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

赵光

<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31日</p><p class="ql-block">  江苏扬州的瓜洲古镇</p><p class="ql-block"> 都说“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的江南,正是踏青寻芳的好时节,但三月到江南,真不是自驾游的好选择。昨天在镇江,几乎所有的景点都车满为患,人满为患。没办法,只得逃回江北。结果在扬州,仍然是住宿一房难求,停车场一位难求。一气之下,想起了白居易的那句“流到瓜洲古渡头”,索性就一脚油,跑到了瓜洲古镇。</p> <p class="ql-block">  开车时一扭头,意外看见了这座楼。没想到在这里,会遇到张若虚。张若虚是扬州人,但瓜洲是他的故里吗?</p><p class="ql-block"> 七律 下扬州</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31日 赵光</p><p class="ql-block"> 春来天下望扬州,</p><p class="ql-block"> 三月扬州使人愁。</p><p class="ql-block"> 舟车遮眼烟花尽,</p><p class="ql-block"> 游人接踵遍地流。</p><p class="ql-block"> 难见八怪诗书画,</p><p class="ql-block"> 唯有莼羹狮子头。</p><p class="ql-block"> 西湖太瘦缺帆影,</p><p class="ql-block"> 不若随风去瓜洲。</p> <p class="ql-block">  张若虚,扬州人,唐代诗人。后世人们对他了解的并不是很多。他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至公元八世纪前期,曾任兖州兵曹。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其实也不过就那么几句,加在一起,也没有十几个字儿。</p> <p class="ql-block">  四十多年前,在辽宁大学中文系夜大学读书时,曾经很下功夫地背过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今年元宵,在阳江的海边,望着海上冉冉升起的明月,曾经感叹“海上明月共潮生”的那种意境。想不到在这里,还能与张若虚,有一场穿越时空的邂逅。</p> <p class="ql-block">  唐中宗神龙(705—707)年间,张若虚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p><p class="ql-block">  《全唐诗》说他与贺知章(越州永兴人,今浙江杭州)、张旭(苏州人)、包融(润州延陵,今丹阳人,一说湖州人),号“吴中四士”,也是以“文词俊秀”冠之名。</p> <p class="ql-block">  没得说,贺知章肯定是他的挚友。</p> <p class="ql-block">  张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p> <p class="ql-block">  张若虚在唐开元年间尚在世,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闻一多评价《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还》。</p> <p class="ql-block">  《春江花月夜》的曲子,是由清代文学家、画家姚燮创作的。</p><p class="ql-block">  姚燮(1805-1864),字梅伯,号复庄,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文化人物,擅长诗画,尤其以人物和梅花画作闻名。他创作的《春江花月夜》,原名《夕阳箫鼓》,是一首琵琶独奏曲,以其意境深远、乐音悠长而著称,是中国古典民乐的代表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  乐曲据说是描绘了浔阳(今九江)江上的月夜景色。作者后来取意诗人张若虚的同名诗篇,更名为《春江花夜月》。‌现在,很少有人称它的原名《夕阳箫鼓》了。</p> <p class="ql-block">  游走在这样的艺术世界里,真是一种享受。不论是舞者还是观者,都是一种难得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  当《夕阳萧鼓》与《春江花月夜》融为一体的时候,是二者的共同升华,也将千百年来《春江花月夜》的绝美意境,赋予了声音的生命。行云流水,韵味悠长的乐曲,将春,江,花,月,夜,和身在其中的人,以及人所能够感受的那种对大自然的领悟,更加形象化了。</p> <p class="ql-block">  现在由琵琶曲《夕阳箫鼓》(《春江花月夜》)改编和演绎的《春江花月夜》,已经有了数不清的演奏形式。不过我觉得,最有韵味的,还是古琴和箫合奏的。</p> <p class="ql-block">  盖世的诗篇,绝美的乐曲,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虽然二者的创作相隔千年,至今仍然是诗与乐曲的天花板。</p> <p class="ql-block">  徜徉在艺术馆里,感受的不仅是艺术,还有唐诗的顶极韵味。因为这里是瓜洲古渡!也许,只有在运河连江江连海的月夜下,才能感悟《春江花月夜》诗的意境,体会到诗人的不俗和诗之意境的不凡。</p> <p class="ql-block">  李白题瓜洲新河:“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p> <p class="ql-block">  白居易到这里,留下了《长相思》:</p><p class="ql-block">  汴水流,泗水流,留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p><p class="ql-block">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p> <p class="ql-block">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之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p> <p class="ql-block">  陆游的《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p> <p class="ql-block">  现在看来,能到瓜洲古镇张若虚纪念馆暨春江花月夜艺术馆,不仅是这次逃到瓜洲古镇躲避周末如织游人和高房价的一个意外收获;也是上苍对我们俩这一个多月来长途跋涉的一次犒赏。</p><p class="ql-block">  《春江花月夜》艺术馆的声光电效果,做的都很好,布展意境高雅。没想到,在这样一个远离大城市,远离熙熙攘攘游人的古镇,会有这样一场高层次的艺术享受。看来,扬州不仅有瘦西湖,也不一定非要去看瘦西湖啊。烟花三月,不去扬州就对了!</p> <p class="ql-block">  《全唐诗》里收录的张若虚另一首诗:</p><p class="ql-block"> 《代答闺梦还》 唐 张若虚</p><p class="ql-block">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p><p class="ql-block">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p><p class="ql-block">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p><p class="ql-block">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p><p class="ql-block">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p><p class="ql-block">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p><p class="ql-block">  一生能留下两首诗,其中的一首,即可以名垂千古,这就足够了。</p><p class="ql-block"> 《春江花月夜》,一诗一曲,亦诗亦曲;诗即是曲,曲即是诗。 </p><p class="ql-block"> 以后无论何时,耳边只要响起这《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就一定会想起藏在瓜洲古镇里的张若虚。</p> <p class="ql-block">  当然,也就会想起在瓜洲古渡的那一次难得的艺术享受。</p>