支 延 序 可 依。</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尚 其 加 守 正, 昌 大 自 斯 希。</div><b> 考证:</b>湘西北谭氏麟支钺公裔孙谭祖纯,字西平,是本支系八世先祖谭调阳(卫廪生)來孫。谭祖纯,字西平,出生于,清高宗,乾隆十三年(戊辰年)公元1748年,清宣宗,道光五年(乙酉年)公元1825年卒,享年77岁。古谱传承记载;谭调阳(卫廪生)湘西北谭氏八世祖——谭楚选(九世)——谭为典(十世)——谭士隽(十一世)——谭学海十二世)——谭佩印(十三世)——谭祖纯(湘西北谭氏十四世)。<br><b>·第四节、湘西北谭氏十八代裔孙谭永霖再编纂续定四十代</b><br><div style=";">(古谱民国版编纂湘西北譚氏宗族行輩字派百字歌)</div><div style=";"><b>【湘西北谭氏民国版第三次续谱编纂宗族字派四十代】</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汉 建 宏 农 郡, 荣 封 帝 胄 归。</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inherit;">孝 慈 绵 厚 泽, 忠 义 壮 明 威。</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诗 礼 传 心 法, 功 勋 继 指 挥。</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馨 香 应 万 代, 云 礽 被 绯 衣。</div>麟支民国八年合修族谱人员名单;<br>总办,谭永堃,字贞士居住青泥潭。<br>协办,谭永铭,字端一居住易家桥。<br>纂修,谭永霖,字雨若居住珠银垱。<br>编修;谭吉贵,字德轩居住燕子山,谭永翽,字蔼青居住谭家坪,谭永树,字英霆居住丹凤垭,谭永棫,字霞城居住象耳桥,谭永翥,字云骞居住谭家岭,谭永棪,字荣三居住长河堰,谭绍和,字清轩居住王家峪,谭敦仁,字寿山居住李子冈。<br>督修;谭元振,字得之居住燕山,谭元香,字馨斋居住干河,谭吉辉,字晓初居住谭家坪,谭吉正,字言顺居住鲁家峪,谭吉鼎,字九成居住丹凤垭,谭吉缘,字弥之居住柳家台,谭吉善,字性初居住长河堰,谭吉和,字子惠居住干河,谭吉统,字文轩居住宋家台,谭吉镐,字晓溪居住小河嘴,谭永翊,字寄海居住平湖,谭永晖,字茂如居住谭家岭,谭永时,字端如居住谭家岭,谭永宗,字敬斋居住长河堰,谭绍汤,字益池居住李子冈,谭绍玉,字卓之居住茅湾。<br>监修;谭绍海,字仓州居住谭家岭。<br>监修祖祠;谭永见,居住庙湾。<br>采访;谭吉唐,字蓂阶居住丹凤垭,谭吉贵,居住丹凤垭,谭永翽,居住丹凤垭,谭永宗,居住丹凤垭,谭绍晋,居住珠银垱,谭绍海居住珠银垱。<br>校对;谭吉贞,字廉尊居住丹凤垭,谭徽越字越荪居住茅湾。<br>书记;谭永豸,字正己居住长河堰。<br>会计;谭绍宽,字仁彰居住长河堰。<br>庶务;谭吉平,居住长河堰。<br><b> 考证:</b>谭永霖,字雨若,是本支系十世祖谭为彦(明禀生)雲孫。古谱传承记载;谭为彦(明禀生)十世祖,—谭士贞(卫庠生)十一世祖,—谭学新十二世,—谭佩经(十三世),—谭祖世(十四世),—谭训忠(十五世),—谭元佑(十六世),—谭吉廉(十七世),—谭永霖,字雨若(十八世),清穆宗同治九年(庚午年)1870年十一月初五巳时生。卒,民国丁亥年(民国三十六年)六月十八,葬谭家河(潭河)。<br><b> 注释1:</b>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执政年间;因避讳堂号把弘农堂改为“宏农堂”“宏阳堂”。如今,广东、广西、海南、港、澳、台等谭氏子孙多以宏阳或宏农为堂号。<br><b> 注释2:</b>谭姓家族谱史册记载远古谭姓谭氏二十一世祖; 谭玉成,字. 讳顷,(弘农郡主);生于公元前197年,属汉高祖刘邦统治时期。湖南为谭姓最为集中的省份。而这些谭氏,大都由弘农郡转徙迁来。后世的谭氏子孙就以郡望为堂号,称“弘农堂”。第三次续谱编纂宗族字派时考虑到纪念远古谭姓先祖二十一世,“弘农郡主”谭玉成对家族的特殊贡献。以纪念方式转入为宗族字派中;汉 建 宏 农 郡。但又受清朝因避讳堂号把弘农堂改为“宏农堂”“宏阳堂”影响,又因弘字,字辈在二十三世中出现,只能延续因避讳堂号把弘农堂改为“宏农堂”字句中(但未加注释)纪念远古谭姓先祖二十一也弘农郡主谭玉成对家族的特殊贡献。</h3> <b>·第五节、湘西北谭氏第四次续谱编修更新修改宗族字派百字歌</b><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湘西北譚氏宗族新谱行輩字派新编百字歌)</div> 澧县、临澧县、慈利县三县2009年3月7日在澧县开会研究,决定对湘西北谭氏民国原始宗派版本“行輩字派”一百辈修订更新;<br> 第四次续谱编修宗族字派于共和国六十一年(己丑年),公元2009年清明吉旦日续修族谱完成时。湘西北谭氏族谱编修委员会,澧县分会卷于公元2009年10月编印发行。湘西北谭氏族谱编修委员会,临澧分会卷,于公元2009年4月4日清明吉旦日编印发行。湘西北谭氏族谱编修委员会,慈利分会卷,于公元2009年清明吉旦日编印发行。<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湘西北谭氏第四次续谱编纂修改更新宗族字派百字歌】</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麟 祥 友 涌 㻪, 钺 仲 阳 楚 为。</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士 学 佩 祖 训, 元 吉 永 绍 徽。</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敦 本 宏 家 政, 崇 文 裕 国 粹。</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丕 承 思 业 峻, 佑 启 冀 光 熙。</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世 远 宗 宜 敬, 支 延 序 可 依。</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尚 其 慎 守 成, 昌 大 自 斯 希。</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汉 建 弘 农 郡, 荣 封 帝 胄 归。</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孝 慈 绵 厚 泽, 忠 义 壮 明 威。</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诗 礼 传 心 法, 功 勋 继 指 挥。</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馨 香 应 万 代, 云 礽 被 紫 绯。</div> <b> 注:</b>湘西北谭氏族谱编修委员会,公元2009年3月8日定稿。<br><b>·第六节、湘西北谭氏古今宗族字派辈分使用对照表</b><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湘西北谭氏古今宗族字派辈分使用对照表】</b></div> (2009年3月7日澧县、慈利、临澧三县联席会议表决通过)<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湘西北谭氏麒 麟 鸾 凤四大宗派统一宗族字派辈分表:</b></div>新字辈谱 湘西北谭氏各分支原老字辈谱从2010年1月1日起废止<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从2010年1月1日起停止使用,以新字辈谱为准)</b></div>麒支 麟支 鸾支 凤支<br>麟 祥 友 涌 㻪 麒祥瑞涌㻪 麟祥友涌㻪 添道永春林 凤道房玉(旁)天<br>钺 仲 阳 楚 为 钧佳梦楚友 钺仲阳楚为 钺希汝文可 金(旁)世应言性<br>士 学 佩 祖 训 世昌国朝兴 士学佩祖训 显德正立朝 士大永祖训<br>元 吉 永 绍 徽 开宗启祖恒(德) 元吉永绍徽 纲志学绍先 元吉颖绍徽<br>敦 本 宏 家 政 大道贯古今 敦本弘家政 敦本宏家政 敦本宏家政<br>崇 文 裕 国 粹 文武传宇宙 崇文裕国辉 崇儒裕国辉 崇文裕国辉<br>丕 承 思 业 峻 礼仪从先进 丕承思德峻 丕承思业峻 丕承思德俊<br>佑 启 冀 光 熙 温良恭俭让 佑启冀光熙 佑启冀光熙 佑启企光熙<br>世 远 宗 宜 敬 济黎永仕臣 世远宗宜敬 世远宗宜敬 源远宗宜敬<br>支 延 序 可 依 日月光辉照 支延序可依 支延序克依 支隆序可依<br>尚 其 慎 守 成 春催乾坤明 尚其加守正 尚其加守典 尚其慎守正<br>昌 大 自 斯 希 紫气通南极 昌大自斯希 昌大自兹晞 昌大自繁滋<br>汉 建 弘 农 郡 汉建宏农郡<br>荣 封 帝 胄 归 荣封帝胄归<br>孝 慈 绵 厚 泽 孝慈绵厚泽<br>忠 义 壮 明 威 忠义壮明威<br>诗 礼 传 心 法 诗礼传心法<br>功 勋 继 指 挥 功勋继指挥<br>馨 香 应 万 代 馨香应万代<br>云 礽 被 紫 绯 云礽被绯衣<br> <b> 注:</b>湘西北谭氏族谱编修委员会,公元2009年3月8日定稿。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第七节、第四次续谱宗族字派一百代字辈百字歌修改含意探讨</b><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一》、23世与63世字派互换:原民国版家族谱宗族字派“敦本弘家政”,“弘字辈”现改为(宏)字辈。原家族谱宗族字派63世字派“汉建宏农郡”“宏”字辈改为(弘)字辈。63世“民国版家族谱宗族字派“宏”字辈,与23世“民国版家族谱宗族字派“弘”字辈互换,从赞美与歌颂老祖宗功名对家族的贡献,以五言类诗体宗族字派“汉建弘农郡”是应合纪念本族系远古谭姓二十一世祖谭玉成, 讳顷,建功大汉朝皇封“弘农郡主”史实,该字辈调整合情合理。</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b> 注:</b></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center;">该宗族字派“弘改宏”因传承续代已经有续传后代,更换宗族字派后,影响宗室后代更改名字麻烦,改名字必须经过公安局.派出所等部门。甚至要改两次字派,改来改去惹人厌烦。原因是湘西北谭氏族谱编修委员会临澧分会卷于2009年4月4日清明吉旦编印发行版本错误,新旧宗族字派审稿校对有误又不及时发出信息造成的后果。</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center;">《二》、30世:原民国版家族谱宗族字派为“崇文裕国辉”“辉”字辈,现改为(粹)字辈。粹;基本解释:a. 纯一,不杂:纯粹。粹白。粹而不杂。b.精华:国粹(一国文化的精华)。文粹。精粹。c.古同“萃”,齐全,集聚。辉;详细释义,a.辉、煇huī。b.光辉。c.晨光。d.产生光彩照耀。</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三》、34世:原民国版家族谱宗族字派为“丕 承 思 德 峻”(德)字辈,现改为(业)字辈。业;汉字释义;象形。从丵( zhuó),从巾丛生草。巾象版。本义:古时乐器架子横木上的大版,刻如锯齿状,用来悬挂钟磬。古代书册之版。亦指写字用的业版。学业。又如:卒业;修业;毕业;业行(学业与德行);业精于勤(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奋)。事业;功业。又如:业祚(帝业王位);业峻绩鸿(功业高,成绩大)。又如:创业;家大业大;业户(不动产的所有者)。</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德;基本词义:“德”字是个会意字,“德”字的本义是“道德”或“品行”。从“道德”又可以引申为“恩德”。由名词变为动词,则指“感激”、“恩惠“。“德”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于人伦,则指人的本性、品德。儒家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德”的外化即为礼,在心为“德”,发之于心而表现为行为即为“礼”。</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 注:</b><span style="color: inherit;">宗族字派“德改业”从业字辈与德字辈分析对比,本人认为“德”字辈比较好行善积德能保平安,创业虽好有家业但风险难预测。</span></div><b><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 例证:</b><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weight: 400;">祖父绍清公和历代先祖,艰辛创业积蓄的财产确坑害了家族三代人受寃屈,不能享受正常的代誉参与政治、文化、社会经济活动。但是祖父绍清公利用积蓄钱财购置的田地,招佃农本望收租课解决家庭吃粮自供。由于丘陵山田收成欠收,免收承租佃农户的租课积累了德缘。虽说解放后划了地主成份,但承租佃农农户在土改运动中在斗地主分土地时,无过激行动确客观对待了祖父,而因积了德缘确保了平安。</span></div></b><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四》、53世:原民国版家族谱宗族字派,为“尚其加守正”。现改为“尚其慎守成”,加字辈改为慎字辈。慎字汉字释义:慎小心,当心:谨慎。不慎。慎重。慎言。慎独(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加字汉字释义:使数量比原来大或程度比原来高;增加:~大。~强。~快。~速。~多。~急。~了一个人。</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五》、55世:原民国版家族谱宗族字派,“尚其加守正”。正字辈,现改为成字辈。成是汉语常用字。汉字释义;本义:完成,成就成德之终也,成者功就不可易也,祝告曰利成,及事成,成全,成果等。原民国版家族谱宗族字派为正字辈,汉字释义;使正、整理,端正立必正方,不倾听。《礼记·曲礼上》正尔容。又如:正家(端正家风);正襟(端正衣襟);正德(端正自己的德行);正己(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又如:正世(整治世道);正域(整治封疆);正治(治理;整治)纠正;改正,匡正, 正法则,选贤良。《荀子·王制》正身以黜恶。唐·魏征 《谏太宗十思疏》又如:正历(改订历法);正订(订正;改正著作中的谬误);正俗(匡正风俗);正曲(矫正枉曲);正主(匡正君主)。</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六》、63世:原民国版家族谱宗族字派为“汉建宏农郡”,现23世宏字辈现改为弘字辈,原63世弘字辈改为字宏辈(互换了字派)。</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center;"> </span><b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center;">考证历史依据:</b><span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center;">谭姓家族谱史册记载远古谭姓谭氏二十一世祖,谭玉成,字. 讳顷,(弘农郡主);生于公元前197年,属汉高祖刘邦统治时期。这一年高祖刘邦之父辞世。刘邦迁都长安后,于公元前197年将古都栎阳城改制万年县,辖3万人口,直属西汉王朝中央政府掌管宗庙礼仪的太常管理,以奉葬于栎阳城以北十多华里的太上皇刘湍的陵寝。万年县以县制之小,隶属之高,职能之专,用现代的话说,算是中国最早的特区。尔后政治上刘邦建未央宫 ,居金陵[江苏南京清凉山,即南京别称],西汉时吕后末[公元前179 年],佐齐王 起兵诛诸吕有功,封元侯[老谱称顷元侯是也],为弘农郡主[今河南灵宝县北],遂开弘农谭氏,又曰弘农氏,居弘农,弘农郡,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设置,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北),辖区相当于今河南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浙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杜川河上游、丹江流域。弘农郡是谭姓最重要的郡望。周匡王时,谭祁自莒国迁往弘农。数百年以来,谭姓逐渐发展成当地望族,汉代就有了谭氏“望出弘农”的说法。有汉一代,谭姓人仕途通畅,高官不断。汉初,谭玉成因功封弘农郡主;汉景帝时,谭祥昭任西昌巡司;顺帝时,谭光廷为镇南大将军。另有,官居河南尹的谭闳等。这时是谭氏发展中的一个高峰。魏晋南北朝以后,北方动乱,谭行大举迁徙前往南方,进而成为常见南方的谭姓姓氏。湖南成为谭姓最为集中的省份。而这些谭氏,大都由弘农郡转徙迁来。后世的谭氏子孙就以郡望为堂号,称“弘农堂”。</span></div><b><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 注:</b><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weight: 400;">谭姓家族谱史册记载远古谭姓谭氏二十一世祖; 谭玉成,字. 讳顷(弘农郡主),生于公元前197年,属汉高祖刘邦统治时期。湖南为谭姓最为集中的省份;而这些谭氏,大都由弘农郡迁徙湖南,后世的谭氏子孙就以郡望为堂号称“弘农堂”。湘西北谭氏第三次续谱编纂宗族字派时,考虑到纪念远古谭姓先祖二十一世“弘农郡主”谭玉成对家族的特殊贡献。以纪念方式把“汉建弘农郡”编入宗族字派的诗句中。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执政年间;先祖考虑到避讳清朝“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原因,把“弘农堂”改为“宏农堂”“宏阳堂”。但先祖在编排二十三代字辈时采用了弘字辈(含有特殊纪念“弘农郡”之意义),然而在续编六十三代中需要弘字完美“汉建弘农郡”纪念意义,为此把二十三代弘字辈改为宏字辈(互换了字派)。</span></div></b><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七》、99世:原民国版家族谱宗族字派为“云礽被绯衣”绯字辈现改为紫字辈。紫字汉字释义:紫;蓝和红合成的颜色。彩虹的七个色条,从外至内分别为:红、橙、黄、绿、蓝、靛、紫。指紫色衣服。考证:(释名)紫,疵也,非正色。正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相关词语(紫旭)清晨的太阳。(紫水晶)石英的一种。(紫玉)紫色宝玉。(紫石)紫色石。(紫石英)即紫水晶。(紫外线)一种波长比可见光线短的电磁波,波长由4000埃到60埃,在光谱上位于紫色光的外侧。紫外线能使磷光和荧光物质发光,能透过空气,不易穿过玻璃,有杀菌消毒的能力,对眼睛有伤害作用。也称紫外光。绯字汉字释义:绯;红色,深红色,绯,帛赤色也,佩服上色紫与绯。又如:绯桃(红色桃花);绯衣(古代朝官的红色品服;红色衣服);诽衫(红色衣服);绯袍(红色官服)。</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八》、100世:原民国版家族谱宗族字派为“云礽被绯衣”,现衣字辈改为绯字辈。绯字汉字释义:绯;红色,深红色,绯,帛赤色也,佩服上色紫与绯。又如:绯桃(红色桃花);绯衣(古代朝官的红色品服;红色衣服);诽衫(红色衣服);绯袍(红色官服)。衣字汉字释义:衣(原家族谱宗族字派衣字辈);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衣服,衣着,衣冠,衣架,衣锦还乡。在古代”衣“象征不同的能力和地位,简称权能。又如:衣紫腰金(身穿紫衣,腰系金带。喻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衣帛(穿丝制的衣裳);衣冠(穿衣戴帽)。</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center;"><b>·第八节、第四次续谱编修族谱并编修了宗族字派</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第四次续谱编修族谱并编修了宗族字派(2009年澧县慈利县临澧县三县,谭氏联合编修湘西北谭氏四大分支宗派族谱。);公元2009年湘西北谭氏宗室续修谱牒,按照内容分类分湘西北谭氏麒、麟、鸾、凤四大分支宗派。分麒支、分麟支、分鸾支、分凤支、澧县青泥潭麟支五大房续修新家族谱;第一步是征集老家谱,近七百年间;老家谱饱经沧桑,多份抄本在改朝换代战火中和政治运动中被毁及失落。各支系支派宗室人员迁徙其他省市现居址根本无法查清。从公元1310年-2009年各大房,延至今日,人丁发展达数十万人之众,分布全国各地,由于年长日久,数度沧桑,人事变动,感慨今昔,宗室这次开展续修谱牒,均有一定难度。编修人员不厌其烦,寻其源知其情,奔走相告,不分支系派别,亲疏远近,不使遗漏,使之认祖归宗,同享天伦之乐,续写家族辉煌。为了派号不致紊乱长幼不致颠倒,团结教育族人,继承家族光荣传统,学习先辈优良质量,我谭氏宗室同心同德,难度虽大,费时之长,耗资之大,收集到祖传有价值史料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家族祖先建功立业的故事和解开了家族中传说的难解之谜。也是湘西北谭氏的一部家族史巨著文献。确实是功不可没。湘西北谭氏族谱编修委员会于公元2009年3月8日,还是完成湘西北谭氏合刊族谱。为继承和发扬谭氏家族文明精华,为延续谭氏家族谱牒,做出了一定贡献。</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b style="color: inherit;">注1:</b><span style="color: inherit;">该章节属近代家族史资料只供湘西北谭氏后裔子孙阅览;</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b style="color: inherit;">注2:</b><span style="color: inherit;">传闻湘西北谭氏一世祖原属湖南茶陵地域人(长沙辖),古谭氏十九世(添)字辈,(后与侯氏通用前十代字派)详情可考证。</span></div></h3> <b><font color="#ed2308">第二章、澧县大堰垱镇谭氏“钺”公嫡系后裔民国家史扎记</font></b><br><b>·第一节、清朝被民国推翻-民国执政简史录</b><br> 清朝历史是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到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为止,共296年的历史。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清朝自此灭亡。中华民国成立:民国的存在周期是1912年至1949年,短短的30余年,政府更迭、各种势力轮番登场,波澜壮阔、热闹非凡、可谓乱世。<br><b>·第二节、“钺”公嫡系后裔大堰垱镇谭氏民国家史扎记</b> <b> 绍清公曰:</b>1911年推翻清王朝,中华民国成立。本家族随着全国的剪辫浪潮运动,除去满族服装获得了个性解放享受到了民生民主自由。我出生于清德宗光绪二十二年(丙申年),1896年古历六月二十二已时,16岁进入民国元年。经历改朝换代变化;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改直隶澧州为澧州行政厅。民国二年9月废州为县,始置澧县,隶岳常澧道。民国建国初期;在中国历史上首次用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土地私有权,并规定了土地私有权的保护范围和方法,同时对之又进行有限的限制。政策鼓励支持兴办实业和购置土地,这一新政策出台,为家族企业资本发展提供了短暂发展机遇。我才16岁边读书就跟父亲学习做湘鄂边境农贸粮食贸易生意,年满18岁后就开始跑贸易各种业务。学成生意人后,父亲要交权让我掌管槽坊(大米厂和糟坊)我不愿意守店守厂,拒绝了父亲让我当老板的好意,个人心里盘算做坐庄南货商务。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全面入侵中华民国,引发了全国抗日战争。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西,长江西陵峡中部南岸,黄牛岩北麓,邻秭归县境三斗坪是川江第一门户,石碑是重要要塞,抗日战争中是双方都设防封锁争夺之地。三斗坪原来是西陵峡中一个不知名的小镇,传说昔日有人以三斗米开店得名。抗日时期鄂西保卫战“三斗坪石碑之战”,又知名过一阵子,但后来渐渐被人遗忘了。由于战争暴发日常生活需用品短缺,特别是食盐、棉纱棉布短缺,根本无货源百姓生活特别艰难。朋友们商议经三斗坪、石碑两地偷跨封锁线跑长途贩运做日常生活需用品生意。一可方便一方百姓生活需求,二来利润可观。只是要偷渡日军关卡;人辛苦又有生命风险,路途上常有匪祸。朋友们决定后;从此我走上了跑长途贩运做日常生活需用品生意,去带棉纱棉布返回带食盐。青年至中年时期艰苦创业,历经磨难省吃节俭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按照自己的愿望开创了“谭庆记商行”名号,又有祖传一定规模的槽坊(大米加工厂和糟坊)。添置有田产房产,总算在创业史上是成功人士,在湘鄂边贸商业界有一定名誉。1943年春,日寇在长沙三次会战受挫后,又发动了常德之战。当时外国记者称之为“谷仓之战”。日军之所以发动常德大会战,一是因为常德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常德是湘西重镇,川贵的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武汉失守后,这里成为重庆大后方的物资唯一补给线。1943年11月2日,驻武汉日军调集约12万兵力,分三路扑向常德。在常德城外围展开了激烈战斗。日寇驱使精锐之师,在敌机轮番轰炸、扫射和各种炮火轰击掩护下,对前沿阵地发动了猛烈攻势。当时日军相继攻陷石门、慈利、临澧、安乡、澧县,12月3日常德沦陷。12月9日收复常德,次日日军经澧县、石门向湖北松滋、荆州方向全线撤退,国军乘胜追击,至24日收复长江以南领土,历时50多天的常德保卫战就此结束。日军攻战常德进攻撤退,澧县大堰垱镇是必经之地。辛苦大半生创业的“谭庆记商行”和祖传的槽坊、糟坊,被日军燃烧弹烧毁和人为放火烧毁一大半留下残缺不全房屋,看现场就让人心酸。无奈之下只有踏着废墟清理,又请了一批工匠整修房屋和商铺…。1949年民国宣告灭亡,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53岁的我又经历改朝换代变化;共和国政府令: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极不合理,农民极端贫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同时采取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祖传田产本不多就几十亩丘林山田位于谭家铺、谭家大湾,年收获还不够一家人口粮。因历年经商,大业务户属本地金罗乡大地主向应宣。每年都是记帐生意到年终结算,就抵押金罗乡联盟村和同心村丘林山田。因丘林山田是靠天收获,年成不好根本没有收到谷租都是免租户。土改斗地主运动中免租户对待我很客气,没有任何过激行为。这也应了古人教导,结了善缘会有好报。本来三子谭徽璜在武汉读书时写信建议不购置田产,还建议把祖传田产也卖掉专心经营商业。而我一意孤行,还批评孩子不懂世事,这也是我自寻的苦果。1956年初,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全国范围搞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最后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历几次改朝换代政治运动;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钱财是身外之物,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去,只要一家老小平安就是福气,儿孙自有儿孙福。公私合营运动一开始就积极主动上交了全部商业财产(入股),只留下一家老小居住的老宅。人生遇到无奈今后的下半生就听天由命吧,只有希望子孙们在人生道路中要清醒认识世情、国情。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锐意进取,大胆探索善于分析创建家业…。<br>注:1956年国家政策《公私合营后,每年企业应向原私股持有人支付5%的定息,作为分红利,期限20年》…。<br>撰写:玉如 <br>日期:1956年共和国八年(丙申年)<br><b><font color="#ed2308">第三章、“钺”公嫡系后裔民国传承世系图表录</font></b><br><b>·第一节、湘西北谭氏十六至二十世传承图表</b><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祖训选择大堰垱镇为经商基地致富图</b></div> <b>《澧州(澧县)大堰垱镇谭氏“徽珩”公家族传承图表录》</b><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六世(元)</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七世(吉)</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十八世(永)</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十九世(绍) </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十世(徽)</div><b><font color="#ed2308">元宜(排行2) 吉颐(排行2) 谭永锡(排行3) 谭绍清(独子) 谭徽珩(排行2)谭徽炎(排行1)谭徽璜(排行3)</font></b></div><div>元定(排行1) 吉顺(排行1) 谭永年(排行1) 大妹嫁马家 <br>元英(排行3) 吉凯(排行3) 谭永福(排行2) 二妹嫁王家 <br> 吉颖(排行4) 女儿嫁李家 三妹嫁刘家 <br><b>·第二节、民国传承十八世至二十世家族史录</b><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湘西北谭氏十九至二十世家族史录》</b></div> 谭永锡独生儿子谭绍清,字辈(绍)生养三子,历经三个朝代,清朝-民国-共和国。 </div><div> 湘西北谭氏麟支十九世祖;谭绍清,字 玉如,号左涔,又号澄秋,澧州大堰垱镇人,生于清德宗丙申年(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古历六月二十二已时。谭绍清;尊祖训清白传家,正直做人不介入政治纷争与帮派之争,属正派经营商业主。行善积德广结善缘;毎年都拿出一定的钱财发放粮救济贫困百姓。谭绍清人生道路坎坷艰难;一生历经三个朝代,生在清朝,勤奋创业致富于民国,在共和国政治风雨中渡过老年。谭绍清青年至中年时期艰辛创业,开创出"谭勤记"初具规模的南货商贸行,同时保留祖传一定规模的槽坊(大米厂、糟坊)正常经营。谭绍清经营南货商贸行时收徒弟五人;大徒弟刘德为(二姨奶奶女婿),张任先(四方桥人),马传言(大堰垱镇人),钟振武(大堰垱镇人) 陈祖平(大堰垱乡人),添置有田产房产。共和国期间被政府划定为工商业兼地主成份,公私合营运动中积极主动交出了全部财产给国家。国家政治运动不断;下半生53岁后,政治帽子的扣压打乱家庭一切生活秩序,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又是受整对象,下放运动也是被赶出城镇对象。1969年元月20日,一九六八年农历腊月初三,73岁时夫妻二人随次子谭徽珩下放大坪公社三合一队放牛。谭徽珩1973年11月落实政策被平反纠错,又随次子返回大堰垱镇原居地。卒于1977年4月20日,农历三月初三日,渡过了他的喜剧性人生。 “绍清”公上半生创业艰辛,下半生命运坎坷历经磨难,享年81岁。葬中武乡官堰六队(组),干巽向。原配黄氏,生于清德宗戊戌年(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古历三月二十三,亥时。卒,民国戊午年(民国七年),1918年三月初七子时,葬老宅后大风凸。继配易氏(新甫)政府工作队赠名,澧县闸口镇旺族人,生清德宗己亥年(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8月9日。卒于1974年2月19日,农历正月二十八日,享年75岁。葬,与丈夫合葬澧县中武乡官堰六队(组),干巽向。<br>生养三子,长子谭徽炎,次子谭徽珩,三子谭徽璜。<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绍清”公长子谭徽琰支系家族史传承记载》</b></div> 谭绍清长子,谭徽琰,字辈(徽)生养一男三女,历经民国-共和国。</div><div> 湘西北谭氏二十世谭徽炎(绍清公长子),乳名,五一(取名出处为祖父永锡公年纪51岁时得长孙而命名) 。澧县大堰垱镇人,生于民国1922年1月1日,农历辛酉年腊月初四,小学文化。成长在民国,历经二个朝代。在共和国的四清运动中,无奈见到了父母兄弟都受到政治打压…往事无语。谭徽炎继承父业经商,解放后参加工作从事商业一生。1969年谭徽炎与继妻周育兰,女儿谭敦菊,谭敦淑一家四口人下放插队大堰垱乡汉东大队四生产队务农。返城后落实政策继承祖业大米加工厂的生活附属房,居住澧县大堰垱镇南街。卒于2001年2月4日,农历辛巳年正月十二。渡过他喜剧性人生,享年79岁。葬大堰垱乡五一村刘家潭,墓向北(小女婿祖宅边上)。原配妻子吴世清,1921年农历辛酉年出生。因病于1945年5月5日,农历乙酉年三月二十四日殁,葬九里乡荷花村大风凸墓向东。生养一女一男,女儿谭敦华,儿子谭敦俊,由祖父祖母养育,长女谭敦华过继叔父谭徽璜为子女。谭徽炎1947年继娶周氏,育兰,出生于1929年11月14日,农历十月十四。一步入老年就疾病缠身。2014年1月3日,农历腊月初三卒于津市长女家。与丈夫合葬大堰垱乡五一村刘家潭,享年84岁。生养二女,长女谭敦菊嫁刘家,刘青山(易氏二姨奶奶外甥),澧县中武乡官堰六队(组)人。次女谭敦淑,嫁大堰垱乡五一村九组刘家潭刘家,刘传文。<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绍清”公次子谭徽珩支系家族史传承记载》</b></div> 谭绍清次子谭徽珩,字辈(徽)生养五男二女,历经民国-共和国。</div><div> 湘西北谭氏麟支二十世祖,谭徽珩,乳名,六一(儿时玩伴称呼六哥),澧县大堰垱镇人,出生于1925年6月23日,农历五月初三日。初中文化,天性朴直忠厚,办事正派,待人友善一个心眼看人,从不计算别人。生长于民国,但人生道路坎坷艰难。历经二个朝代风雨,在共和国政治风雨中渡过人生。谭徽珩继承父业个体经商,经营南货商贸行时,已经熟练掌握副食品和糖果及糕点制作技术。并且收有徒弟五人;丁家成(金罗乡人),朱经满(中武乡人),施先友(谭家铺人),李乃春(大堰垱乡人),杨明楚(大堰垱镇人)。公私合营运动,积累的财产全部上交给了国家,成了一个真正的无产者。更新为公私合营干部(任职储运会计)。国家政治运动不断;因家庭成份问题工作不顺心。1964年9月10日《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修正草案》,明确提出要重划阶级成份。从各地实行的情况来看,它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四清运动中因阶级斗争扩大化,受委屈被冤枉的农村干部多。谭徽珩是在社教四清运动中受冤;因嫂子的家庭成份为市贫,哥嫂为求自保向工作队揭发,谭绍清指证兄弟谭徽珩是继承当家人。同时与其父母兄弟划清阶级界线,申明脱离父母兄弟关系。四清工作队以此为据,错划谭徽珩为地主成份(导致下放插队五年都带着老父老母)。直到1971年才评反纠错为原小商成份。政治压抑严重摧残了谭徽珩身心健康,政治帽子的扣压打乱家庭一切生活秩序。文化大革命又是受整对象,1968年12月22日,全国的所有宣传机器突然被紧急地开动起来,同时播出和刊发伟大领袖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因谭绍清谭徽珩是工商业兼地主成份,首选为第一批下放农村名单。1969年元月20日,一九六八年农历腊月初三。谭徽珩带着已经过了古稀之年的老父亲谭绍清,老母亲易氏和年幼子女一家老小9人下放插队到大坪公社三合一队务农(当时长子、次子已经招工到手联社)。因受家庭成份影响;长子(长媳),次子他们俩人都已经参加工作在外,后来也做为知青下放插队农村。1973年11月落实政策;谭徽珩带着老父老母和未成年的弟妹一家七人返城回到故乡大堰垱镇。谭徽珩一生劳累,积病于身住进县人民医院医治无效,卒于1985年6月 21日,农历五月初四日,享年60周岁。未享子孙孝敬之福,就走完他的人生路程。葬澧县中武乡官堰村六组,坐北偏东南向。子女们规划;待母亲熊珍秋百年之后,迁父亲“徽珩”公坟茔到彭山山脉家族墓园与母亲合葬。</div><div> 谭徽珩之妻熊珍秋,1927年6月27日,农历五月二十八日出生于王家厂乡压榨岭一开明绅士家庭,小学文化。夫妻生养五男二女,子,谭敦信,谭敦佑,谭晓平(小平),谭恒平,谭黎平,长女,谭秋平,次女,谭菊平。<br> 熊珍秋家庭人员记载;父亲,熊毕明,号名熊连辉,1895年6月13日,农历五月二十一日出生,澧县民国时期地方开明绅士。1970年10月9日,农历九月初十日卒,终年75岁。属熊氏家族次子,生养一儿一女。母亲,陈氏,号名:陈四姐,1897年3月11日,农历丁酉年二月初九出生于澧县闸口镇旺族商户家庭。1959年10月24日,农历九月二十三日(属办食堂时期饿饭)卒,终年62岁。兄长,熊大锦,出生于1923年1月3日,农历一九二二年冬月十七日。卒于1999年9月12日,农历八月初三日,享年77岁。熊大锦原配,陈大福(舅表亲)因无子嗣离婚。熊大锦继配,钟金兰,大堰垱镇人,出生于1932年11月5日,农历十月初八,夫妻生养二男三女。<br> 熊珍秋;生性善良、贤惠、勤劳节俭,一生经历不少磨难!最终得到了上天公平恩赐:赠予了她健康身体和长寿!根据身心健康状况和良好心态,能够自我减压不生气,预计能够活足百岁不是梦!<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绍清”公三子谭徽璜支系家族史传承记载》</b></div> 谭绍清三子 谭徽璜,字辈(徽)历经民国-共和国 。</div><div> 湘西北谭氏二十世祖,谭徽璜,澧县大堰垱镇人,生于1928年8月21日,农历戊辰年七月初七。大学文化,武汉读书时参加过新思想文化运动…,因病返回故乡经商。配苏大凤,澧县金罗镇人小学教师。结婚后;按婚后传统习俗,新婚夫妇新婚的第三天后回岳父母家(俗称回门)对于新娘来说,则是初为人妇后回到自己的娘家,一去就末回归婆家。<br>原因:是谭徽璜因婚后发病,担忧误了新婚妻子的人生,劝苏大凤解除了婚姻。谭徽璜;人生道路坎坷艰难,历经二个朝代风风雨雨,生在民国成长在民国,在共和国政治风雨中渡过短短的人生。过继大哥谭徽炎大女儿,谭敦华为子女。因病继承父业经商,居澧县大堰垱镇河街。殁,1954年12月1日,农历甲午年十一月初七,享年26岁。葬临澧县九里乡荷花村祖籍地,大风凸公墓地墓向东。<br><b><font color="#ed2308">第四章、“钺公”嫡系后裔大堰垱镇谭氏“绍清”公简述录</font></b></div> <b>·第一节、“绍清”公历经清朝-民国-共和国朝代</b><br> 湘西北谭氏麟支十九世祖;谭绍清,字玉如,号左涔,又号澄秋,澧州(澧县)大堰垱镇人,生于清德宗丙申年(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古历六月二十二已时。谭绍清;尊祖训清白传家,正直做人不介入政治纷争与帮派之争,属正派经营商业主。行善积德广结善缘;毎年都拿出一定的钱财发放粮救济贫困百姓。谭绍清人生道路坎坷艰难;一生历经三个朝代,生在清朝,勤奋创业致富于民国,在共和国政治风雨中渡过老年。谭绍清青年至中年时期艰辛创业,开创出"谭勤记"初具规模的南货商贸行,同时保留祖传一定规模的槽坊(大米厂和糟坊)正常经营。谭绍清经营南货商贸行时收徒弟五人;大徒弟刘德为(二姨奶奶女婿),张任先(四方桥人),马传言(大堰垱镇人),钟振武(大堰垱镇人) 陈祖平(大堰垱乡人),添置有田产房产。共和国期间被政府划定为工商业兼地主成份,公私合营运动中积极主动交出了全部财产给国家。国家政治运动不断;下半生53岁后,政治帽子的扣压打乱家庭一切生活秩序,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又是受整对象,下放运动也是被赶出城镇对象。1969年元月20日(农历六八年腊月初三),73岁随次子谭徽珩下放大坪公社三合一队放牛。谭徽珩1973年11月落实政策被平反纠错,随次子返回大堰垱镇原籍。卒于1977年4月20日,农历三月初三日,渡过了他的喜剧性人生。上半生创业艰辛,下半生命运坎坷历经磨难,享年81岁。葬中武乡官堰六队(组),干巽向。<br><b>·第二节、民国历代先祖传承图文录</b>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湘西北谭氏十八世谭永锡“钺”公嫡系后裔图</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湘西北谭氏十九世谭绍清“钺”公嫡系后裔图</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十九世谭绍清之妻易新甫“钺”公嫡系后裔图</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湘西北谭氏二十世谭徽琰“钺”公嫡系后裔图</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湘西北谭氏二十世谭徽珩“钺”公嫡系后裔图</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九十九岁高寿熊老太君谭徽珩之妻“钺”公嫡系后裔图</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湘西北谭氏二十世谭徽璜“钺”公嫡系后裔图</b></h3> <b><font color="#ed2308">第五章、民国祭祠供奉先祖祠堂家庙·老宅·祖茔图文录</font></b><br><b>·第一节、先祖青泥潭老宅基地·典基碑·家庙图文录</b><br> 老宅典基碑是在老宅基地上设立的石碑,用于记录和纪念该宅基地的历史、及其家族的重要信息。碑刻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家族历史的见证,也是研究家族文化和历史变迁的重要资料。<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谭氏麟支三世祖友道公青泥潭老祠碑摄影图</b></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湘西北谭氏麟支二世祖“必祥”公家庙摄图</b></h3> <b>·第二节、先祖“钺”公人生辉煌历程录</b><br> 谭钺公弃武习文,世袭左千户后。明武宗朱厚照在位年间(公元1505-1521),谭钺,由科第奉诏任历史名城柳州知府。尔后武宗诏入翰林恩赐翰林院主考两广入为东阁大学士,是属一门之幸(至今临澧县官亭谭家岭有皇明大学土墓道碑为史证)。湘西北谭氏六世祖“钺公”先祖的人生辉煌历程,随着日月的推移以浓缩成远去的历史故事,让我们的足迹叩问先祖留下的古墓道碑遗迹,追念久远的祖先。墓道碑是古人为高官或名人营造坟墓时在坟前立墓碑之外,还开辟一条墓道,根据生前官衔职位在墓道两边安置有翁仲、石马等,并且在古官道岔路口立一墓道碑。墓道碑立于古道岔路口,与墓园有数公里的距离不等。立墓道碑的重要意义;是以示墓主人生前是国家和家族的优秀人士而事业有成,位居高官而且身份显赫。凡本朝官员路过要求文官下轿武官下马通行。凡宗亲、族裔子孙经过墓道碑前要下轿下马,行古礼以示对祖先的缅怀!<br><b>·第三节、祭拜先祖老宅及袓坟墓葬地谭家岭</b><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湘西北谭氏麟支六世祖“钺公”老宅图</b></div> 湘西北谭氏七至十世祖追随“钺公”祖弃武习文都获取功名,唯有九世祖失意落榜末“名落孙山”。七世祖谭仲义,明卫廪生,任广西别驾(别驾,官职名,全称为别驾从事史,也叫别驾从事),赠登仕郎,八世祖谭调阳,字秀山,明卫廪生,九世祖谭楚奇(科举考试中“落榜”)惜乎!十世祖谭为彦,字全璧,明卫廪生,处于明晚季未获功名大用,惜乎!吾家族在明朝也曾辉煌十代人之久,荫袭与明祚胤相终始。步入清朝后本支祖辈历代先祖,以祖籍地为依托,在澧州大堰垱镇开办有糟坊、粮油、南货商贸行等生意,最终发展到是当地商业大户。先祖老宅及袓坟墓葬地在临澧县九里乡与澧县王家厂镇交界地区,古地名称呼大风凸荷花村。记得文化革命时期,清明节我还在读初小时跟随祖父祖母和堂姐谭敦化、谭敦菊去祖宅祖坟祭拜先祖,那时交通不便是走路去有20公里左右路程只能早去晚回,年纪幼小的我走路累得哭。到达祖墓祭拜祖先时发现毎坐坟墓都被挖了个深㓊,找到当地族人一询问,才知道是当地政府号召把人骨挖去粉碎制作了肥料…真是无语。在来去的路上听祖父讲解祖宅宗亲居住地情况,同时解说祖坟地地域地名传奇的传说故事。祖父说他儿时就听历代长辈讲述当地很多地名传奇的传说故事,民间也传说官停乡谭家岭地域所称公墓地有楚墓(先秦古墓群),旧时以大风凸至今九里乡茶场至九里岗上,东至大堰垱镇交界、西至王家厂交界,当地居民称为古公墓。<br><b> 注:</b>2021年9月29日我们兄弟几人去考证“钺公亭”,寻找祖坟墓葬地时发现旧时的大风凸地域,至今以是满山遍野的茶树林。退休后闲暇时回忆儿时的经历,为纪念先祖人生辉煌业绩,提笔撰写了“譚鉞公墓道碑考”发布分享在网络平台供谭姓子孙后辈阅读分享。<br><b>·第四节、“钺公”嫡系后裔历代先祖供奉祠堂图文<br></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湘西北谭氏麟支六世祖“钺公”墓茔图</b></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湘西北谭氏麟支六世祖“钺公”亭图</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湘西北谭氏麟支六世祖“钺公”亭图</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麟支六世“钺公”嫡系后裔历代先祖供奉祠堂</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麟支六世“钺公”嫡系后裔历代先祖供奉祠堂</b></h3> <b>·第五节、“钺公”嫡系后裔民国历代先祖归葬茔墓地址图录</b><br><b>《一》、湘西北谭氏麟支十八世——二十世墓地址录</b><br> 湘西北谭氏麟支十八世,谭永锡 字 洪恩。卒于1946年民国丙戌年(民国三十五年)享年76岁。归葬九里岗乡荷花村,老宅后大风凸盘龙形山脉。<br> 湘西北谭氏麟支十九世祖;谭绍清,字玉如,号左涔,又号澄秋。卒于1977年4月20日,农历三月初三日,渡过了他的喜剧性人生。上半生创业艰辛,下半生命运坎坷历经磨难,享年81岁。葬中武乡官堰六队(组),干巽向。<br> 湘西北谭氏二十世谭徽炎,乳名,五一(取名出处为祖父永锡公年纪51岁时得长孙而命名)。卒于2001年2月4日,农历辛巳年正月十二,享年79岁。葬大堰垱乡五一村刘家潭,墓向北(女婿祖宅边上)。<br> 湘西北谭氏麟支二十世祖,谭徽珩,乳名,六一(儿时玩伴称呼六哥)。卒于1985年6月 21日,农历五月初四日,享年60周岁。未享子孙孝敬之福,就走完他的人生路程。葬澧县中武乡官堰六队(组),坐北偏东南向。<br> 湘西北谭氏二十世祖,谭徽璜。殁于,1954年12月1日,农历甲午年十一月初七,享年26岁。葬临澧县九里乡荷花村祖籍地,大风凸公墓地墓向东。<br><b>《二》、湘西北谭氏麟支十九世和二十世墓地图文录</b><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堰垱镇谭氏麟支十九世祖“绍清”公夫妻茔图</b></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堰垱镇谭氏麟支二十世祖“徽琰”公夫妻茔图</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堰垱镇谭氏麟支二十世祖“徽珩”公茔图</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谭氏二十世祖“徽璜”公墓地已经垦荒成茶园</b></h3> <b> 注:</b>经现场考证祖籍地老宅、祖坟墓葬地等,明朝、清朝、民国的历代先祖祖坟墓葬地,历经大跃进、田园化改造、发展经济林等运动。已经被当地政府逐步规划垦荒,至今已经全部改造成了绿茶园。 <b>撰写资料来源:</b><br><b>《一》、明朝历史史料<br>《二》’澧州地方志、慈利县、临澧县、澧县,等地方志资料。</b><br><b>《三》、湘西北谭氏古今家族谱记载文录</b><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湘西北谭氏族谱澧县卷、临澧县卷、慈利县卷封面图</b></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湖南省图书馆家谱收藏中心收藏证书</b></h3> <b>编辑撰写:</b>湘西北谭氏第二十一世裔孙 (钺公第十六代裔孙 )<br><b>笔名:</b> 冰雪(古希之年)<br><b>撰写日期:</b>2025年4月4日(农历三月初七 乙巳年【蛇年】庚辰月 癸卯日)审核完稿<br><b>统计字数:</b>1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